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美國博士后教育高度國際化的表征、生成邏輯和啟示

2015-12-02 04:31:03王文禮
高教探索 2015年11期
關鍵詞:美國國際化

摘要:當前,美國博士后教育高度國際化的表征為外籍博士后的數量占博士后總數的50%以上。美國博士后教育高度國際化的生成邏輯表現為博士后輸出國的條件有限,美國具有世界領先的科研條件和環境,美國大學為了保持其領先地位需要雇用外籍博士后等。最后,文革提出對提高我國博士后教育國際化程度的啟示。

關鍵詞:美國;博士后;國際化

美國現代意義上的博士后制度真正出現是在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意識到科學的發展導致每個科學的分支都變得越來越復雜,博士階段的教育已經無法完成訓練合格的科學家的任務,因此推出了一個正式的資助項目,在經濟上支持博士后研究。從那時起,獲得資助的博士們被稱作博士后研究員(postdoctoral fellows),簡稱博士后(postdocs)。在整個20世紀的前半葉,美國大學和科研機構里的博士后數量還比較少。二戰后,美國不斷發展博士后教育,其博士后人數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由北美62所大學組成的美國大學協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AAU)2005年發布的統計結果顯示,1975年到1995年間,全美博士后的總數翻了一番。[1]

一、美國博士后教育高度國際化的表征

二戰后,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擁有世界一流的科研環境和條件,并為科研人員提供豐厚的薪水,再加上通過不斷加大對全球科研人才的爭奪,導致赴美工作的外籍博士后數量穩步上升。此后,美國的博士后教育呈現出高度的國際化特征。外籍人員占美國博士后人員總數的45%,在美國學術機構中甚至占50%以上。外籍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在物理學和生物化學領域約占二分之一;在化學領域約占三分之二。1967年在美國的外籍博士后人員來自81個國家。其中,來自13個國家的占75%;來自英國、印度、日本、西德和加拿大等五個國家的占50%。同時,美國也派人去外國著名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中做博士后研究人員。[2]

美國的學術研究嚴重依賴外國人的貢獻。根據2005年美國大學協會博士后教育委員會對30個研究機構的14,289個博士后抽樣調查結果顯示,5050名(35%)博士后是美國公民,9239名(65%) 博士后是外籍博士畢業生。[3]最近一項關于學術人員的國家化水平的評估研究表明:38%的美國學術人員來自國外。在2009年美國共有約60,000名博士后在美國大學工作,其中大約53%的博士后是外國人。這意味著博士后是美國高等教育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群體。

來自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在2010年度和2012年度分別發布的《關于對科學和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后的調查》報告都顯示,最近30年在美國工作的博士后的數量和博士后的國際化程度都在總體上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1980年,美國有18,101名博士后在研究型大學工作。到1990年,美國博士后的數量為29,565名,與1980相比增長了63%。在接下來的十年,美國博士后的數量繼續增長,到2000年美國有43,115名博士后,從1990年算起增長了45%,從1980年算起增長了130%。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美國博士后的數量仍然持續增長,在2009年美國大學雇用的博士后人數達到57,805名,較2000年增長34%。[4]

2010年和2012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也表明:在1980-2009年間美國博士后教育的國際化程度也相應提高。1980年占美國博士后總數的35%的博士后是臨時簽證的持有人,這些人被歸類為外籍博士后。1991年外籍博士后的數量第一次超過占博士后總數的50%。在2000年代美國的外籍博士后的人數持續增長,2000年外籍博士后的數量占博士后總數的55%,到2006年上升到58%。

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對美國科學、工程和衛生領域博士后的性別、居住身份及經費來源等進行了調查,這次調查創造了調查全美博士后數量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共調查了 62,947 名博士后。調查結果如下:男性博士后的比例占總數的 61.4%,女性博士后占總數的 38.6%;美國公民與獲得永久居住權的比例占總數的48%,臨時居住的占總數的52%。[5]

表1美國研究型大學中雇用的博士后的國籍(1980-2009年)

美國博士后的數量不斷增加并且其國際化程度持續提高,但是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分布并不均勻(如表2所示)。

