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輝銀



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就大學生對宗教文化知識的了解、接觸宗教文化知識的途徑和對宗教文化知識教育的評價進行了調查分析。進而提出從利用現有課程設置增加教學內容,開設通選課程,充實相關書刊資料,將宗教文化知識教育納入校園文化建設四個方面改進和提高宗教文化知識教育教學的實效。
關鍵詞:宗教認知;宗教文化知識;基督教大學生;一般大學生;教育措施
課題組采取抽樣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廣州地區代表性高校的大學生的宗教認知狀況和部分學生信仰基督教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針對一般大學生(可能包含信仰其他宗教的學生)和基督徒大學生,我們設計了兩份問卷,即“大學生宗教認知調查問卷Ⅰ”和“基督徒大學生宗教認知調查問卷Ⅱ”,問卷內容總體上分為宗教文化、宗教與社會、宗教與政治三個組成部分,而兩份問卷的問題設計具有差異性和針對性。本次調查回收的有效問卷中,一般大學生問卷340份,分布于廣州9所大學,共產黨員占16.8%。基督徒問卷63份。本次受訪對象絕大多數為本科生,籍貫遍及全國各大區域,其中華南地區居多,包括少量的少數民族學生。兩份問卷中調查的男生人數比女生均多出10個百分點。問卷題量大,調查面廣,借助“問卷星”完成了數據處理。本文是關于大學生對宗教文化的認知狀況的調查、總結和思考,就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宗教觀和理性信教提出對策建議。
一、大學生對宗教文化知識的認知的調查分析
(一)大學生對宗教基本文化知識的了解程度
基督教學生問卷中的第14題:您認為宗教的本質是什么(多選題)?調查結果見圖1。
圖1宗教的本質(問卷Ⅱ)
結論:基督教大學生承認宗教的獨特性和社會功能,強調基督教的至上地位。
一般大學生問卷中的第2題:您認為宗教的本質是什么(多選題)?調查結果見圖2。
圖2宗教的本質(問卷Ⅰ)
結論:大部分一般大學生認為宗教是一種有神論,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有一定的智慧和價值,不持有完全否定的立場。
基督教學生問卷中的第9題:您知道宗教文化包括哪些形式(多選題)?調查結果見圖3。
圖3宗教文化形式(問卷Ⅱ)
統計:選擇依次是“宗教儀式”占87.3%,“宗教教義”占85.7%,“宗教典籍”占82.5%,“宗教音樂”占79.4%,最低是“宗教書法”占11.1%。
·教師與學生·大學生宗教文化認知調查分析
一般大學生問卷中的第4題:您知道宗教文化包括哪些形式(多選題)?調查結果見圖4。
圖4宗教文化形式(問卷Ⅰ)
統計:選擇依次是“宗教儀式”占82.7%,“宗教建筑”占78.8%,“宗教傳說”占67.7%,“宗教教義”占66.0%,最低是“宗教書法”占8.2%。
結論:基督教大學生對宗教文化的各種形式了解較全面,但是程度不等。
基督教學生問卷中的第11題:您讀過以下哪些基督教經典呢(多選題)?調查結果見圖5。
圖5讀過的宗教經典(問卷Ⅱ)
統計:基督教大學生選擇《圣經》占98.4%,其他經典因人而異。
一般大學生問卷中的第3題:您讀過以下哪些宗教經典呢(多選題)?調查結果見圖6。
圖6讀過的宗教經典(問卷Ⅰ)
統計:一般大學生選擇《圣經》占24.7%,《道德經》、《黃庭經》占17.1%,《大藏經》、《金剛經》、《心經》占8.8%,最低是《古蘭經》占2.1%。
總結:閱讀《圣經》的比例最高,基督徒大學生占98.4%,一般大學生占24.7%,而一般大學生選擇“都沒讀過”的占63.5%。大學生對佛教經典的了解不如《圣經》。
一般大學生問卷中的第1題:宗教派別分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您了解其中幾種(多選題)?調查結果見圖7。
圖7對宗教派別的了解程度(問卷Ⅰ)
統計:大學生對五大宗教的了解程度依次是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后兩者比例不到20%。
基督教學生問卷中的第12題:您覺得,從總體上而言,大學生對基督教文化了解的程度如何(單選題)?調查結果見圖8。
圖8對基督教文化的了解程度(問卷Ⅱ)
結論:總體而言,大學生對基督教文化了解十分有限和膚淺,這一點與不信教學生的比例相吻合。
一般大學生問卷中的第11題:您認為沒有信教的原因是什么(多選題)?
