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璐
(蘭州財經大學 長青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0)
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導低碳經濟,通過創新技術與改革制度,利用產業轉型和挖掘新能源等多種方法,將消耗量高的能源盡量減少,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到最低,這樣,就有利于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雙贏的良好局面。
籌資活動作為企業運營活動的最開始的部分,它所帶動的財務風險就是籌資風險。企業在籌資之后不能按照曾經的目標獲得資金的使用效益,沒法滿足出資者預期的結果和實現企業的目標,尤其是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企業間競爭激烈,管理措施設置不當以及目標不明確都有可能造成決策的失誤,這樣,給籌集資金使用效益增加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低碳經濟背景下,籌資風險的產生是因為政策的變化、資源枯竭等現實要求煤炭企業籌資的環境、用途及數量方面的變化。
企業投資活動的目的是資本的增值與保值,它追求的是企業本身的利益。投資風險是企業在投資活動時引起的財務風險,它反映出投資者投資的過程中預期的收益不能被帶來的可能性。預期收益和預期風險的關系呈正相關,即預期的收益大,投資的風險就大。低碳經濟背景下,投資風險的產生是因為煤炭業低碳化的現實趨勢所引起的煤炭企業在投資的過程中因為項目的投資不科學,投資的額度不合理等方面而產生變化。
流動資金作為投放于流動資產上的資金,通過投入和回籠不斷循環的過程來運營資金。流動資金的回籠有從成品資金到結算資金,然后從結算資金到貨幣資金的這兩個過程,因為不能確定金額的大小和時間的長短,企業流動資金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就有了回收的風險。在企業正常運營的狀況下,一旦出現流動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不當的情況,由于不能按期償還債務,會造成企業流動資金運營的風險。
煤炭企業的財務風險研究首先要建立客觀合理適用于煤炭企業的指標體系,只有建立適用于煤炭企業的財務風險指標體系,才能對該行業的財務風險做出相對合理的評估。所以,在建立煤炭企業的財務風險指標體系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即可行性、完備性、層次性以及獨立性原則。因此,本文嘗試從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現金流量能力等幾個方面出發,選擇合適的能力指標,構建指標體系。
目前有很多種權數確定的方法,如專家意見法、因子分析法、模糊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等,各個方法各有利弊。結合本文中財務風險評價的實際特點,本文認為客觀賦權法中的因子分析法較為合適。因子分析的優勢是:首先,因子變量的數量比起原來的指標變量的數量少了許多,這樣就使得分析中的計算工作量有了最大程度的減少;其次,原始變量信息被重新排列組合以后變成了因子變量,這樣,原有變量大部分的信息能夠被它很明顯反映出來;最后,因子變量之間線性相關關系幾乎沒有,變量的分析就變的十分方便。
1.樣本和變量的數據選取
本文選擇了20家煤炭行業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它們的財務數據都是相對比較完整的,研究對象就是2011—2013年的年報合并報表的13個指標的財務數據,財務數據的來源為各公司公開披露的各年年報。樣本公司有靖遠煤電、大同煤業、國投新集、中國神華、昊華能源、潞安環能、盤江股份、蘭花科創、平煤股份、山煤國際、兗州煤業、開灤股份、恒源煤電、陽泉煤業、安源煤業、中煤能源、鄭州煤電、上海能源、永泰能源、金瑞礦業。這13個指標分別是速動比率、長期資產適合率、現金負債率、固定資產現金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凈資產周轉率、每股收益、每股經營現金流量凈額、總資產凈利率、經營現金流量比、凈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貢獻率、營業收入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如表1所示。
2.特征值及方差貢獻率及公因子數的確定
表2,是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列表,表中列出了所有的主成分,其中,初始特征值欄給出初始的樣本相關系數矩陣或協方差陣的特征根,用于確定哪些因子應該被提取,共有4項:合計列為各因子對應的特征根,在這個實證分析中共有4個因子相應的特征根大于1,因此可以提取4個公因子;方差%是各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累積%是各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從表2可以看出4個公共因子的累積貢獻率達73.867%,可以認為這4個因子基本反映了原變量的大部分信息。最后一欄的方差貢獻結果是提取出來的公因子經過旋轉后的結果??梢钥闯?,由于經過了旋轉,4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已經有了變化,但是它們總的累積方差貢獻率并沒有作任何的改變。

表1 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表2 解釋的總方差
圖1是本文因子的碎石圖,是根據特征根從大到小依次的排列出來的。在圖中,縱坐標代表特征根,橫坐標代表因子的順序。我們可以看出來,最前面的4個因子的特征根相對是比較高的,所以它連接出的折線比較陡峭,而從第4個開始,后面的特征根逐漸變的低了,連接出來的折線也相對之前平緩許多,這就說明了提取的這4個因子是比較恰當的。

