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河南省蘭考縣是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導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聯系點。2014年3月、5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專程視察蘭考。習總書記要求蘭考縣委、縣政府對各類困難群眾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叮囑當地干部要切實關心農村每個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通過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促進農民盡快增收致富。習總書記的囑托,再次把蘭考推向了改革發展、加快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沿。
2014年11月,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專程到蘭考調研時對分管扶貧工作的副縣長楊志海囑咐,一定要發揮好中央國家機關掛職干部的作用,從機制建設著手,探索出蘭考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徑。
2013年6月,楊志海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從中國證監會到蘭考縣掛職任副縣長,分管扶貧和金融工作。兩年多來,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蘭考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劉永富主任對自己的殷切期望,在扶貧戰線上盡職盡責,務實重干,從機制建設著手開展扶貧工作,堅持轉變作風與駐村扶貧相結合,科學決策與創新資金運行相結合,資本市場與產業扶貧相結合,取得了顯著成效,切實加快了蘭考脫貧致富的步伐。國務院扶貧辦、河南省委對中國證監會幫扶蘭考的工作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等有關領導,分別在楊志海《關于蘭考扶貧工作機制建設情況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焦裕祿墓前的誓言
楊志海到蘭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實現他多年的一個心愿——到焦裕祿墓前悼念這位共產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肅立在焦裕祿的墓碑前,仰望著粗壯挺拔的焦桐樹,楊志海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他內心充滿了對焦裕祿的崇敬之情,同時,也激發了他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勇氣。他默默許諾,一定要像焦裕祿那樣全身心地投入蘭考的扶貧工作中,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為了獲取扶貧工作的第一手資料,楊志海首先從調查研究入手,他就像當年的焦裕祿一樣,一個鄉鎮一個鄉鎮地調查,一個村一個村地訪問,深入到農戶家中,了解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每月召開扶貧工作隊例會,傾聽基層干部群眾對扶貧工作的建議,盡快破解多年來年年扶貧年年貧的怪圈。通過一系列細致的調查走訪,楊志海找到了蘭考扶貧工作問題的癥結。他建議要借資本市場的理念搞扶貧工作,運用市場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和機制,減少扶貧管理的漏洞,提高扶貧效率。在縣委、縣政府的全力推動下,蘭考提出了“五個結合”的扶貧工作規劃,把黨建和扶貧工作結合起來,資金與項目結合起來,產業與金融結合起來,外援與內力結合起來,宣傳與監督結合起來。通過這些措施,扶貧工作隊伍更強了,扶貧資金發揮實效了,扶貧產業發展了,百姓的干勁激發起來了。
像焦裕祿一樣決戰貧困
習近平總書記對蘭考的發展寄予了殷切期望。蘭考縣委莊嚴承諾:“三年脫貧、七年小康”。河南省委、省政府要求“蘭考突破”當先行,蘭考不僅要當好教育實踐活動的示范點,也要當好全省縣域改革發展的先行試驗示范點。
“當前,實現脫貧就是蘭考最大的政治。我們要匯全民之智、舉全縣之力,實施扶貧攻堅,甩掉貧困縣的帽子。”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如是說。
楊志海到蘭考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縣主要領導大力支持下,始終以焦裕祿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干事業的那股拼勁,帶領著蘭考扶貧工作戰線各級干部向貧困發起猛攻。面對發展新形勢,蘭考縣委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目標,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使焦裕祿精神在蘭考煥發了新的活力。