表2美國博士后的研究領域和國籍

從表2可以清晰看出:在學科領域中生命科學的博士后數量超過了其它學科領域,與之相對應,生命科學領域的國際博士后的數量也超過其它學科領域的國際博士后。這反映了在過去的50年里美國學術研發方向趨向于生物醫學和制藥產業的趨勢,生命科學已經發展成為21世紀最活躍的學科之一,成為自然科學的前沿學科,再加上競爭性的勞動力市場和發明的速度不斷加快,使得在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學者的職業發展中至少需要一個博士后工作經歷。博士后在其它學科領域也呈現出不同的國際化程度。物理科學和工程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學科領域,2009年這兩個學科領域各自擁有持臨時簽證的博士后數量占其博士后總人數的62%和63%。

二、美國博士后教育高度國際化的生成邏輯

全球化導致學術人員跨國流動的頻率增加,包括美國著名比較教育學家菲利浦·阿爾特巴赫(Philip G.Altbach)在內一些學者常常使用“推-拉”理論來描述學術人員的國際流動。該理論認為:人才輸出國的經濟、社會、文化的落后“推”著本國學術人員離開自己的祖國;國外優越的環境“拉”著他們去國外,在國外獲得特定的職位。相對于人才輸入國,人才輸出國缺乏資源和發展機會,這才導致了學術人員的跨國流動。[6]這種解釋在描述學術人員的跨國流動方面是有其合理的一面的,但是,它不能完全解釋學術人員的跨國流動。例如,“推-拉”理論沒有考慮輸入國對其他國家的學術人員的需求,比如美國的高等教育系統對國外勞動力的依賴相當大,對外籍博士后的需求也相當大。

實踐證明,“推-拉”理論所強調的國家層面的環境并不是促進學術人員國際流動的唯一決定性因素。全球化的動力,以及個人和機構的環境和經驗,同樣影響學術人員的國際流動。康維爾(Cantwell )2011年研究美國和英國大學的外籍博士后的就業問題后發現:個人和職業環境、機構的政策、物質條件對各類機構雇用外籍博士后都有一定影響。此外,雇用博士后的首席研究員(principal investigators, PIs)認為大學跨國雇用外籍博士后顯示了該大學具備世界一流高校的競爭力,學術人員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傾向于跨國流動。這個觀點認為博士后的跨國流動的動機和他們的雇主的動機是一致的。[7]

以上這些觀點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還不能完全解釋博士后跨國流動的動因。筆者認為美國博士后教育高度國際化的生成邏輯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博士后輸出國的條件有限

最近來自“GlobiSci”的調研數據顯示:16個國家的超過47,000名在生物學、化學、地球和材料科學領域工作的學術人員,為國際學術活動提供服務。結果顯示總樣本中的36%是在國外工作,包括占總樣本的38%的學術人員在美國工作。相當高比例的學術人員在瑞士、澳大利亞、加拿大工作,但是美國吸引了來自國外的最大數量的學術人員,是學術人員流動的最大受益者。

“GlobiSci”的調查要求學術人員回答“是什么導致他們在國外找工作”?對這個問題回答最多的是“有機會改善未來的職業前景”。這表明這些國際流動的學者大多數正處于職業生涯的早期階段。它還支持了“推-拉”理論——促使學者到國外尋找工作機會的原因是國內缺乏發展機會。它也與阿克斯(Ackers)2008年提出的“強制流動”理論相一致。該理論認為,來自資源缺乏的國家的年輕學者為了學術生涯必須到國外流動。這樣的解釋可以讓人得出這樣的結論:學術人員的國際流動依賴于他們的出生國家。[8]

此外,全球培養的博士畢業生數量在不斷擴大,超過了全球提供的相對應的工作崗位,導致很多發展中國家培養的博士選擇去美國做博士后。例如:自2008年起,中國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2012年中國在校博士生近30萬人,畢業人數近6萬名,毫無懸念的連續第5年穩居世界第一。2004年,印度培養了大約5900名科學、技術和工程博士學位研究生。現在,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每年大約8900人。但是,這個數量仍然只相當于中國或美國的一小部分。印度政府希望培養更多的博士生,以匹配其經濟和人口的爆炸性增長。1987 年巴西授予的博士學位數量為1005個,1988 年為 990個,1989年為1139個,1990 年為1410個,1996年為 2985個,2002 年為 6894 個,2007年為9919個,2009 年為 11368 個。這說明在1987 年至 2009 年期間,巴西授予博士學位的數量年均增長 12.25%,23 年間授予博士學位的數量增長了 10 倍還要多。2010 年巴西共授予約 1.2 萬個博士學位,4.1 萬個碩士學位。[9]