統計:“對宗教沒有多少了解和接觸”占45%,“堅持無神論,認為宗教是唯心主義,虛幻、迷信和愚昧”占35.6%,“沒有精力和時間”占26.2%,而“主流社會的偏見和壓力”占15.3%,“涉及敏感的政治問題,最好回避”占12.9%。后兩個因素影響不明顯。
(二)大學生接觸宗教文化知識的途徑
基督教學生問卷中的第10題:您是通過何種途徑接觸到宗教文化的(多選題)?調查結果見圖9。
圖9接觸宗教文化的途徑(問卷Ⅱ)
統計:選擇“通過教會和教職人員的傳播”占49.2%,“家庭影響”占49.2%,“閱讀相關書籍報刊”占47.6%,“互聯網”占38.1%,“同學、朋友的影響”占31.8%,而較低的是“收聽境外福音廣播電臺”占11.1%,“選修相關課程”占9.5%。
一般大學生問卷中的第5題:您是通過何種途徑接觸到宗教文化的(多選題)?調查結果見圖10。
圖10接觸宗教文化的途徑(問卷Ⅰ)
統計:54.7%的一般大學生主要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報刊”來接觸宗教文化,“影視作品”占52.1%,“互聯網”占45.3%,而“選修相關課程”占7.9%,“收聽境外福音廣播電臺”占7.7%,“私人聚會散發的小冊子”占5.0%,都影響不大。
結論:學校缺乏宗教文化知識傳播和教育的正規渠道。
(三)大學生對高校宗教文化知識教育的評價和立場
從我們的“一般大學生問卷”開放題“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宗教信仰方面的話題您有什么想法和建議?”調查中,他們列舉了大量的“想法和建議”,這里作簡要歸納和摘錄。
1.大學生是否應該了解宗教文化和是否應該信教?學生主流意見歸納如下。
宗教是一種社會文化,也是一種思想,讓大家了解宗教。宗教歷史悠久,有它內在的原因,特別是各教教義,無不是歷史發展長河中沉淀下來的精華,可以去了解宗教的文化,承認它們在個人心理、修養和社會責任感方面的積極作用,至于信不信教是另外一回事。
政府應該尊重大學生的宗教信仰自由。合法信教沒有危害,政府方面也是開明的。宗教可以走進學校,大學生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和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情況下可以信教。學校和老師不提倡不壓制,但是要做適當的引導和監管。
當代大學生自由、自愿地選擇是否信仰宗教,要學習一些宗教精髓的東西,大凡有利于身心健康、促進社會進步都是好的。要從兩方面來看問題,不可太過沉迷于宗教信仰,對宗教信仰要有自己的認識,不可走極端,不能讓它成為敵對勢力破壞社會團結穩定的工具。
2.高校是否應該開設宗教課程?學生主流意見歸納如下。
其實大多數大學生是不怎么了解宗教問題的,很多人不信教是因為對宗教沒有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多數情況都是主觀臆斷,所以大學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宗教信仰教育。高校可以設置宗教選修課程,傳授宗教文化基本知識,增強大學生對宗教文化的認識,擴展視野,學習其中積極有益的成分。宗教文化要合理普及,讓學生用科學來提升自己,用宗教慰藉心靈。喜歡宗教藝術和樂觀的理論,不喜歡復雜的習俗。
基督教學生問卷中的第13題:您認為高校是否應該開設相關課程,普及基督教文化知識(單選題)?調查結果見圖11。
圖11學校是否應開設宗教課程(問卷Ⅱ)
一般大學生問卷中的第6題:您認為高校是否應該開設宗教課程,普及宗教文化知識(多選題)?調查結果見圖12。
圖12學校是否應開設宗教課程(問卷Ⅰ)
結論:第一,大學生對宗教文化了解十分有限和膚淺;第二,高校缺乏宗教文化知識傳播和教育的正規渠道;第三,有必要對大學生普及基本的宗教文化知識,應該開設相關課程,但要尊重大學生的自主選擇。
二、 積極探索宗教文化知識教育教學的有效措施
事實上,大多數大學生是不怎么了解宗教問題的。目前,在高校的課程設置中,鮮有專門講授宗教知識的公選課程。宗教文化特別是西方宗教文化在大學沒有得到有計劃的傳授和學習,普及十分有限,宗教仍然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大學生好奇心強,涉獵廣泛,獲取信息的渠道便捷多樣,就生活方式而言,大部分具有“從眾心理”。大學生對于宗教的了解、認識,多是通過圖書、網絡、宗教宣傳品或是周圍信教的人那里獲得的,這種了解是片面、支離破碎的,甚至是錯誤的,無法形成對宗教全面正確的認識,甚至盲從地信教。高校應該探索新形勢下宗教文化知識教育的形式和手段。
