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大學英語ESP寫作語言錯誤分析
——以桂林航天工業學院2012級人力資源專業為例
王琴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對于二語學習者來說,錯誤在學習過程中在所難免。錯誤分析理論指出錯誤可以體現學習者個人學習的系統性和發展性過程,從而使我們對學習者內部的心理活動過程有足夠的了解。本文以此為視角分析了桂林航天工業學院2012級人力資源專業學生ESP寫作中的常見錯誤,針對這些錯誤形成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對提高學生ESP寫作能力有所幫助。
大學英語 ESP寫作 錯誤類型 原因分析
中國學生大多從小學就開始接觸英語,經過初中、高中再到大學近十年的英語學習,他們應該已經掌握英語的基本語法結構,對于寫作的篇章結構、語言表達、用詞造句有一定基礎。但在實際的大學英語ESP寫作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不少簡單、低級的錯誤。傳統的觀點將錯誤視學習能力低下的表現,而Corder(1967)認為學習者的錯誤是其在語言習得過程中某一階段所使用的語言體系。在二語習得研究中,錯誤不再僅僅被看做是二語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瑕疵和不足,更多的是表明學習者學習階段和習得狀況的依據。因此本文以此為視角,調查學生ESP寫作中的常見錯誤并探討其形成原因,從而為他們的寫作教學提供參考。
2.1 錯誤分析的定義
我們要了解錯誤(error),首先要將它與差錯(mistake)區分開來。錯誤和差錯不同,因為錯誤是由缺乏某方面的知識引起的,是能力的缺乏;差錯則有可能只是主觀原因偶爾忘記語言知識的表現(Ellis,1997)。語言學家把二語習得中系統語言錯誤的分析研究界定為錯誤分析(Error Analysis)。
2.2 錯誤分析的理論基礎
對比分析法認為影響外語學習的主要干擾因素是母語,將這兩種語言結構進行對比并發現其異同,可以有效預測外語學習者易犯的錯誤和學習的難點。與此相比,錯誤分析法的研究領域更為寬泛,因為對比分析法把錯誤局限于本族語(Gass&Selinker,2001),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后,它就已經不能普遍應用在解釋學習者所犯錯誤的方面。行為主義作為它的理論基礎,同時受到先天論和普遍語法的挑戰。因為兒童先天具備某種普遍的語言智能,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產生和驗證假設的方式完善自己的語言系統。錯誤分析以普遍語法作為其語言學基礎,在分析錯誤的基礎上探討普遍語法對學習的影響及其規律。其心理學基礎是來自心理語言學的遷移理論。心理語言學理論指出本族語言能夠在某些方面促進或者阻礙二語習得。因此,錯誤分析的理論基礎由普遍語法和遷移理論共同支撐。
3.1 錯誤統計
針對前文提到的教學實際及錯誤分析理論,我抽取了我院2012級人力資源專業兩個班50名學生第四學期的ESP作文進行評改,將學生寫作中常見的錯誤進行了如下統計歸類:

錯誤分類 錯誤數(點) 比例(%)排名拼寫57 24.57% 1搭配44 18.97% 2數量32 13.79% 3句子結構21 9.05% 4冠詞20 8.62% 5詞性誤用17 7.33% 6標點13 5.60% 7連詞10 4.31% 8用詞不當9 3.88% 9時態語態8 0.22% 10內容1 0.43% 11總計232
3.2 錯誤分析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拼寫錯誤、搭配錯誤和數的使用錯誤。拼寫錯誤出現頻率最高,占總錯誤數的24.57%。此類錯誤不排除筆誤的可能,但更多的是對單詞拼寫把握不準確,反映出學生對音標和單詞發音規則等基礎知識學得不夠扎實。搭配錯誤排第二,占18.97%。學生在寫作中常常不能瞻前顧后,忽略整個句子的協調統一。數的錯誤使用排第三,占13.79%。數的使用錯誤包括名詞單復數、第三人稱單數形式、主謂一致等語言點。這些都是注重語法的中學階段英語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因為漢語里沒有相同的語法點,所以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犯錯的幾率相對較高。排名第五位的冠詞錯誤也是如此,漢語里沒有定冠詞和不定冠詞的概念,學生在寫作中常常兩者混用,甚至直接漏掉冠詞。
除了排前三名和已經提到的冠詞外,錯誤比例較高的還有句子結構錯誤和詞性誤用。此類錯誤產生的原因相對復雜,有的是對句子基本結構不夠了解,有的是表達受母語漢語句式的影響,有的是缺乏預感詞不達意。關于英語單詞的詞性,有的比較單一固定,而有些則一詞多性,詞性依上下文而定。
再次是錯誤比例較高的是標點的誤用和連詞的錯誤使用。標點誤用多數由粗心大意或筆誤所致;連詞的錯誤使用主要體現在錯誤搭配,還是學生語言基本功不過關的問題,平時動筆太少,練習不夠。
最后是時態語態錯誤及內容表達問題。中學英語教學一直都很重視時態語態的練習,因此英語專業學生對這一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稍好,至于內容有誤差或偏題的情況,出現的相對較少。