(二)美國具有世界領先的科研條件和環境

美國作為當前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科技強國,也是全球創新的中心,其科研條件在全球位于領先位置。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美研發投入便一直保持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左右的水平上。根據巴特爾紀念研究所(Be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估算,2010年美國研發支出為3958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一。另據諾貝爾基金會統計,自2000年以來,美國在科學領域獲得的諾貝爾獎數量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約45%的諾貝爾化學、醫學、物理獎得主在美國從事其獲獎領域的研究工作。每年美國收到的專利申請數量超過全世界其余國家和地區申請數量的總和。[10]2011年,美國的研發投入占全球份額的33%左右,是中國的兩倍半。[11]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公布在其官網上的報告顯示,2011年和2012年美國的研發支出分別為4282億美元和4526億美元。根據通貨膨脹因素進行調整后,增長速度分別達到2.8%和3.8%,超出兩個年份各自的GDP增速。2011年和2012年,美國的GDP增速分別為1.8%和2.2%。[12]

在科研環境方面,美國的科研資助體系具有包容精神。只要你對某個科學問題有興趣,就可以去嘗試研究。只要你能說明要做的東西很有趣,哪怕你什么都還沒做出來,也有機會得到資助。它不要求把某項科研馬上聯系到一個具體的應用上,不急功近利,這樣的科研資助體系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尤其能促進基礎領域研究。此外,美國的科研基金還會給年輕研究者更多的鼓勵,鼓勵他們大膽開展創新性科研。[13]

(三)美國大學為了保持其領先地位需要雇用外籍博士后

美國的大學享受了博士后勞動的益處。由博士后產出的科學研究,對美國的科技、經濟、文化的發展幫助是巨大的。關于博士后的貢獻,一個經常被引用的例子是博士后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第一作者的論文在1990年度后期的一段時間內占到43%。美國國家學者(US National Academics)2005年認為:有非常明顯的證據表明——外籍博士后學者對科學和工程科學研究的發展發揮著積極的,有時甚至是主導的作用。

超過一半的在美工作的博士后是臨時簽證持有者,即外籍博士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012年的兩項研究說明了美國的大學雇用外籍博士后的原因。一項關于在美國工作的7,000名博士后的研究顯示:考慮到總薪酬和工作時間,外籍博士后收入比他們的美國同行少了11%。另一項研究表明:用出版的數量來衡量,外籍博士后比他們的美國同行更加高產。[14]這些發現表明外籍博士后往往比他們的美國同行在科研方面更加高產。

關于美國和英國的外籍博士后的定性研究也支持這個理論:大學之所以雇用外籍博士后是因為他們在科學研究方面更加高產,但是也對一些雇用外籍博士后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項。導致大學傾向于雇用外籍博士后的原因包括:博士后資源的可用性、國家科學和移民政策、在全球學術競爭中追求世界一流的地位等。美國和英國的教授認為大學之所以喜愛雇用外籍博士后,主要是因為其在科研方面有比較高的產出。南卡羅來納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Xuhong Su分析了博士后職位對學術產出和工資的作用,有過一段或兩段博士后研究的經歷有助于在高教領域獲得一個大學教師的職位,也可以增加學術著作的數量。[15]

(四)美國大學和科研機構為外籍博士后提供較為豐厚的薪水

在美國,博士后人群內部有明確的類型區分。一類為博士后助理,他們從事科研、教學等多方面工作,待遇相當于大學里的正式員工,薪水較高且穩定;另一類是博士后學者,其身份是準學術人員,是博士生培養的延續,與所在大學沒有專門的勞資協議,收入相對不穩定。

