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愛民 張吉敏



[摘要] 目的 探討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將8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隨機分為對照組(n=40)與觀察組(n=40),兩組均予血小板黏附聚集及穩定粥樣斑塊等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靜滴丹參多酚酸鹽進行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后前生活質量及運動耐量、治療前后心臟彩超所示左室結果指標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率。 結果 (1)經治療,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8.95%,顯著低于觀察組(92.86%)(P<0.05);(2)兩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其6min步行距離差異亦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治療結束后,觀察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LVEF)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其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及左房內徑(LADd)亦顯著小于對照組,且上述指標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4)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觀察組為7.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應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 冠心病;心絞痛;丹參多酚酸鹽;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18-4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alvianolate in treating of angina pectori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uitable for admission。Firstly,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antiplatelet adhesion,stability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nd other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Salvia miltiorrhiza polyphenols acid salt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life quality and exercise tolerance, heart colour to exceed index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1)After the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78.9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2.86%) (P< 0.05). (2)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6 min walking distanc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P<0.05). (3)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VE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At the same time, the LVEDd, LVESd and LAD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0.05) . (4)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control group was 10.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5). Conclusion Salvianolate in treating of angina pectoris has a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it should be to promote in clinic.
[Key words] CHD; Angina pectoris; Salvia miltiorrhiza polyphenols acid salt; Safety
冠心病心絞痛是在冠脈狹窄的基礎上,由于冠脈血流量顯著小于心肌代謝所需的血流量,而導致心肌負荷量顯著增大以及短暫性缺血缺氧所引發的[1]。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發作頻率較高,如果對其不進行有效處理,那么極易導致急性心梗,更甚者則會出現死亡的情況[2],故而應該高度關注此病的臨床治療方法。常規療法以血小板黏附聚集及穩定粥樣斑塊等干預治療為主,然而該方法的臨床療效一般,普遍存在患者滿意度低下的情況[3]。本研究在此基礎上聯合丹參多酚酸鹽對患者進行治療,獲得了非常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endprint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組對象為2011年8月~2014年10月入住我院的8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n=38)與觀察組(n=42)。對照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49~78歲,平均(66.10±5.45)歲;病程為1~15年,平均(7.90±0.39)年。觀察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49~76歲,平均(66.38±5.98)歲;病程為1~16年,平均(7.76±0.3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診斷標準[4]
心絞痛診斷標準參考國際心臟病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主要包括[5]
(1)符合西醫關于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診斷標準;(2)均經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確診;(3)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4)試驗經過倫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
1.4 排除標準主要包括[6]
(1)不符合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診斷標準;(2)嚴重的肝、腎臟疾病或者甲狀腺功能紊亂者;(3)嚴重的精神疾病者;(4)臨床資料不完整者;(5)對本研究使用的藥物存在過敏體質者;(6)對本組治療方案不知情者。
排除標準還包括中途治療中斷者;失訪者;治療過程中出現其他疾病導致死亡或病情加重者。
1.5 治療方法
兩組均首先給予血小板黏附聚集及穩定粥樣斑塊等常規治療,拜阿司匹林(德國拜耳集團,J20080078號)及阿托伐他汀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J20030048)等藥物治療。觀察組在上述給藥的基礎上聯合使用丹參多酚酸鹽(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Z20050248)進行治療,0.2g/次,加入濃度為5%的250mL葡萄糖溶液之中靜滴,1次/d。兩組均以兩周為一個治療療程。
1.6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7]
顯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幅度在80%以上,且無需服用硝酸甘油者;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幅度在50%以上,且口服硝酸甘油量降低至50%者;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幅度在50%以下,而且也未減少硝酸甘油的用量。
1.7 相關指標評價方法[8]
采用專門為心衰患者設計的明尼蘇達生活質量檢查表,對其生活質量進行評價,按照其標準,各項分值為0~5分,總分為105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差;運動耐量評估:對患者采用6min步行距離進行定量分析,步行距離越長,運動耐量越良好。(3)超聲心電圖檢查: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彩色超聲診斷儀對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及左房內徑(LADd)進行測定。
1.8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及運動耐量、治療前后心臟彩超所示左室結果指標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率。
