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嘗試教學法是由江蘇特級教師邱學華經過多年教學探索實踐之后提出的一個教學方法。嘗試教學的基本觀點是“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特征是“先試后導、先練后講”。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嘗試教學方法在聾校數學教學中很實用。
一、嘗試教學法以學生學習為主進行教學,有利于轉變聾生刻板的學習方法及思維模式
嘗試教學法,嘗試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讓聾生自己在嘗試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在做嘗試題中給予了聾生思考、探究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從中領悟并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如教學“簡單的統計”一課:
每節課結束前,出示下一節課的嘗試題:“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如約而至,這一次,我們要選一位同學參加一分鐘投籃比賽。請同學們在大課間的時間里,開展一次一分鐘投籃球比賽,并把比賽的結果記錄下來。想想:如何才能一看就清楚地知道,他們各投了多少個,應該選誰代表我們班去參加比賽?”比賽結束后,在課堂上我讓同學們展示他們的成果,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同學們都能制作出統計表:
我讓他們說說,自己在記錄的時候用了什么方法?有的同學說:我是用心記的,就是數數,進一個數1,進二個數2……;有的同學說:我是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得……從而引出“在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要用到這樣的統計表,這樣的表格可以讓我們清晰地知道事物的規律和聯系。這些數據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有重要作用。很多時候,收集數據還需要隨著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累計。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簡單的統計。然后用課件呈現例題“小華統計一個路口在10分鐘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數量,并制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由同學們共同嘗試探討,自由選擇記錄的方法。最后討論后得出“隨著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積累各種數據,經常使用的方法是畫‘正字的方法”。接著進行嘗試練習“拿一枚1元硬幣,從桌面上約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邊做邊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落下后的情況,然后制成統計表并完成條形統計圖。”最后設計拓展嘗試:“學校組織聾班的學生到虎英公園玩,請你統計一下老師要給我們準備多少份午餐?某公司要送我們每人一件衣服,必須要知道什么數據,衣服才合身(我們的身高)。請你們下課以后分小組量出自己的身高。并制成統計表。”這道嘗試題為下一節課做好準備。
二、嘗試教學法,有利于聾生化被動為主動,自主建構知識
傳統的聾校數學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把知識點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容易造成聾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嘗試教學法充分發揮教師、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科書為指導,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遷移,在生生和師生互動中高效完成教學任務。課前我巧妙地設計嘗試題,試圖利用嘗試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產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在課堂中親自感知學習過程。學生通過嘗試題,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課本的自學——自主探究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嘗試教學法,能使聾生有效地化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的探索知識。
三、多元化的嘗試教學模式,有效提高教學課堂效率
嘗試教學法在教學中基本形成“準備練習→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七個步驟進行的模式,根據知識特點,也可轉換為“課前嘗試→課前自學課本→出示嘗試結果→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 七個步驟進行的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嘗試教學模式,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嘗試教學法,有利于照顧聾生的個別差異
嘗試教學法將傳統的“先講后練”變成了“先練后講”,充分發揮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習基礎,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理解知識,并用自己的方式將新知識轉化為內在知識系統的一部分。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個別化差異被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動者,知識的學習過程,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增進個人對世界的認識與把握。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