美國科學研究學會于2005年發布了一份關于美國高校及科研機構博士后生存狀況的抽樣調查。從博士后培養環節來看,博士后待遇是國內外的共同話題。該報告顯示,僅3.8萬美元(中位數,下同)的博士后年均工資,僅僅高于2.8萬美元的高中畢業生年薪,低于年薪4.5萬的本科畢業生、年薪5.6萬美元的碩士畢業生、年薪7.1萬美元的博士畢業生。之后,美國政府、高校提高了博士后人員的薪水。2010年在奧巴馬政府擬議的2011年預算經費中,美國國家科研服務資助基金(NRSAs)接受的政府撥款將有6%的增幅。該項基金支持著美國17000多名博士后,這意味著今后博士后薪酬將會有所提升。而2012年的另一份調查顯示,美國博士后的薪水為4.2萬美元,比終身教職者的收入低44%。[16]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博士后的薪水是每年最少3.77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5.6萬)。就是如此之高的待遇,美國還有很多博士后并不買賬。2010年8月12日,美國加州大學校方與美國工會(UAW)聯合宣布,經過一周的投票,美國加州大學十所分校的博士后組成的聯盟(PRO/UAW)與校方達成一份協議。這份為期五年的協議將讓博士后獲得更高的薪水以及更好的工作環境的保障。協議主要包括: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薪資標準基礎上,對博士后的薪水實行依經驗定酬和年度常規上浮。總體來說,按照NIH標準,博士后最低工資每年最少37740美元,第二年有可能漲到最低40004美元。低于4.7萬美元的今后每年最少上漲3%,高于4.7萬美元的每年上漲1.5%。博士后休假期間可獲得一些補助;完善加強博士后的健康和安全標準機制;須有“正當理由”才可處罰或解聘人員;加強對博士后進行專業指導。聯盟談判委員會成員之一、加州大學癌癥研究人員Xiaoqing Cao說:“不僅僅是因為加州大學的博士后獲得的補償是全美最好的,而且加州大學的博士后們爭取到了從未有過的權利和保障,使他們可以從事重要的研究工作,正是這些研究工作讓加州大學成為世界一流的學術機構。”[17]

以上數據顯示,與發展中國家相比,美國大學和科研機構為外籍博士后提供較為豐厚的薪水,雖然外籍博士后的待遇在美國并不讓人滿意。

(五)美國大學和科研機構為外籍博士后提供美好的前景

在很多國家一個人獲得博士學位,就能找到一份較為體面的工作,但是在美國情況有所不同。1973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和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聯合研究報告稱:接近于25%的博士后研究人員,是在過去一年里獲得博士學位的。他們說:參加博士后研究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人雇用他們(即找不到工作);在兩年前獲得博士學位的博士后研究人員中,大多數處于博士后工作的第二年,其中超過36%的人同樣由于沒有人雇用;獲得博士學位后干了三年的博士后人員中,高達46%的人也是因為找不到工作。[18]當然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找不到工作,主要是指找不到較為體面的工作,是“結構性失業”。

自二戰以后美國博士后的數量不斷增長。美國國家科學院委員會報告顯示,博士后對美國學術研究界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人們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后選擇繼續做博士后,是有多種原因的,其中主要是為了獲得一個終身教職和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不斷增長。[19]有許多證據顯示做過博士后的研究者往往比沒有博士后經歷的人更加多產。考慮到這些因素,一些學術人員可能選擇做博士后,以提高自己未來就業的前景。

在美國,由于就業市場激烈的競爭,一個人獲得博士學位常常不能直接在高校獲得終身教職,需要做一段時間博士后。在美國,所謂“終身教職”是高校給予教師的一份具有高級學術職稱的合同,其最大特點,或者說合同人最大的受益點在于——沒有正當的原因,高校無法終止這份合同。美國大學一般將教職分為三個等級: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在絕大部分高校,到副教授階段是個檻兒。雖然副教授也被稱作“高級學術職稱”,一般也會給予終身教職,但未來何時能夠晉升正教授,各校情況就不盡相同了。[20]在許多學科領域,比如工程、理學及生命科學等博士后已經被認為是在美國申請終身教職時事實上的必備經歷。學者一經被大學聘任為終身教職后,其聘期可以延續到退休,不受學校各種階段性教學、科研工作量的考核,且沒有被解聘的壓力,除非其所在的院系關門或者本人犯罪等,同時他們還享受學校發放的終身教授津貼。許多外籍博士后為了在高校獲得令人羨慕的終身教職,很多人選擇做一段時間的博士后。Xuhong Su進一步指出,在尋找有威望的學術職位的時候,非美國本土的博士后比美國本土的博士后更容易成功,但是對亞裔的博士后在社會技能和職業動機方面的偏見更有可能使其被委任到低級別的學術崗位上。[21]

