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忠+曾杰
上坪村位于湖南省永順縣萬坪鎮中部,轄6個村民小組、301戶、1128人,其中18歲以上60歲以下的勞動力768人;年人均純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89戶、393人;產業以水稻種植業為主,全村水田1200畝、旱地200畝,農機化水平不高,2014年機耕、機插、機收、機烘率分別為70%、5%、80%、0。
摸清底數定“路子”
經過入村后近一個多月的調查,湖南省農機局發現上坪村自有水田1200畝,其所屬鄉鎮萬坪鎮有水田12000畝,成塊連片的水田面積在全縣各鄉鎮中位居第一。村里有現成的熟練農機手21名,不用培訓即可上崗。同時,農機合作社在永順縣仍為新興事物,發展潛力大。省政府農業“百千萬”工程對農機合作社扶持力度空前,村民辦社的意向非常強烈,在上坪村發展農機合作社,集聚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機不可失。為此,上坪村經過反復調研征求意見后,確立了“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產業扶貧思路,由村里能人牽頭占大股,部分貧困戶以產業扶貧資金委托村集體持小股,扶持成立了上坪村第一家農民合作社—惠豐農機合作社。擬將惠豐農機合作社打造成為上坪村脫貧致富的發動機,將農機作業服務發展為促進貧困戶就業增收的新興產業。
結合自身條件和農機合作社多年發展經驗,預計到2016年,惠豐農機合作社可實施農機耕、種、收、植保、轉運、烘干六個環節作業服務面積5000畝以上,盈利40萬元以上,貧困戶張代紅獲得收益8萬元以上,委托村集體入社的貧困人口每人獲得收益800元以上。合作社的農機使用壽命按六年計,貧困人口1000元的產業扶貧資金入社投資,將可帶來4800元的收益回報。
籌集資金找“靠山”
貧困戶要搞農機合作社,本錢從哪里來?征得貧困戶同意后,將村里131名貧困人口每人1000元的產業扶貧資金集中打捆,委托村集體入股農機合作社。一方面解決貧困戶入社資金問題,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降低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成本。貧困戶屬于弱勢群體,各方面要素都處于低下水平,簡單地組合,不僅不能相互依賴,形成優勢,很有可能會一盤散沙,彼此拖累。要發展農機合作社,做大做強,必須有能人帶頭,給貧困戶當“靠山”。
為此,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發動村里政治、經濟、技術、管理能人入股惠豐農機合作社,村支書、村主任、村秘書每人投資2萬元,帶動農機手吳忠勇、張代紅、田春暉各投資10萬元,共籌資金36萬元入社。能人帶頭,貧困戶有了“靠山”,合作社有了主心骨。
合作社要辦好,必須找準貧困戶、能人的利益結合點,形成彼此命運共同體。不僅要讓貧困戶有“靠山”,還要讓能人有“甜頭”。給能人的“甜頭”就是產業項目,產業項目是貧困戶能人走到一起的利益紐帶。惠豐農機合作社正積極爭取省政府“千家”農機合作社項目支持,該項目為新購農機裝備100萬元的農機合作社補貼60萬元。有項目支持的“甜頭”,能人就有了領辦農機合作社的信心,就有了給貧困戶當“靠山”的積極性。同時,要求能人在合作社的股份比例不能太低,太低了沒有吸引力,惠豐農機合作社6個領辦人的股份占到了70%。同時為農戶帶來可觀的勞務收入。每年可為10個左右的農機手提供總計約10萬元的勞務收入。
破除“精英俘獲”的魔咒。“精英俘獲”即政府部門與農村精英結盟,俘獲國家財政項目投入,作為弱勢群體的一般小農沒有得到或僅獲得微不足道的實惠,已成為當前國家財政項目實施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惠豐農機合作社的社員全部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個人股最大比例為20%,包括張代紅在內的貧困戶占股近50%,財政項目補貼資金直接打到合作社賬戶,貧困戶可最大限地領會到“政府善意”,有效破除“精英俘獲”的魔咒。
助推產業找“市場”
省政府“千家”農機合作社項目支持力度很大,為此,駐村工作隊結合自身優勢確立了“燒旺一爐火、照亮周邊人”的經營思路。合作社先對村里自有1200畝水田實行機械化作業全覆蓋,再逐步輻射周邊家庭農場。家庭農場的業務誰去聯系?必須是村支兩委的三大主干,他們既是合作社的領辦人,又是村干部,理所當然成為合作社的最佳“推銷員”。
2015年5月7日,惠豐合作社采購總價值34萬元的第一批農機具—3臺輪式拖拉機、1臺乘坐式插秧機正式踏上工作崗位,為村民的水田開展農機作業服務。截至到5月30日,完成了400畝水田旋耕作業,100畝機插秧作業,實現作業收入4萬元。
一方面,積極爭取項目支持,擬在2016年對全村1200畝水田實施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等為主要內容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化農機作業環境,讓農機“下得了田”;擬為合作社建設300平方米的機庫棚,讓農機“有家可回”;擬在村里實施機插秧作業補貼,讓村民得實惠的同時,為插秧機拓寬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優化自身運營機制。選定村主任任合作社理事長,抓全面工作,村秘書任經理負責內部管理,“一把手”村支書不直接管錢管業務,任合作社監事長,監管合作社規范運行;選拔村中威望高能力強的黨員,成立黨小組派駐農機合作社,幫助合作社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監督合作社財務收支;兼顧社員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機制。
促農村“三要素”回流。三農專家溫鐵軍曾指出,上世紀90年代以來,農村的土地、勞動力、資金三要素大量凈流出農村,導致農民收入長期低迷,農村衰敗。惠豐農機合作社將農村的土地、勞動力、資金三要素牢牢地捆在一起,并促進部分流出的要素回歸,經營產生的效益留下來并繼續作用于農村,讓農村發展煥發新的生機。尤其是,合作社的主要成員不用再為生計奔波于沿海城市,其父母妻兒不用再忍受留守之苦,為家庭增加了幸福指數,于社會確保了穩定。
推進農業現代化。惠豐農機合作社的成立將直接推動上坪村及周邊鄉村家庭農場的發展,預計到2017年,上坪村發展4個以上家庭農場,覆蓋1000畝以上水田,水稻生產規模化率超過80%。以農機合作社為主力軍,上坪村水稻生產機械化率大幅提升,預計到2017年,機耕、機插、機收、機烘率分別達到95%、70%、98%、60%。
顛覆了傳統農業模式。農機合作社將農村部分剩余或兼業勞動力與先進勞動工具的農業機械有機結合,形成分工明確的組織,加重了與外界談判的話語權,降低了分散小農與大市場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入社農民特別是貧困戶的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