2014年5月,在楊志海的主持下,蘭考縣委、縣政府制定了《2014-2016年扶貧攻堅規劃》。與以往扶貧規劃不同的是,此次扶貧攻堅更注重干部隊伍、用人機制及扶貧資金運行機制上的大膽創新。
上市公司帶動、資本市場支持,打造蘭考“金融扶貧”新模式是蘭考扶貧工作的創新之舉。錢從哪里來?蘭考在充分利用財政撥付的基礎上,敢于突破自己,轉變了以往思路。政府主導、銀行支持、上市公司帶動的“三位一體”金融扶貧模式,已經成為蘭考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渠道。
事實證明,金融資本已成為推動蘭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兩年多來,楊志海四處奔走,八方求援,引導上市公司投資落戶蘭考,在促就業、調結構、活金融、轉觀念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加快了蘭考脫貧致富的步伐。2014年,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副主席劉新華專程到蘭考,就資本市場支持蘭考扶貧作了專題調研。目前,已有格林美、森源電氣、禾豐牧業、曉鳴禽業4家上市公司落戶蘭考,另有4家本地企業準備走向資本市場,這些企業將成為產業扶貧的主力軍。
去年8月,格林美把公司董事會開在了蘭考,提出了“弘揚焦裕祿精神,助力蘭考脫貧致富”的發展戰略。今年,蘭考格林美再生資源利用項目已經建成投產,年產值1.5億元,利稅2700萬元。“支持蘭考脫貧是企業家義不容辭的責任。”曉鳴禽業董事長魏曉鳴表示。
與此同時,在楊志海的多方運籌下,金融機構密集關注蘭考。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對蘭考金融扶貧多次專題研究,制定了具體幫扶措施。 2014年,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了12億元的長期發展資金支持蘭考。中國農業銀行總行董事長三次到蘭考調研。 2014年7月,中原證券在蘭考設立的營業部成為蘭考實現與資本市場近距離對接的一個重要窗口。河南省農行、建行、中行、郵儲銀行也與蘭考簽訂了合作協議。
今年6月,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蘭考調研時表示,保險行業要充分發揮經濟補償、資金融資、社會管理等功能,圍繞蘭考提出的“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目標,各保險機構要敢于創新、多出思路。 6月30日,蘭考縣下發了《蘭考縣農村扶貧小額人身保險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與此同時,以中國人壽等為龍頭的蘭考保險機構助推蘭考脫貧致富工作開始有序展開。
蘭考縣還以創新金融扶貧機制為切入點,引導金融機構完善和改進金融服務,通過扶貧貼息資金引導金融資本支持企業和貧困農戶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建立輻射帶動力強、增收明顯的農業產業化集群,推動產業扶貧。
蘭考本土農產品加工企業五農好食品有限公司,3年前還名不見經傳。公司依據當地原料種植基地優勢,立足土特產,延長產業鏈條,作為無公害產品生產商,在擁有黃豆醬、辣椒醬、牛肉醬、蟲草醬等生產線的基礎上,新增了瓜子、小麥加工生產線,以此打造成為蘭考有機綠色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讓農產品走上品牌及價值升級之路的同時,也讓3000戶蘭考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共享利益。
創新機制發展快
楊志海一直在深深思考的問題是:扶貧開發,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想千法、設百計籌措到的扶貧資金,應該如何高效使用起來?
按照以往幫扶思路,對于扶貧項目的資金,村里做不了主、村民參與不進來。而縣扶貧辦雖然有扶貧資金分配權,但項目安排權下放到縣后,僅靠縣扶貧辦的幾個人,資金分不好、項目定不準。
為了提高扶貧項目資金使用效率,做到項目快確定、資金快撥付、效益快發揮、群眾快受益,楊志海建議必須改革現有扶貧資金分配辦法,創新扶貧資金運行機制,推動產業扶貧。通過調查研究,蘭考縣在河南省率先建立了“先撥付、后報賬、村決策、鄉統籌、縣監督”的扶貧資金運行機制。
“扶貧資金分配辦法改革,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社會各界看到了資金運行機制轉變的意義:給精準扶貧的“滴灌管道”中注上了活水,讓‘滴灌真正能夠實現。派駐扶貧工作隊,只解決了‘鋪設管道問題,如果沒有資金,就如同管道里沒水,管道的作用也就發揮不出來;解決了‘農戶主動的問題。蘭考縣扶貧攻堅的總體思路‘五輪驅動中的一項驅動就是‘農戶主動。資金到村、到戶,農戶自己有了項目選擇權,積極性、主動性自然就起來了。”蘭考縣委組織部副長張連民向記者介紹。
“理順了扶貧資金管理關系,解決了扶貧辦人少事難做、做不好的問題,把扶貧辦從分資金、干項目、‘當業主的傳統工作方式中解放出來,使我們把主要精力用到資金項目監管上,楊縣長這招棋,真高。”蘭考縣扶貧辦主任黃海龍向記者介紹道。
“與此同時,縣扶貧辦監管的重點,則是看項目立項和實施是否經過民主決策,扶貧資金是否用于精準識別的貧困村、貧困戶,扶貧項目是否有明顯效益。項目組織實施到位、扶貧效益明顯的鄉鎮給予獎勵,并加大扶持力度;工作落實不到位、未按要求實施的鄉鎮,限期整改并減小資金扶持規模。對截留、挪用、騙取財政扶貧資金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法規追究相關人員的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蘭考縣扶貧辦副主任王其富接著說道。