(六)美國政治和經濟的影響

美國的政治和經濟對外籍博士后的數量和分布也有影響。自1980年度美國由通過直接公共財政支持高等教育轉向對高等教育采取準市場機制以來,聯邦政府和工業不再是美國大學研發經費的唯一來源,大學自身的資源、來自學費的收入、社會捐贈、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研究資助也被用于支持研發。當前,在美國多所大學中絕大多數的科研資金來自外部的資助和合作,博士后的薪水主要來自項目負責人的資助(PI-held grants)。隨著美國高等教育依賴準市場機制的程度不斷增加,高校對各類基金的爭奪也愈加激烈。首席研究員轉向雇用外籍博士后,因為他們認為外籍博士后在科研方面比較高產,所需的費用更少。此外,美國的國家政策也旨在尋求利用學術界的研發能力來提高美國的全球經濟競爭力,大學和商業群體不斷游說政府,以促進博士后的政策改進,使美國高等教育吸引來自全球的更多高素質的科研工作者,外國的博士作為高層次人才的一種,也是他們努力爭奪的對象。美國憑借自身擁有更好的資源,再加上不斷出臺有利于外籍博士后的政策,努力吸引更多的外籍博士生來美國做博士后。

簽證和移民政策對美國博士后教育的國際化也產生一定的影響。美國為吸引更多的外國優秀人才而不斷調整簽證和移民政策,如延長簽證,放寬對外國研究生和博士后學者的簽證,建議為博士生和博士后學者設立一類 “新的非移民簽證 ”(New nonimmigrant-visa)。從 2000 年開始放寬 H1b 簽證條件,增加配額,并將有效期延長至申請到永久性的簽證為止。此前該簽證配額每年 6.5 萬個,有效期最長為 6 年;2001 年起的連續3 年,H1b 簽證配額達到每年 19.5 萬個。2004 年 H1b 簽證配額減少至 6.5 萬,但是,學者和研究人員不再受配額的限制,實際上消除了高層次人才進入美國的政策壁壘。[22]

三、對提高我國博士后教育國際化程度的啟示

據了解,近年來,每個美國大學聯合會的成員學校平均擁有近300位國際博士后,來自外國的博士后占其博士后隊伍總數的65%。歐洲各研究團隊中約40%的博士后是外國人,50%以上的博士后具有國外工作經驗。但是,我國外籍博士后占博士后研究人員總數還不到1%。[23]據統計,2011年中國全年進站博士后研究人員為11513人,出站7239人,退站475人。其中外籍博士后共158人,占博士后研究人員總數的1.37%。2013年全國共招收13718 名博士后,其中外籍博士后326名,占博士后研究人員總數的2.38%。[24]可以看出,與美國相比,我國博士后教育國際化程度仍然很低。為此,政府、大學需要改革我國博士后教育,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提高我國博士后教育的國際化程度。

(一)政府繼續加大對研發的投入,改善我國的科研條件

改革開放后,我國認清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不斷加大對研發的投入。中國從2008到2012年間,研發投入翻了一番。相反,歐盟和美國2008年之后幾乎沒有增加。2014年中國的研發總投入預計將達3110億美元,首次超過歐盟28個成員國2920億美元的研發總投入。2012年,中國的研發投入占GDP的2.0%,雖然仍落后于德國(3%)、法國(2.3%)、荷蘭(2.2%),但已超過歐盟的許多國家,如英國(1.7%)、西班牙和意大利(各1.3%)。中國設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使這一比例達到2.5%。高研發投入也產生了成果,中國2012年專利申請數量超過德國,僅次于美國和日本。[25]

