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潔
廣東省南雄市人民醫院內科,廣東南雄 512400
腦血管病并發癥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調查分析
郭云潔
廣東省南雄市人民醫院內科,廣東南雄 512400
目的 分析腦血管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以及其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引起醫患的關注。 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腦血管疾病并發癥患者156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并發癥發病情況,并采用卡氏功能狀態評分標準(KPS)﹑體力狀況分析標準(PS)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量表(QOL)綜合評定患者發病前后的生存質量。 結果 156例心腦血管疾病并發癥患者中,壓瘡﹑肺感染﹑再出血﹑腦水腫﹑消化道出血﹑其他并發癥的發生比例分別為19.9%﹑28.8%﹑12.8%﹑8.3%﹑18.6%﹑11.5%;發生并發癥后患者的KPS評分﹑QOL評分顯著下降﹑PS評分顯著提高(P<0.05)。 結論 腦血管病并發癥多,發病后顯著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體現在功能狀態﹑體力狀況及生活質量各方面,應該積極防治。
腦血管病;并發癥;生存質量
腦血管病一直以來在臨床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并發癥多”的特點,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并發癥多帶來的問題仍待緩解﹑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2]。筆者借助本研究分析腦血管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以及其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并加以報道,希望引起醫患雙方的關注,促進相關臨床工作的發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腦血管疾病并發癥患者15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2例﹑女74例;年齡42~79歲,平均(62.8±4.7)歲;顱內出血31例﹑腦梗死47例﹑腦供血不足40例﹑其他38例;腦血管疾病病程1~18年,平均(2.9±1.0)年。入選研究的患者均為自腦血管疾病發病即來我院就診者,就診的所有臨床實驗室﹑診治以及隨訪資料齊全,以腦血管疾病最后一次就診的病例為準,出院后完成隨訪1~3年平均(1.7±0.6)年;所有患者均已經排除嚴重肝腎以及精神疾病等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臨床實驗室﹑診治以及隨訪資料齊全,整理研究所需內容,總結統計并發癥類型以及所占比例,分析并發癥特點,并比較隨訪并發癥發生前(腦血管疾病最后一次就診出院時進行評定)后(腦血管疾病發生后就診時評定)的生存質量評分,采用卡氏功能狀態評分標準(KPS)﹑體力狀況分析標準(PS)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量表(QOL)進行綜合評定。
1.3 評分標準
KPS評分0~100分,分值越高﹑功能狀態越好;PS評分0~5分,得分越低﹑體力狀況越好; QOL評分0~6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3]。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中數據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采用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腦血管病并發癥
156例心腦血管疾病并發癥患者中,以肺感染﹑壓瘡﹑消化道出血發生比例較高,為重點防治的并發癥;具體數據分析見表1。

表1 腦血管病并發癥發病情況分析(n=156)
2.2 腦血管病并發癥對生存質量的影響
發生并發癥后腦血管病患者的KPS評分﹑QOL評分顯著下降﹑PS評分顯著提高,提示功能狀態﹑體力狀況下降,生活質量降低(P<0.05);具體數據分析見表2。
表2 腦血管病并發癥對KPS、PS、QOL評分的影響n=156)

表2 腦血管病并發癥對KPS、PS、QOL評分的影響n=156)
評定時間 KPS PS QOL并發癥前 74.9±5.4 2.9±0.8 32.6±2.7并發癥后 68.3±6.1 3.7±1.0 29.8±2.3 t 10.12 7.80 9.86 P<0.05 <0.05 <0.05
腦血管疾病是由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以局部神經功能缺失為特征的一組疾病,包括顱內和顱外動脈﹑靜脈及靜脈竇的疾病,但以動脈疾病為多見[4-5]。本研究中所有研究對象涵括了顱內出血﹑腦梗死﹑腦供血不足等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病例。國內腦血管疾病一直存在重藥物﹑手術等治療,輕康復訓練的弊端,而腦血管疾病并發癥的防止正是需要后期社區的康復干預,幫助患者實施早坐能力﹑進食能力等生活能力的訓練,防止并發癥發生,促進康復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心腦血管疾病并發癥患者中,以肺感染﹑壓瘡﹑消化道出血發生比例較高,為重點防治的并發癥,發生并發癥后腦血管病患者的KPS評分﹑QOL評分顯著下降﹑PS評分顯著提高,提示功能狀態﹑體力狀況下降,生活質量降低,而各并發癥均存在一定的發病特點。腦血管并發癥壓瘡﹑肺感染﹑再出血﹑腦水腫﹑消化道出血等對患者的生存質量帶來重大威脅,本研究結果中僅就主要并發癥壓瘡﹑肺感染﹑消化道出血進行臨床發病特點分析,肺感染:因腦血管病患者多伴有活動障礙﹑體位以臥床為主導致呼吸反射減弱,引發感染,表現為多痰﹑呼吸受損,需要藥物控制感染,嚴重有明顯的肺水腫﹑感染無法控制者甚至發生呼吸衰竭等,必要時需要行氣管切開手術[6]。壓瘡:腦血管病患者因體位以及活動障礙等問題導致局部皮膚及組織受到壓迫時間過長而發生缺血﹑壞死,局部出現潰爛,創面周圍伴有紅﹑腫﹑熱﹑痛局部炎癥,伴有化膿﹑惡臭癥狀者為局部感染征兆,伴發熱則說明有全身反應,早期可采取翻身﹑減壓等措施,若皮膚出現淺表潰爛﹑潰瘍﹑滲出液多時就應及時接受藥物﹑物理甚至手術治療[7-9]。