1.9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及計量資料分別以[n(%)]及()的形式進行表示,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80例患者中途無退出者,其中對照組患者經治療,顯效、有效及無效例數分別為14例、16例及8例,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8.95%;觀察組分別為21例、18例及3例,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2.86%,二組療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及運動耐量比較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運動耐量在治療前無明顯差異,但治療結束后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小于治療前(P<0.05),兩組治療后6min步行距離均顯著大于治療前(P<0.05),且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及6min步行距離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治療后心臟彩超所示左室結果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其LVE、LVEDd、LVESd及LADd無明顯差異,但治療結束后出現明顯變化,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LVE、LVEDd、LVESd及LADd明顯優于對照組,且指標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觀察組為7.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而冠心病心絞痛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見病及多發病,及時有效的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臨床死亡率。目前認為,心絞痛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見發病狀態,其發病機制目前認為主要包括一下幾點:(1)冠狀動脈痙攣學說,該學說認為心絞痛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冠狀動脈平滑肌出現節段性或彌漫性痙攣、收縮,繼而引起患者心肌細胞的短暫性急性缺血,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或引發心絞痛的根本在于心肌血供量與需求量的失衡,緩解動脈血管痙攣,因而增加心肌血供量是緩解心絞痛的主要治療方式。(2)心臟負荷突然增加,當患者突發情緒激動、勞累及左心衰竭等情況時,機體會出現心肌張力明顯增強,心臟容積增加及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增高,心率增快等變化,而這些變化會嚴重增加心肌耗氧量,導致血供不足,引發心絞痛。(3)嚴重貧血,部分冠心病患者合并貧血時,會導致機體血紅蛋白載氧量下降,使心肌細胞處于缺血缺氧狀態,繼而引起心肌內代謝產物聚集過多,如乳酸、磷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質,或類似激肽的多肽類物質,刺激心臟內自主神經的傳入纖維末梢,經1~5胸交感神經節和相應的脊髓段,傳至大腦,產生疼痛感覺。(4)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引發冠心病的根本原因,其改變能夠引起冠狀動脈官腔狹窄,引起血流量灌注不足,特別是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致管腔狹窄大于管腔橫切面積的75%以上時,誘發心絞痛或急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性明顯增加。引起動脈硬化的因素眾多,如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內皮細胞氧化,血小板黏附、聚集等、炎性因子引發的慢性炎性反應等。endprint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作為臨床治療冠心病的傳統中藥之一的丹參,其臨床療效得到肯定,其治療冠心病的主要作用機制為:丹參具有擴冠、改善側支循環、促使毛細血管網開放、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預防心肌缺血及心梗、降低膽固醇、激活纖溶等方面的作用。然而該藥物化學成分比較復雜,療效穩定性不足[9]。丹參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主要是從丹參中提取出來的水溶性較強的成分,質量穩定性較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無無任何藥物不良反應出現, 提示該藥安全可靠[10-11]。
丹參多酚酸鹽是從丹參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其中包含了丹參作用于心臟血管內皮的有效物質,能夠有效清除機體氧自由基,促進纖維蛋白溶解,繼而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因動脈硬化而導致的血流阻塞現象。目前認為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可經過多種途徑以及多元化的作用機制產生對抗心肌缺血的功能,主要包括[12-13]:(1)處于高凝條件下,血小板黏附聚集是造成動脈血栓形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而多項臨床研究證實丹參多酚酸鹽能夠有效地降低P選擇素的水平,對ADP以及EP兩種因子水平造成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具有非常顯著地抑制性功能。(2)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子,丹參多酚酸鹽對銅離子、內皮細胞介導的LDL氧化具有非常顯著的抑制性,其抗氧化能力要比Vc強很多。(3)丹參多酚酸鹽通過對缺血以及再灌注損傷而造成的細胞內Ca2+水平上升以及自由基的清除等均具有抑制性作用,促使細胞中大量產生ATP,從而改善了線粒體氧化磷酸化功能性障礙,從而有效地保護缺氧-復氧而導致的心肌細胞損傷。(4)丹參多酚酸鹽可促使人單核細胞釋放bFGF以及VEGF等因子,使得內皮細胞發生轉移。(5)丹參多酚酸鹽注射液可有效升高NO水平及SOD活性。另外,廖建平認為丹參多酚酸鹽還能夠有效清除血液中的超氧陰離子及羥基自由基,繼而改善心血管功能[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且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此結果與相關文獻資料報道結果相符[15-18]。
綜上所述,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應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魯麗. 自擬“愈心寧”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觀察[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1,33(5):71-73.
[2] 趙業清,朱慧娟,文九芳. 丹參多酚酸鹽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系統評價[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6):1722-1724.
[3] 王暉,蔣丹. 丹參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及對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J].吉林中醫藥,2007,27(10):14-16.
[4] 國際心臟病學會.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
[5] 程文棟.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22):4386-4387.
[6] 劉湘玲. 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9,18(8):1213-1215.
[7] Kim G, Kim H, Him KN,et al. Relationship of cognitive function with B Vitamin status, homocysteine, and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 hibitor in cognitively impaired elderly: a cross-sectional survey[J]. J Alzheimers Dis,2013,33(3):853-862.
[8] 王石,陳曉虎.丹參多酚酸鹽治療穩定型心絞痛45例臨床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8):2854-2855.
[9] 張希堯,王晶,崔璨,等.糖化血清白蛋白在2型糖尿病監測及診斷中的應用觀察[J].臨床內科雜志,2013,30(6):384-386.
[10] 周坤,王梅.丹參多酚酸鹽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血清VEGF、MMP-9的影響[J].臨床合理應用,2015,8(1):1-3..
[11] 程方春,李洪,吳文華.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6):854-855.
[12] 張俐,呂肖鋒,武晉曉,等. 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變化[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7B):2334-2337.
[13] 彭紅俠.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與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關聯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36):20-23.
[14] 廖建平.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1):282-283.
[15] 張妍,杜新芳,劉保軍,等. 冠心病患者血清鐵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漿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研究[J].河北醫藥,2011,33(4):529-531.
[16] 陳金秋, 邰長利. 自擬養心活血湯輔助治療氣虛血瘀型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35):50-52.
[17] 葉偉培. 復方丹參與黃芪注射液治療冠心病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4):3164-3165.
[18] 吳慶柏.復方丹參丸聯用卡托普利和非洛地平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3):2926-2927.
(收稿日期:2015-0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