但是,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的科研經費很大比例不是用在科學研究方面,科研經費的有效利用率較低,讓人擔憂。科研經費被肆意侵占揮霍,在科研圈內早已不是秘密。2010年,僅國家審計署查出的資金就達數億元。中國科協一項調查顯示:科研資金用于項目本身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26]

因此,今后我國政府應繼續加大對研發的投入,改善我國的科研條件,力爭使我國的科研條件在國際上處于領先的位置,通過擁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條件來吸引更多的外國人來華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但是政府在加大對研發投入的同時,也應建立起完善的科研經費管理機制,加大對科研經費使用情況的審計力度,防止科研經費被挪用和濫用現象發生。

(二)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

美國之所以能吸引來自全球的大批博士去美國做博士后,與美國大學、科研機構的水平較高有密切的關系。“近日,一直以全美大學排名為金字招牌的USnews聯合湯森路透發布了2015年全球頂尖500所大學排行榜。在全球百名大學的榜單中,美國大學有50所入選,占據半壁江山。高居榜首的是美國老牌名校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位居次席。中國在全球大學500強中,共有27所上榜大學,其中北京大學名列世界39名,清華大學排名67名。進入前兩百的內地高校還有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據了解,此次排名全球前十的大學是:哈佛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斯坦福大學(美國)、牛津大學(英國)、劍橋大學(英國)、加州理工學院(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芝加哥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 [27]可以看出,中國的大學雖然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美國的大學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這就影響中國大學招聘到數量較多的、高質量的外籍博士后。

為此,我國應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關于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的措施,筆者建議如下:第一,政府應不斷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但是應在對“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重點投入之后,兼顧對其他各類高校的投入,爭取從整體上提升我國大學和科研機構的質量;第二,進一步擴大高校的辦學自主權,改變當前高校中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的組織結構,促使組織機構扁平化,使學術權力和權威更平均分配到一線教師手中;第三,政府創造條件鼓勵各個高校之間公平競爭,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涉,通過各個高校之間公平、公開、公正的充分競爭,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整體質量的提高。

(三)提高對外籍博士后研究人員的資助力度

為吸引更多的外籍博士來中國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機構做博士后,提高我國博士后教育的國際化程度,需要提高對在華外籍博士后的資助力度。中國培養的博士生,畢業后熱衷于去美國做博士后,美國為博士后提供較高薪水、優厚的待遇,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為此,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發布國際交流計劃實施細則(博管辦[2013]77號)第四條引進項目目標,資助一批外籍(境外)和留學博士來華(回國)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引進人員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年30萬元人民幣。其中,國家資助每人每年20萬元人民幣,引進單位資助每人每年10萬元人民幣,包括在華的生活開支、住房補助、醫療保險及一次來華往返國際旅費等。引進單位應按月撥付引進人員資助經費。[28]按照當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1美元等于6.2018元人民幣,30萬元人民幣約等于48373.053美元,略高于2012年美國博士后的薪水4.2萬美元。

但是,該實施細則強調資助“一批”外籍(境外)和留學博士來華(回國)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這就導致現實中并不是每一位在華外籍博士后都能夠享受到30萬元人民幣的優厚待遇。例如,有的大學將優秀海外博士后引進項目分A、B兩類,規定招收條件為:(1)近三年內在海外世界知名高校或科研機構獲得博士學位,以及學校急需專業引進的外籍博士。其中申報A類人員必須是在國外(境外)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獲得博士學位;(2)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3)在讀博士期間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4)能保證在該大學連續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少于21個月。詳細規定獲得A類資助的博士后人員,每人每年資助30萬元。其中每年 20萬元基礎待遇(含生活開支、各類補貼、醫療保險、往返國際旅費等),按月發放;每年10萬元業績津貼,按考核結果發放。資助期限為2年。獲得B類資助的博士后人員,學校每人每年資助13萬元人民幣(含生活開支、各類補貼、醫療保險、往返國際旅費等),按月發放;合作導師提供配套績效獎勵5萬元人民幣,按考核結果發放。資助期限為2年。

考慮到中國大學的實際和執行情況,我國今后應進一步提高對外籍博士后研究人員的資助力度,由高薪資助一批外籍(境外)和留學博士來華(回國)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改革為資助所有在華外籍博士后,注重用優厚待遇吸引人才,同時在執行過程中要嚴格執行,保證資助經費全額發放給外籍博士后,不打折扣,不搞變通,使更多數量的外國人來華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邵鵬.美國學術界關注博士后管理制度 待遇薪酬成焦點[N].文匯報,2015-03-05.

