彭瑾
上學期我在參加一次初中英語研訓一體活動過程中,觀摩了一節Unit3 Traditional Skills Reading 課型的示范課; 而這一節課,我剛剛上過。同樣的課題,不同的架構,得到不同的效果。讓我想起之前曾經接觸過的一個似曾熟悉的名詞:同課異構。
細細查閱資料,并向同輩請教,原來“同課異構”這一方式已然在上海等地興起,發展并且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在深圳市寶安區某些學校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同課異構的妙處在哪?正如一位哲人說過:“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后還是一個蘋果;而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我們交換之后就有兩種思想。”同樣的課題,不同的老師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過程甚至個人的教學風格,在相互交流,碰撞中,提升了教師,發展了學生,成就了教育的真諦。
以我觀摩的這節示范課和自己所上同課題課為例,這節示范課在教學理念,教學策略以及課堂風格上提供了一份全新的視野。
首先在教學理念上,我所上的閱讀課呈現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為古老職業衰落而嘆息,呼吁年輕人珍視這一份傳統。而這堂示范課從另一角度入手,讓學生體會動物感受,提倡人文關懷,愛護動物。學生感悟完全不一樣。
其次,在教學策略上,我所上的課采用了多種閱讀策略,獲取閱讀信息。閱讀技能看似運用全面,理解到位。但難點段落——捕魚過程,學生對其依然陌生,甚至晦澀難懂。這節示范課,采取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閱讀理解模式——以聽帶讀,即視頻播放——文字呈現——挖空理解。在圖文并茂中,學生很快理解捕魚過程這一難點段落并且興致盎然。
最后課堂風格也是截然不同。自己所上的閱讀課嚴謹有序,而示范課生動活潑。我揣度學生上完課之后應該也是不一樣的感受:或平淡或輕松抑或其它。
這堂示范課的另外一種有益嘗試,讓我對英語課本內容的設計有了新的思考,也在接下來的另一個單元 Unit 7 The unknown world 閱讀課作了一番“同課異構”的摸索。
這堂課按照常規閱讀課的設計,學生會找到答案。但對文章的懸疑之處,情節發展以及內容細節依然是霧里看花,似懂非懂。為此,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新的閱讀思路。
其一:以外星人入侵地球視頻為引子,緊扣文章主題 Aliens Arrive。 然后提問:Who are the aliens in this passage? 學生的回答一般會分為兩派,有說鳥,有說人類,這就引起了學生去閱讀文段的興趣。
其二:設置模擬電影情節發展片段,按照文段的四個時間點設置四個電影片段。即:
Action 1: At midnight
Action 2: The next morning
Action 3: At 6 p.m.
Action 4: The next morning
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故事發展脈絡一清二楚。
其三:以電影鏡頭式手法描述主人公的所見,所聞,所說,所做,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如第一段:What did Tina see?
What did Tina hear?
接下來都設置這樣類似的情景式問題,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加深刻感受到故事的內容細節。
實踐證明,課題相同,設計思路完全不同的課收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第一種常規思路下的學生背誦起該課文十分困難,而經過異構的課上完之后學生背起課文比較容易。
可見,同課異構這一方式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宣傳,學校的行為,更應該是教師自身切切實實的思考行動,這會讓學生真正受益,也讓教師的教育之路走得更遠。當然這個上面只是個人在英語閱讀課型的一些不太成熟思路和看法,今后還會在其他英語課型上嘗試摸索,且行且思考。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