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城市化的變與不變
當今時代,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信息化以其無孔不入的滲透性,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作為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方面,城市化不可能不深受其影響,信息化必然引起城市化推進方式的全新變革。
在信息時代,網絡化的信息處理、創制和傳播方式,以及便捷、高速的航空、鐵路、公路的物流網絡,將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物流和信息流運動的方式。與此相一致,人口、要素、產業的高密度集中將不再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城市活動的分散與重新組合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新的城市化空間將以城市間高度發達的、功能上一體化的關系網絡的模式進行組織,形成多中心、多層次、組團型的網狀結構,城市與區域不再是一個靜態空間,而是一個在地域、功能等方面相互融合的動態彈性空間。
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以其超強的親和力和擴散力,迅速向各產業部門滲透,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中,加快和提升了城市的工業化進程。更重要的是,信息技術還促進了包括信息生產、加工、存儲、傳播、咨詢等內容的信息服務業發展,推動城市產業結構的高級化演變。與此同時,信息化所具有的交互性、平行性、開放性、多元性、自由性、共享性等特征,必然要帶動城市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重大變革,“互聯網+”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常態。
在信息時代,城市虛擬和實體空間并存,功能與空間上呈現分離的趨勢,這對城市的治理方式提出了嚴峻挑戰。信息化的實質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在城市管理中植入計算機、多媒體、大規模存儲和網絡等信息技術,并借助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等3S技術,可以實時動態地搜集、儲存和分析城市地理、資源、環境、人口、經濟、社會等信息,能夠對市政設施、道路交通、環境質量監測、安全與應急、城市規劃、社區服務、公眾信息等城市管理作出快速高效地響應,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運行效率。
總之,作為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組織模式和發展模式,信息化在引起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觀念等眾多領域全新變革的同時,也正在改變著人類社會、經濟和生活的時間和空間結構。這是一種無以逆轉的客觀趨勢,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城市化方式的思考。而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階梯,城市化是城(從“土”,即空間)、市(原指“交易”,衍化為產業)、化(從“人”,即人口)三位一體的協同推進。進入信息時代,城市化的空間組織方式會發生變化,但空間作為人類家園的承載不會改變,營造詩意的棲居環境依然是人類的不懈追求;城市化進程中的產業形態會發展變化,但產業作為生產和生活的紐帶不曾改變,城市產業發展依然需要不斷創新;人口城市化的路徑和方式會發生變化,但城市化以人為本的理念不能改變,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目標,依然要照亮城市化的整個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