圖1 因子碎石圖
3.公因子命名
從表3可以看出:主因子F1在現金負債率和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以及每股收益這三個指標載荷比較大,我們可以叫做收益負債能力因子。主因子F2在總資產周轉率和凈資產周轉率這兩個的載荷比較大,我們可以叫做營運能力因子。主因子F3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和總資產同比增長率這兩個指標的載荷比較大,所以我們叫做發展能力因子。主因子F4在經營現金流量比和每股經營現金流這兩個指標上的載荷比較大,所以我們叫做現金能力因子。

表3 旋轉成份矩陣a
4.因子成份得分計算
由表4的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可以計算每個因子的得分:



表4 因子得分系數矩陣

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計算四個主因子的綜合得分:

通過以提取的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占提取公共因子的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構建煤炭企業財務風險因子分析評價模型為:

這里,EI代表該公司財務風險的綜合評價指數,把各年每個樣本主成分得分帶到當年分析評價模型中,就可以得到各年每個樣本的綜合評價指數(計算省略)。
通過對這20家煤炭行業上市公司的綜合分析,我們通過已建立的評價模型代入各公司數據得到的評價得分指數作為參考標準來分析煤炭企業的財務風險。得分越高,說明企業業績越好;得分越低,則說明企業業績相對較差。我們發現中國神華和兗州煤業在三年的財務評價指標中綜合得分均為正值(分別為 0.851 293、0.737 741、0.372 647和 0.990 701、0.042 665、0.244 792)且得分較高。分析這兩家公司的綜合得分,中國神華的收益償債能力因子得分在三年間的數據遠高于其他公司,這說明企業的收益和償債能力的上升有利于企業業績的迅速提高,兗州煤業的現金能力因子和它的發展能力因子的得分都比其它公司高很多。這兩家公司業績之所以位居前列,一家是由于收益償債能力強,另一家是由于現金能力和發展能力強。國投新集由于四個權重較大的因子得分均較低(三年均為負值),因此在財務風險評價中列為風險較高的企業,通過因子分析我們明確了影響企業財務業績的主要因子,對我們分析各個公司的財務業績差異的原因有很大的幫助。
針對本文選取的20個樣本企業的研究結果來看,企業應該建立適當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因為企業的財務風險與其經營活動、企業規模、滾利制度的完善程度等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企業應建立較為敏感、關聯以及可操作性的行業指標,然后用指標的基礎數據健全企業的財務風險分析和風險報告,以保證能夠及時準確地發現企業存在的財務問題,并制定相應的決策;資金的有效管理要建立在財務公司的基礎上,企業利用財務公司能夠促進企業資金的集約化管理,還能夠為企業聚集閑散資金,提高資金的利用率,節約利息的支出,這樣就可以將企業的財務風險降低,有利于企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從整體上將煤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升;當然,企業籌資的方式也可以調整,金融市場的不斷壯大,使得企業籌資的渠道增多,企業可以依據自己實際的情況從眾多渠道中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籌資方式,通過調整權益資金和負債資金有效的調整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從而提高企業應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能力。
應對財務風險時,首先,企業一定要加強制度方面的建立,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可以更加完整,企業在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之前要做好各個方面的準備,對企業的業務過程進行梳理總結,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現有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補充和完善,這樣,企業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將會更加系統和完善;其次,企業的每個員工都有責任進行風險的排查與防范,以此來確保自己工作的步驟盡可能的不出現較大的紕漏,從而誘發更大范圍的財務風險;最后,企業財務決策水平需要更好的提高,科學化的決策可以更好的減少、降低財務風險,為了防止財務風險,企業必須使用科學的決策,在決策前,要盡量考慮到所有影響決策的因素,對各種制定好的可行性方案進行認真分析,從中選擇最優的適用于本企業的決策,即為科學有效的財務決策。
加強管理方面和制度方面的措施后,也要加強企業財務人員的素質水平,因為人員的素質對部門工作能力的影響很大,因此要求部門工作效率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水平,企業可以通過一定培訓以及各個財務部門人員的交流來實現,員工可以通過相互之間交流,了解一些比較好的東西,從而充實自己,實現大家共同進步。同時,企業也可以建立這一方面的獎懲機制,鼓勵相關人員,促使他們更好的工作。
[1]黃蘊潔,劉建秋.科技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評價探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9(6).
[2]周平.灰色系統理論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評價[J].財會通訊,2010(4).
[3]李興堯,錢琴.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評價[J].會計之友,2011(3).
[4]曹振江.國有大型煤炭企業財務風險研究[J].會計之友,2011(3).
[5]任慧芬.煤炭行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J].會計之友,2011(8).
[6]李永清.淺談煤炭企業財務風險防范[J].煤炭經濟管理新論,2010(10).
[7]毋建冰.煤炭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措施[J].會計審計,2013(2).
[8]趙福寶.淺談煤炭企業財務風險防范[J].財經界,2014(11).
[9]宗云峰.煤炭企業發展低碳經濟探討[J].煤炭工程,2011(1).
[10]馬巖,魯江.我國煤炭行業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礦業,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