分析錯誤是為了探討學習者的學習策略,錯誤的出現與寫作過程緊密不可分,在寫作過程中,大腦對錯誤的監察與作文內容的產生同步發生。從二語習得的角度出發,分析學生寫作中產生錯誤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4.1 母語遷移
母語遷移(transfer)是二語習得過程中,學習者在使用二語時,借助于母語的發音、詞義、結構規則或習慣來表達思想的一種現象。如果母語的語言規則和目的語一致,那么母語的規則遷移會對目的語有積極影響,這被稱為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而當學習者根據母語規則做出錯誤的推理,則產生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這是學習者犯錯誤的常見原因。如學生作文中的句子 “Don’t complain that your unluck or having no gift.”就顯得句型混亂,需改用從句表達。從句正是漢語里沒有的語言規則,所以學生常常會在英語表達中出錯。
4.2 過度概括
概括,是二語學習的一種有效學習策略,但過度概括(over generalization)是造成學習者語言錯誤的另一主要原因。例如英語里名詞有單復數之分,一般情況下復數形式是名詞后加s,當學生遇到一般規則之外不熟悉的名詞復數時,常常一律加上s,這就難怪學生寫作當中常常出現類似herotress(應為heroine),foots(應為feet),mouses(應為mice)這樣的錯誤。此外,英語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也是學習者過度概括的另一常見錯誤。比如學生作文中常見的錯誤“I writed/wroted several letters last year.”,這就是將英語動詞過去式和過去分詞構成的一般規則(動詞后加ed)用到了不規則動詞上。
4.3 簡化
簡化現象也是造成學生語言錯誤的一大主因。二語學習者總是傾向于把目的語壓縮成為一個簡單的系統,以方便學習和使用(Richards,1972)。它的產生有時也涉及母語轉移和概括,前文提到的冠詞錯誤正是如此。有的學生分不清定冠詞和不定冠詞,需要的時候一律用the;而有的學生在使用不定冠詞時a和an不分,需要用不定冠詞的時候一律用a。
母語遷移、概括和簡化是既相聯系又相區分的。有的語言錯誤可能很難區別到底是歸咎于其中某一個原因,還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但不論如何,它們都在二語學習者的習得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寫作作為一種語言輸出,能很好地反映二語學習者對目的語的掌握情況,ESP寫作更是檢驗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有效、便捷的途徑。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錯誤,我們要合理對待、正確引導。錯誤分析正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科學的面對錯誤的方法,是從錯誤走向正確的催化劑。對二語學習者來說,錯誤分析幫助他們驗證了目的語的語言規則習得時進行的假設,有利于他們從錯誤中修正并最終掌握正確的語言規則。對于二語教師來說,錯誤分析不僅幫助我們了解學生語言水平達到何種程度、各種語言知識掌握的情況如何,從而區分出語言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而且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策略、思維方式、表達習慣及他們的寫作過程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因此,不論是二語學習者還是二語教師,對待英語寫作中的錯誤,我們無須害怕錯誤、夸大錯誤引起的消極情緒,而是應該科學地對待,將其當做語言學習的中介語,在積累、發展、變化中逐漸向目的語靠近。
[1]Corder,S.P.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
[2]Corder,S.P.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 Ltd.,1987.
[3]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1997.
[4]Gass,S.&Selinker,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ion Course[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
[5]Richards,J.C.A Non-Contrastive Approach to Error Analysis[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71.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教學研究項目《我校公共英語EGP+ESP教學研究》(編號:2011JB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