(一)利用現有的課程設置,適當增加一些宗教文化知識的內容
“概論”課適當講解當代中國宗教與社會主義建設,涉及我國的宗教方針政策、民族政策、統一戰線政策。“綱要”課適當講解近、當代西方基督教來華傳播及對中國社會、政治的影響,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伊斯蘭教和藏傳佛教的愛國志士的歷史事跡。“基礎”課適當介紹宗教法律法規。“馬哲”課適當講解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對有神論進行批駁。實踐教學課,可以指導學生參觀宗教名勝,進行專題調研。
(二)尊重學生自愿的原則,開設公選課程以普及宗教文化基本知識
對大學生開設公選課程“宗教概論”或“宗教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學生通過與傳教人員接觸而獲得的宗教認知,與通過聽取教師的課堂講授而獲得的宗教知識存在明顯的差異,前者是以勸導拉攏他人入教為目的的,集中展示宗教“溫情”的一面,易于打動、捕獲人心,導致先入為主;而后者是站在中立的立場上對宗教作出系統的介評,傳遞的信息更為全面、客觀與理性。
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如上文所述。教育者應從宗教學角度提高對宗教的認識。相關教師必須對宗教的各個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并把相關知識通過課程或講座的形式傳授給廣大學生。相關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宗教,學習一些宗教精髓的東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要注意,結合時代需要,汲取一些普世價值。比如,關注民生、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理念,和平友好、反對暴力的思想,棄惡揚善、潔身自好、持忍負重的修身倫理,關愛生命、強身健體的人本觀念,教國共興的統一意識,兼收并蓄的文化氣度,等等,都值得繼承和弘揚。由于選修課的影響范圍有限,建議高等教育主管部門發行和推廣《大學生宗教文化知識讀本》。通過正規的教育,向大學生普及基本的宗教文化知識,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宗教觀以及化解對宗教的神秘感。
(三)高校圖書館應該充實相關的書刊資料
宗教學的資料庫建設在大多數高校中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現存資料中理論著作居多,且主題零星分散,未能呈現出一種宗教知識體系。因此,應該加強宗教學的資料庫的建設,增加數量,立足文化普及,注重收藏關于各主要教派的基本知識的書籍,首先滿足大學生對宗教文化知識的需求。尤其是理工農醫類學校,人文社科類書籍有限,人文教育不足,導致大學生不能很好把握精神生活的追求,對宗教的認識失之偏頗,所以豐富和彌補相關的資料收藏,包括心理學、哲學、民俗文化等相關學科,尤為迫切。
(四)將宗教文化知識教育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
專題講座話題集中深入,時間安排靈活,參與者眾多,每年可以邀請校內校外專家和政府官員舉辦幾次宗教專題講解交流。每年度播放幾部涉及宗教主題的電影或紀實視頻,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信教學生可以組建社團,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開設一個宗教文化網站,起到合法傳播和正面引導的作用。鼓勵大學生對宗教事務發表建設性的意見,鼓勵有興趣的大學生從事宗教文化的探索研究,鼓勵信教大學生將其信教過程中積極的認知體驗和實踐成就向同學們匯報交流。利用文化交流、旅游、節慶等機會宣傳、講解相關的宗教文化知識,豐富大學生課外接觸宗教文化知識的途徑。通過種種有效手段,增加大學生的宗教文化知識,使大學生的信教行為正常化,將校園內的合法宗教文化活動視為與其他校園文化形式平等的文化和生活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