蘭考縣民防局副局長翟繼成是駐爪營鄉栗西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工作隊的隊長。他向記者介紹說:“扶貧資金到村里后,錢到位了反而壓力很大。為了定好項目,我們帶著村‘兩委人員和村民代表多次到山東、內蒙等地考察,經民主決策,采取幫、轉、扶、保、救方針,以項目幫扶、產業幫扶、造血幫扶為導向,先后以帶動貧困戶入股的方式幫扶和創辦了門窗廠、板材廠等,使602名貧困群眾95%以上一年實現了脫貧。”
“對于扶貧資金分配,我們建立信息公開制度,不僅在村內上榜公布,還通過縣政府駐村扶貧網站、扶貧手機報向社會公開,接受全社會的監督。資金分配公開透明,群眾都清楚明白,誰想做點手腳都不行,自然也就沒有矛盾了。”習總書記視察過的蘭考縣壩頭鄉張莊村“第一書記”孫興文如是說。
別人眼中的楊志海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從別人的評價中可以看出,這句話用在楊志海身上不為過。
“通過駐村這近一年的工作接觸,我發現楊縣長是一個特別有思路、特別有才干、特別能凝聚人心的好領導。”蘭考縣委辦公室二秘科科長、駐南彰鎮宋莊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張升奇如是說。
“我們駐村近一年來,在楊志海的指揮和帶領下,各項扶貧工作落到實處,外地到我們村參觀的干部群眾都說,攤上楊志海這樣的扶貧干部是我們蘭考群眾的福氣。”蘭考縣編辦駐城關鄉司野村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楊澤印和縣民防局駐爪營鄉栗西村工作隊隊員郭俊玲談起楊志海,滿臉欽佩的表情。
座談會上,談起楊志海,大伙你一言我一語。縣委組織部、宣傳部、團縣委、縣婦聯、縣扶貧辦的同志們一致說:“楊志海副縣長用他嚴謹負責的工作作風,培養和凝聚了一批想扶貧、真扶貧、懂扶貧的扶貧干部,使中央和省縣的各項扶貧政策和惠農舉措在蘭考扶貧的實踐中遍地開花。作為基層扶貧干部,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我們也一樣勇挑重擔,下定決心,實干苦干,多出經驗,多出辦法,為蘭考貧困地區的群眾與全國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出一份力。”
“人才培養是脫貧基礎”,這是楊志海常掛在嘴角的一句話,他不但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的努力下,中國證監會老干部們已給蘭考鄉村孩子捐贈9萬元助學基金;鄭州商品交易所與蘭考縣政府簽約,建立了支持蘭考貧困學生長期基金等。
縣婦聯主席郭芳動容地向記者介紹說:“在楊志海的多方努力下,各行各業把關愛匯聚蘭考。最令人難忘的是2014年,中國證監會與全國婦聯聯手,邀請三十名蘭考留守兒童到北京。蘭考的孩子們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向北京的小朋友講述焦爺爺的故事,他們參觀科技館、清華大學、毛主席紀念堂等,短暫的行程讓孩子們眼界大開。”
“長大了,我要把蘭考建得像北京一樣美麗。”這是一位蘭考留守孩子從北京回到家后的強烈感受。
“蘭考的面貌在改變,蘭考人的思想意識在改變,一個沐浴著焦裕祿思想,重煥生機的蘭考正在引世注目。蘭考扶貧開發工作內涵豐富、機制創新、精準發力、成績巨大,楊志海功不可沒。”蘭考縣縣長蔡松濤動情地對記者說。
蘭考人民的挽留
記者手中的數據,詳細地記錄了蘭考的巨變:2014年,蘭考縣共發放小額貸款近6億元,投放貼息貸款 3億元,扶持產業扶貧企業8家,輻射帶動8462戶貧困戶增收近6000萬元,新發展特色大棚1086座,規模養殖小區60個,高效農業2.2萬畝,經濟林8500畝,新增流轉土地27萬畝,帶動發展產業化經營組織1527個,吸納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5500人,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技能培訓工程培訓4000人,完成總投資4600萬元的4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道路建設項目。下撥產業發展基金1150萬元,支持3000多戶貧困戶發展種養項目。農樂集團、包公食品、大宋農業、豐益牧業、禾豐肉鴨、曉明禽業、森源農光互補、格林美再生資源公司等一批企業和上市公司進駐蘭考,成為產業扶貧的主力軍。
今年4月,在河南省財政廳的支持下,省農業綜合開發公司與蘭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設立約5億元的融資平臺,支持發展特色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智能農業等。這一樁樁、一件件實事的落實,都是楊志海辛勤努力工作的結果,記者所到之處,當地貧困群眾紛紛向記者介紹。
今年6月,中國證監會領導的案頭擺放上了一封蓋有蘭考縣委大紅印章的工作函,那是一封代表著蘭考84萬群眾強烈要求挽留楊志海繼續留在蘭考扶貧的請求函。和楊志海并肩工作的副縣長楊寶森說:“志海縣長沒日沒夜地為蘭考操勞,為貧困百姓辦實事,為蘭考的發展立了大功,我們真舍不得讓他走。”談起這個問題時,楊志海表示:“我是一個黨員干部,去留聽從組織安排,但我和蘭考的干部群眾已結下了深情厚意,我已經把蘭考作為我的第二故鄉,我永遠不會忘記蘭考,不會忘記蘭考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