消化道出血:腦血管病患者全身血管收縮,胃腸功能下降,胃腸對細菌屏障減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現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為二便障礙或者上腹不適﹑嘔血﹑黑便,胃管內抽出咖啡樣物,嚴重患者甚至出現致命性失血導致休克,應該注入胃黏膜保護劑及局部用止血藥,H2受體阻滯劑或質子泵抑制劑等治療[10-11]。掌握了腦血管病并發癥發病特點,有利于及早進行臨床診斷與治療處理,根據患者自身病情選擇合適治療方案,對癥治療,更好地改善病情,降低并發癥以及疾病危害性[12]。當然,除了及早診斷﹑治療,積極的預防工作不容忽視,因此還應該就并發癥的發病危險因素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工作,本研究中因臨床資料有限,有待積累更加全面的病例資料進一步研究,為針對危險因素的預防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綜合以上論述可見,腦血管病并發癥多,發病后顯著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體現在功能狀態﹑體力狀況及生活質量各方面,應該積極防治。
[1] 徐姜定.腦血管病的主要并發癥[J].浙江臨床醫學,2010,12(2):113-115.[2] 王國印,聞寧,郭紅艷.老年急性腦梗死各種并發癥的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5):625-626.
[3] 朱志華.循證護理模式在胃癌術后患者生存質量改善中的效果觀察[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9):429-430.
[4] 張秀花,晁鳳敏.腦出血急性期并發癥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9):299.
[5] 曹向黎,黃圣明,李月玲,等.腦血管病及并發癥的治療和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3):322-323.
[6] 羅榮,鐘偉,楊艷芳.腦出血的診斷和并發癥[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1,9(6):112.
[7] 李榮杰,梁俊雄,呂博文,等.急性重癥腦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9)22-24.
[8] 卜淑霞,卜小燕,邵艷文,等.腦血管病主要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1,32(31):6685-6686.
[9] 蘇布珊.缺血性腦血管病常見并發癥的病因與防治[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8):86-87.
[10] 吳文斌,吳景芬,胡長林.腦血管病系統并發癥的診斷與處理[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8,16(1)74-76.
[11] 王凡,隋建美,楊華,等.腦血管病血管內治療并發癥及其處理[J].貴州醫藥,2010,34(11):1014-1015.
[12] 胡長梅,王擁軍.腦血管病主要并發癥的識別與處理[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2010,25(3):20-2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mplications on patients' life quality
GUO Yunji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anxiong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Nanxiong 5124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cerebrovascular and its influence on patients' life quality to draw patients' attention. Methods 15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mplication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nset were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by Karnofsky scoring criteria (KPS), Performance status analytical standards (PS) and quality of Life Rating Scale (QOL). Results The occurrence proportion of pressure sores, pulmonary infection, rebleeding, cerebral edema,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in 156 case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mplications were 19.9%, 28.8%, 12.8%, 8.3%, 18.6%, and 11.5% respectively. KPS score and QOL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P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 Conclusi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ave numerous complications,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patients' life quality, reflected functional status, performance status and living quality. As a result, a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hould be take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omplications; Life quality
R743
B
2095-0616(2015)16-156-03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