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昌如
光伏扶貧,是精準扶貧的一項創新和重要內容,2014年以來,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革命老區安徽省金寨縣,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過程中,創新實施了光伏扶貧陽光增收工程,通過這項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較好地解決了重病、殘疾、缺少勞動力的貧困家庭持續穩定增收問題,探索了貧困地區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李克強總理親自批示相關部門“予金寨發展光伏電站及相關產業以積極支持”,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表示支持金寨縣建設100%非化石能源示范縣。老區金寨,正向著安徽省光伏新能源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和全國100%非化石能源示范縣邁進。
巨大的脫貧壓力,促使我們選擇了光伏扶貧陽光增收工程
到2013年底,金寨縣共有重點貧困村71個,貧困人口4.23萬戶、13.01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3.2%。其中,1.83萬戶家庭成員中有重大疾病或殘疾,有1.02萬人喪失勞動力,有0.68萬戶、2.24萬人勞動力素質低下。加上金寨縣自然災害頻發,脫貧與返貧交織。高寒山區、庫區一線貧困村,生產資料不足,生活環境惡劣,易地搬遷成本大,解決生活出路難。特別是那些“失能”家庭,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旅游扶貧都很難實施,常規扶貧很難奏效。2014年,在光伏農業生態園項目的引進和建設過程中,發現光伏產業具有光明前景,投資回報率較高,而且操作簡單,便于維護,收入穩定,一次性投資,可長期受益,完全適合“失能”貧困家庭需求。經過反復調研論證,金寨縣決定將分布式光伏發電作為精準扶貧的重點項目,探索光伏扶貧新模式。
群眾的熱切期盼,要求我們必須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光伏扶貧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分布式電站需要建多大規模?群眾承受能力怎樣?經濟效益如何等都不清楚,因此先期選擇8戶進行試點,第一個試點戶方榮軍戶建3千瓦電站一座,2014年3月4日并網發電,當月發電310度,收入310元;一年下來,發電3290度,收入3290元。這么多年,我們一直在探索扶貧模式,但是沒有哪一個產業可以讓貧困戶有這么持續穩定的收入。群眾看到了實惠,紛紛要求參加試點。我們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建設規模,分兩批實施了2008戶分布式光伏電站,每戶裝機3千瓦。今年,我們乘勢而上,在建檔貧困戶中全面推開,目前首批6733戶正在加緊建設,6月底已全部并網發電。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精選扶持對象。按照“優先照顧有重大疾病、殘疾、喪失勞動能力的家庭,房屋結構能夠滿足安裝條件,有充足的光照條件”等選戶標準,探索了“五比較、五分析、五優先、六不準”選戶原則,對貧困戶進行嚴格把關。二是籌好建設資金。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成本為每瓦8元,為籌好建設資金,我們采取了三種模式:貧困戶每戶建設規模3千瓦,2014年按照三個三分之一的方法來解決,即貧困戶自籌0.8萬元、扶貧資金扶持0.8萬元、信義光伏捐資0.8萬元;對無力籌資的特困戶,通過互助資金貸款解決,縣財政給予全額貼息,貧困戶從發電收益中逐年償還。2015年由貧困戶自籌0.8萬元,其余由縣財政統籌各類資金解決。非貧困戶本著自愿原則,每戶建設規模3000-8000瓦,群眾自籌一半,另一半由政府提供貼息貸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共實施218個村,每村裝機規模60千瓦。先期選擇23個試點村,每村由縣財政提供10萬元無償資金,村級自籌8萬元,村創福公司貸款30萬元,縣財政提供全額貼息。其余的195個村建設資金全部由村創福公司貸款解決。三是建好推進機制。縣、鄉均成立了工作領導組,將陽光增收工程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納入對鄉鎮和縣直有關單位扶貧開發工作的考評,同時明確了責任分工:縣供電公司負責線路改造及并網接入,縣經信委負責集中式光伏電站建設,縣財政局負責村集體經濟組織光伏項目,縣扶貧移民局負責到戶光伏扶貧項目,每個項目明確一名縣領導牽頭,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四是完善管護機制。我們依托光伏農業生態園組建運行專業隊伍;縣財政設立維護基金,成立運維中心;對鄉土電工和村干部進行培訓,做到小故障不出村;建立短信服務平臺,根據天氣、季節變化,及時向項目戶發送信息,普及日常維護保養知識,提醒群眾進行科學操作,保障光伏設施安全正常運行。
光伏扶貧實踐的過程,也是不斷探索的過程,由集中式光伏發電到分布式光伏扶貧、由分布式光伏扶貧再延伸到村集體經濟組織,光伏與扶貧、與縣域經濟發展得到了較好結合。在推進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摸索:為突破安裝條件限制,對群眾屋頂的光照、結構具備安裝條件的,就直接在屋頂上安裝;屋頂不具備安裝條件的,選擇在房前屋后空閑地安裝;前兩個條件都不具備的,協調群眾聯戶選址集中安裝。為保障群眾收益最大化,我們通過積極爭取,及時改變上網模式,發電戶由最開始的自發自用余電上網,轉變為全部上網。同時,在光伏扶貧的推進過程中,我們通過溝通和交流,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模式也發生了悄然變化,由最開始的捐款捐物轉變為扶持貧困戶發展光伏電站,推進了“輸血”扶貧向“造血”扶貧的轉變。
廣闊的發展前景,啟迪我們從光伏扶貧中探索綠色增長的新路徑
如果說光伏扶貧較好地解決了貧困戶穩定增收問題,這還只是停留在“點”上,以光伏發電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將是重點生態功能區實現轉型發展、綠色增長的重要產業。去年,我們引進了總投資18億元、總裝機18萬千瓦的信義光伏農業生態園。今年,阿特斯、協鑫、航天機電、山路能源等企業紛紛到金寨投資建設光伏電站及支架、光伏組件、逆變器等相關配套產業,簽約電站項目達到200萬千瓦。未來3~5年,金寨縣光伏電站總裝機將達到300萬千瓦以上,總投資在300億元左右,年產值將達200億元以上,可以解決5000人就業,產業扶貧的效益將充分顯現。
良好的社會效益,讓黨的陽光溫暖了貧困戶的心房
光伏扶貧一年多來,省能源局、國網省市電力公司對金寨光伏農業生態園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省能源局在1周內批準了建設指標并完成項目核準,省市電力公司投資5000萬元實施了電力送出系統,保障我們在4個月內建成國內單體最大的光伏電站,年提供稅收3000萬元,解決了700人的就業問題。村集體經濟組織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創收6.5萬元左右,村級公益事業發展基金得到壯大。萬戶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直接為貧困戶增加收入3000多萬元,戶均3000元以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縣鄉村干部從選戶、選址、籌資、安裝到整改、維護,一次次到貧困戶家中現場察看,排憂解難,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融洽了干群關系,也把黨的陽光灑到了貧困戶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