[2][18] 潘祖培.美國的博士后教育[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85(1):89-90.

[3]張偉娜,王修來.中美博士后發展的結構比較與借鑒[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0):16.

[4][8][19]Brendan Cantwell Barrett J.Taylor.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Postdoctor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alyzing 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Postdoc Labor[J].High Education,2013(66):555-556,554,554.

[5]吳敏.美國博士后教育的新發展[J].大學(研究版),2014(10):75.

[6]Altbach, P.G.Globalisation and the university: Myths and realities in an unequal world.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2004,10(1):3-25.

[7]Cantwell, B.Transnational mo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mployment: Gatekeeping in an academic competition arena.Minerva, 2011b,49(4): 425-445.

[9]王文禮.巴西博士生教育的現狀和問題述評[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2): 69.

[10]王亦斐.美國投資環境九大優勢[EB/OL].[2015-04-30].http://sports.eastday.com/eastday/dfsh/node719470/node864908/u1ai8678208.html.

[11]章玉貴.第三次產業革命:中國有多少空間[N].上海證券報,2012-07-26.

[12]林小春.美國研發支出增速重新超出GDP[EB/OL].[2015-04-30].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1/14/c_118962607.htm.

[13]解讀美國科研之路 海納百川廣聚英才[N].光明日報,2013-02-27.

[14]Corley, E., & Sabharwal, M.Foreign-born Academic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Producing More and Getting Less than their U.S.-born Peer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07,48(8): 909-940.

[15] [21]凱倫·L·韋伯.美國非本土博士與本土博士的工作角色與薪酬比較——對美國1999—2008年博士學位獲得者的調查[J].殷朝暉,譯.高校教育管理,2014(3):63,63.

[16]侯定凱.美國博士后制度調查的啟示[N].科學時報,2013-12-05.

[17]徐治國.中國博士后生境調查[EB/OL].[2015-04-30].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8/236882-1.shtm.

[20]郭英劍.清華教師“遭調崗”:該怎樣借鑒美國終身教職制[N].中國科學報,2014-07-31.

[22]姚銳.美國博士后制度:經驗與問題[J].中國高教研究,2009(11):59.

[23]趙超.我國將擴大招收外籍博士后[EB/OL].[2015-04-2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1/28/c_12825729.htm.

[24]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2013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員招收情況統計數據[EB/OL].[2015-05-03].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2/288733.shtm.

[25]米謝艾爾·梅爾.德媒:中國研發投入超歐趕美 “復制時代”已結束[N].青木譯.環球時報,2014-11-17.

[26]陳勇.科研經費江湖[N].經濟觀察報,2011-11-04.

[27]US News 2015年世界大學排名:美國占據半壁江山[N].新聞晨報(上海),2015-03-12.

[28]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實施細則(博管辦[2013]77號)[EB/OL].[2015-05-11].http://www.rsc.sdu.edu.cn/2005new/CMS/model/display.php?id=2776.

(責任編輯陳志萍)

猜你喜歡
美國國際化
聚焦港口國際化
金橋(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中國外匯(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風電巨頭的艱難國際化
能源(2017年8期)2017-10-18 00:47:50
當代美國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19:08
美國商業銀行衍生品業務的特點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55:39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美國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認同焦慮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09:36
陌陌唐巖:以新品提速國際化
創業家(2015年1期)2015-02-27 07:52: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任我操在线视频| h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日韩专区第一页|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基地|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久久免费视频6|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欧美日本激情| 久久精品丝袜| 8090成人午夜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91青青草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亚洲黄色高清|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国产免费黄|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国产va在线|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国产91线观看|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欧美a√在线|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一级在线毛片|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国产微拍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91| 亚洲欧美不卡|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