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宗強
深入了解教師培訓培養現狀,把握一線校(園)長、教師專業發展真實需求,是科學建立教師隊伍發展規劃、健全教師培訓培養機制的重要前提。通過紙筆問卷調查、現場訪談、在線調查等方式,我們在中山市展開調研,共獲得有效問卷3917份、訪談記錄144份,對象涉及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以及幼兒園校長(園長)、教師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人員等,發現當前教師培訓培養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師個性化發展需要滿足程度有待提高
1. 培訓內容不夠均衡
調查發現,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參加培訓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學校管理與教育管理理論”“教師管理與學校發展”“專業發展與領導力提升”三個方面,參加比例均超過70%。中小學教師所參加培訓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專業理念與師德”“學科教學”“教學方法及策略”,前兩者占比同樣超過70%,后者則將近60%。幼兒園教師參訓內容主要集中在“幼兒一日生活組織與保育”“專業理念與師德”“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利用”,比例超過60%,其次是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幼兒保育和教育知識等。
而實際需求方面,校長(園長)最希望參加的是“專業發展與領導力提升”(87.82%)、“教師管理與學校發展”(85.79%)等相關內容的培訓,其次是“學校管理與教育管理理論”(76.14%)及“國內外教育改革與發展”(67.51);中小學教師更希望獲得“學科教學”(72.52%)、“教學方法和策略”(69.57%)及“學生發展、心理健康及激勵策略”(59.11%)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幼兒園教師更希望獲得“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利用”(67.3%)、“幼兒一日生活組織與保育”(57.86%)、“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55.66%)等內容的培訓。
在培訓期待上,校長(園長)門選擇了包括溝通技能、自我管理、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等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財物管理、經濟方面等類型課程,而教師門則期待實用性、操作性強的學科專業知識如課堂教學方法和技巧、教師心理健康、危機處理和通識類培訓,以及與實際工作密切相關班主任工作、課堂管理等、家校溝通等。
2. 參訓程度較為參差
按參訓人次分布,總體參與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市級培訓、鎮區培訓、省級培訓、國家級培訓;鎮區學校教師參加市級培訓和鎮區培訓較多,而城區和直屬學校則以市級培訓為主,參與省級培訓機會更多。從學段來看,參加培訓人次最多的是小學教師,其次是中學教師,幼兒園教師參加培訓機會相對較少。從培訓層次來看,小學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市級培訓和鎮區培訓均占全市同類培訓總人次比例最高,其中國家級培訓人次占全市總參訓人次的52.1%,市級培訓則占45.9%,鎮區培訓占53.0%;中學教師參加省級培訓最多,占56.1%;幼兒園教師參加各層次培訓人次均為最低。不管是校長(園長)還是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超過半數認為“培訓機會不錯,次數合適”,認為“機會太少,次數不足”的比例遠遠大于“培訓太多了,應接不瑕”。不管是校長(園長),還是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對參與度較高的校級、鎮區級和市級培訓的滿意度(含滿意和非常滿意)非常高,一半以上的人員沒有商業組織或非政府組織的培訓。
中小學教師對各級培訓整體比較滿意,對以集體備課、教學研討等形式為主的校本培訓滿意度較高,希望加大校本、鎮區培訓的學分比例,以學科教研交流、賽課磨課等形式開展的培訓更加能夠對教師實際的教學工作有改進作用。
二、培訓形式服務內容需要的水平有待提高
1. 不同的培訓方式滿足了不同教師的差異化需求
在集中培訓、跟崗研修、遠程在線、送教上門、校本研修、名師講學團等各種培訓模式中,集中培訓仍是大家普遍認可的方式。其中,校長(園長)更傾向于跟崗研修,幼兒園教師更傾向于名師講學團,而中小學教師對各種培訓形式的傾向性差異不大。專題講座、遠程在線、主題沙龍、跟崗、現場觀摩、課題研究、參與式培訓、經驗交流、賽課評課、集體備課等形式的培訓滿意度都比較高。校長、中層干部、教師等均能根據自己的專業發展需要和工作、生活安排等,選擇符合自己實際的培訓形式。
2. 與教學實際相聯系的培訓形式最受參訓者青睞
培訓形式是培訓內容的重要載體,其選擇恰當與否,培訓對象是否喜歡,將決定培訓效果的好壞。總體看來,現場觀摩和研討、經驗交流與分享、專題講座是教師普遍認可的培訓形式,而校(園)長則對跟崗學習具有較強的傾向性,將其放在第二位。對于教師而言,貼近一線教學、可操作性強的專家講座比較受歡迎,而理論性太強、內容深奧的公共課則飽受詬病,以學科教研交流、賽課磨課等形式開展的、呈現真實課堂教學的培訓廣受喜愛。
3. 網絡學習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中山市開展的網絡培訓類型主要包括博客教研、魔燈、在線視頻、華東師大網絡課程、國培遠程學習等,還有正在探索試點的微課、慕課等網絡學習形式。大多數教師認為網絡學習形式方便,機動靈活,尤其是優質視頻課給人啟發較大,收獲頗多。但目前網絡學習課程有效性偏低,一是學習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走過程情況較多;二是部分課程更新較慢,學科專業視頻資源不夠豐富;三是部分學校硬件不夠支持網絡學習,影響教師學習積極性;四是在線學習中的發帖、跟帖、提交作業等耗時較多,教師們感覺工作量較大。
三、培訓管理有待進一步規范
1. 培訓經費和時間安排是參訓的較大障礙
教師的參訓積極性還是高的,但是仍有許多客觀原因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教師的參訓質量。調查發現,經費不足、個人時間不足、調課困難、交通不便是當前影響校長(園長)和教師參與培訓的四個重要原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盡管校(園)長可接受的時間是寒暑假,正常上班時間依然是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比較喜歡的培訓時間,因為在日常工作期間培訓,能有效將所學運用于實踐,有助于他們在實踐中開展反思和內化。
2. 既有優秀教師資源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有待挖掘
培訓師資是培訓內容與教師素養提升的中介和橋梁,其構成要素與教學水平,直接決定培訓預期效果的實現程度。調查發現,校長(園長)最希望的培訓者是名師名校長、高校及研究機構專家及一線優秀教師,而中小學教師最希望一線優秀教師及名師名校長擔任培訓師,幼兒園教師更喜歡由一線優秀教師、培訓機構專職教師擔任。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