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客
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確保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如期脫貧,已進入攻堅拔寨階段。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以下簡稱“駐村干部”)深入最貧困村莊,既是凝心聚力、解決貧困群眾突出問題的有效抓手,也是一線練兵、為干部成長提供廣闊舞臺的重大舉措。做好駐村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駐村干部必須盡快適應從城市到農村的角色轉變,準確把握從傳統到創新的思維轉換,扎實推進從“漫灌”到“滴灌”的方式轉換,做群眾的貼心人、發展的領路人、班子的帶頭人。
做群眾貼心人
駐村干部處于服務群眾最前沿,樹立黨政干部良好形象第一線,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抓基層、推動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重要指示精神的排頭兵。駐村干部要深刻認識肩負的重要職責,以良好的品德、形象、作風和工作水平,積極承擔起推動扶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使命。
去掉官氣“接地氣”。習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指出:“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真扶貧、扶真貧”。駐村干部遠離家人、遠離都市,把全部精力放在為幫扶村謀發展上,具有很強的奉獻精神,貧困群眾對他們也翹首以盼,期望很高。但是,對那些不了解農村情況,不會做農村工作,甚至嫌農村臟累,搞走讀、掛名等形式主義的干部,群眾是不會歡迎的。各級駐村干部只有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嚴格按照“三嚴三實”要求,真正沉下心來,深入聯系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住農家屋、吃農家飯,說農家話、做農家人,才能廣泛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向全社會傳遞互幫互助共同致富的“正能量”,從而為順利開展工作奠定基礎。
工作到位“不越位”。習近平總書記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么?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群眾的力量。”各級駐村干部都是政治素質高、理論素養好的優秀干部,駐村后急于一展身手,想盡快打開局面。但農村工作點多、線長、面廣,可謂千頭萬緒,但工作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要堅持在鄉鎮黨委領導和指導下,緊緊依靠村級黨組織開展工作,既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發揮好傳幫帶作用,又有效調動基層組織和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群眾戰勝困難的信心,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工作中不缺位,也不要越位,不能讓扶貧對象躺在家中悠然睡大覺,而駐村干部卻在為其勞動。
找準路子“定調子”。習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指出:“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一方面,駐村干部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會發現許多上級不了解的問題,能夠詳實掌握群眾貧困狀況和發展訴求,找準發展路子,進行精準扶持。另一方面,要根據本單位實際和貧困村、貧困戶研究脫貧任務,定好幫扶目標,既要確保如期完成幫扶任務,又要堅持“底線思維”,瞄準最貧困群體,解決最迫切的問題,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不能開“空頭支票”。同時,要加強宣傳和引導,有效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駐村期間有什么設想、做什么事情,每年計劃做哪些工作,什么時間完成村和戶的脫貧任務,都要向群眾講清楚,樹立群眾信心,帶領群眾共同努力,一同脫貧致富。
做發展領路人
2015年是抓好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一年。如果把精準扶貧比作“滴灌”,扶貧項目資金比作“水”,那么駐村干部就是滴灌的“管道”。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駐村干部既能甘于奉獻、善打硬仗,又要順應信息化大潮,創新思維、超前謀劃,推動貧困地區又好又快發展。
以信息化促進精準化,繪好路線圖。隨著全國扶貧建檔立卡系統的聯網運行,扶貧開發有了自己的“大數據”。數據精準的關鍵在于村級調查登記數據。駐村干部作為項目實施者、調查組織者,要遵循“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思路,將數據建設貫穿工作全程,定期入戶調查,隨機采集登記,掌握第一手資料。要將規劃實施情況及時體現于系統,分階段提出目標,分類別制定措施,分層次落實責任,繪制幫扶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讓信息坐上“直通車”,形成“全國一本賬、上下一盤棋”。同時,要讓群眾全程參與管理和監督工作,完善幫扶紙質臺賬,確保經得起群眾評判和時間檢驗。
用大數據推動大扶貧,形成大合唱。大扶貧需要大數據引領推動。用好大數據,駐村干部應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規劃銜接。以行業部門規劃為基礎,開出貧困村、貧困戶“需求清單”,協調各類幫扶力量“對號入座”“照單抓藥”,實現扶貧政策、資金、項目與貧困村貧困戶需求精準對接。二是做好政策銜接。對貧困老年人、生活困難殘疾人、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等群體,與有關部門信息共享,做好政策銜接,完善醫療救助、低保救助等兜底性扶持。三是做好管理銜接。通過第三方監督等方式,提交行業部門幫扶成績單,爭取有關部門單位的重視和支持,加快推進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建設。
把創新點轉為增收點,催生內動力。精準扶貧需要新思維來創新推動。駐村干部要抓住“電商下鄉”契機,把信息服務引進來,讓郵政、電信、金融等進村入戶,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要讓農產品走出去,讓“藏在深閨人未識”的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向廣闊市場,實現供需對接,使群眾“坐地生財”。要利用金融扶貧“四兩撥千斤”作用,推進風電、光伏、地熱等開發利用,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提高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要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適合規模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完善產業鏈,逐步提高抗風險能力。
做班子帶頭人
駐村干部的任務,主要是加強基層組織、推進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等。歸根結底,就是要通過宣傳引導,幫助村黨支部找準工作切入點,謀劃好長遠發展,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確保貧困村、貧困戶如期穩定脫貧,促進幫扶村持續協調發展。
帶個好班子,激發自我發展動力。貧困村的發展,需要黨員干部凝心聚力、引領帶動,要有個好支部。駐村干部都是機關優秀干部,受黨培養多年,作為“第一書記”,要發揮好引領示范作用,切實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將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帶給黨員干部,使他們成為管理能手和致富帶頭人,為貧困村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要建立完善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制度,讓黨員帶群眾,群眾看干部,使村黨支部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堅強戰斗堡壘。要通過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來凝聚人心,在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過程中提升黨員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搭個好平臺,夯實穩定脫貧基礎。精準扶貧,是為了穩定脫貧。駐村干部要正確處理一時成績與長遠發展的關系,抓住新機遇,探索新模式,為貧困村貧困戶持續穩定發展打下基礎。要大力推行商業性保險,開展扶貧小額意外傷害保險、農戶農房保險、大病醫療補充保險等,提高群眾防御意外災害能力。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農村資源稟賦和廣闊市場做足文章,讓信息化服務進村入戶,讓智力扶持引領創新發展,讓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即使駐村結束也要長期關心關注幫扶村發展,持續開展結對服務活動,真正結對認親交朋友。
留個好底子,提高群眾幸福指數。精準脫貧既要看群眾的收入水平、消費水平,又要看群眾的認同感、滿意度,是否“安居樂業”“農村人過上城里日子”。
一是要注重差別化服務。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增多等問題,通過購買社會化服務等方式,把他們集中供養起來。
二是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成立文化站、活動室等便民場所,引導群眾開展文體健身活動。
三是積極培育新風尚。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群眾摒棄攀比思想、小富即安意識等不良傾向。
四是全面推行村務公開管理,村里的事情讓群眾清楚、讓群眾參與,調動和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村風、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