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以來,浙江省寧波市委、市政府遵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東西扶貧協作工作的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飽滿的政治熱情,始終重視、支持對口幫扶工作,動員全市各方力量扎實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貴州人民的充分肯定,多名個人和集體獲得國家級表彰。
集中資金 突出重點
1996年起至2012年底,寧波市累計在貴州完成幫扶項目3500余個,無償幫扶資金與物資8.68億元(政府財政資金4.2億元,社會捐贈資金4.48億元)。其中幫扶黔東南州項目1847個,金額4.24億元;幫扶黔西南州項目1343個,金額3.68億元;社會各界還向畢節、銅仁等地捐資捐物0.76億元。
寧波市的幫扶資金,主要幫助對口地區建設了105個新農村示范點和39個扶貧示范村,扶持發展了15個較大規模的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基地,改善了1430多所學校的辦學條件和100多所醫院(衛生院)的醫療條件,資助了6萬多名大中小學貧困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幫助培訓了2萬多人次的黨政干部、教師、醫生和農村致富帶頭人,進行農業科技和非農就業技能培訓3萬余人次。向貴州派出掛職干部94人,接收了205名貴州干部到寧波掛職鍛煉。
2013年2月,為加大對口幫扶貴州力度,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確定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由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6個省(直轄市)的8個城市,分別對口幫扶貴州的8個市(州),其中寧波市對口幫扶黔西南州。
為更好地落實國家援黔要求,寧波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全面謀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對口幫扶貴州省黔西南州工作的通知》,對新一輪對口幫扶工作進行了全面布置。
按照全部覆蓋、點面結合的原則,寧波市11個縣市區和13個市級部門,以“二對一”“三對一”的方式結對幫扶黔西南州所有的8個市縣和3個新區(2014年由于黔西南州區劃調整,暫緩2個新區運作,結對關系又有新調整),并新增市衛生局和旅游局與黔西南州衛生局和旅游局對口開展行業幫扶合作。
要求全市每年在財政預算內安排不低于3000萬的幫扶資金。其中市本級不低于1500萬,余姚、慈溪、鄞州、北侖不低于200萬,奉化、寧海、象山、海曙、江東、江北、鎮海不低于100萬,市級部門不低于前三年平均資金量。
正式編制完成了《2013-2015年寧波市對口幫扶黔西南州三年工作計劃》。計劃明確了工作重點,即實施美麗鄉村特色示范村寨幫扶計劃(重點建設9個村寨)、實施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幫扶計劃(重點建設6個農業產業基地),實施干部人才交流培訓計劃,實施經濟技術交流合作幫扶計劃,實施公共服務提升幫扶計劃。
2013年7月,黔西南州黨政代表團到寧波市訪問,兩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舉行了對口幫扶工作座談會,正式啟動了新一輪對口幫扶黔西南州工作。2014年6月,寧波市長盧子躍率市黨政代表團赴貴州省和黔西南州考察,與黔西南州簽訂了2014年度兩地政府對口幫扶項目協議,并進一步就工業和農業產業園區共建、互通航班、高校和職教合作、衛生和旅游結對、高層次干部交流掛職等兩地全面交流合作事項達成了一致。
2013、2014這兩年里,寧波市按照集中資金、突出重點、幫出亮點、做出示范的思路,共在黔西南州實施對口幫扶項目149個,到位幫扶資金12034萬元。其中政府資金9554萬元,社會捐贈2480萬元。
新階段 新亮點
在新的扶貧協作階段,寧波市的幫扶工作主要有以下亮點。
高層互訪正常化。2014年起,兩地黨政代表團每年進行一次互訪。2014年4月,黔西南州黨政代表團到寧波考察,并就園區共建、產業合作、農產品市場拓展、教育旅游交流合作等7個方面25個事項進行了商討。2014年6月,寧波市黨政代表團赴貴州省和黔西南州考察,時任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與省長陳敏爾等領導會見了代表團一行,充分肯定了寧波的對口幫扶工作。2015年6月,黔西南州黨政代表團赴寧波考察。高層頻繁互訪,大大推進了兩地的合作交流。
開通寧波與興義的直飛航線。2014年10月16日,在多方支持和努力下,寧波與興義的直飛航線正式通航。該航線設計合理,由寧波經停興義往返麗江,每周三班,開通以來上座率一直較好,甚至出現一票難求現象。此航線的開通,將大大促進兩地的溝通、交流與合作,特別是為黔西南州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園區共建成效顯著。2014年,寧波與黔西南州確定共建興仁縣山地生態農業園。園區一期工程已于當年年底完成,路網已貫通,萬畝枇杷樹已遍布山崗。
黔西南州農特優產品寧波展銷中心于2015年6月開業。將大大促進黔西南州農產品在寧波的銷售,進而促進當地農戶增收。
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針對黔西南州發展規劃的調整,寧波及時調整了奉化市、寧波港集團等四個單位的結對關系,充實到晴隆縣等相對欠發展縣的幫扶隊伍。在干部掛職上,掛職期限由一年延長到三年,選派的5名干部中2名任黔西南州的縣委常委、副縣長,使掛職干部能在重要的崗位上更好地發揮作用。
在長期的對口幫扶工作中,寧波市總結出了一套日益完善的工作方法。
突出黨政推動,建立對口工作機制。寧波市歷界黨委、政府均把對口幫扶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每年組織一次市黨政代表團出訪貴州對口地區,以加強兩地的溝通協調和工作推進。同時,寧波始終堅持務實的工作作風,圍繞改善民生、促進發展,努力找準項目,明確幫扶項目申報、審批、實施、檢查驗收和資金劃撥、使用、監督管理程序和方式,確保項目建一個成一個、群眾受益一個。此外,甬黔兩地還通過共建培訓中心,對被幫扶農民進行農業科技和非農就業技能培訓3萬多人次。組織3000多名村鎮干部、農村產業致富帶頭人、新農村建設帶頭人、校長教師到寧波培訓、考察,幫助更新觀念、拓展思路、提升素質。已累計派出104名處級干部到貴州,接收220名貴州干部到寧波掛職交流。為促進全民參與扶貧,兩地建立社會聯動機制。通過廣泛的宣傳發動,寧波連續8年開展了甬黔攜手——萬人助學、圖書傳遞、溫暖午餐等系列大型獻愛心社會公益活動,參與的市民上萬人,共計資助6萬多名貴州貧困學生。
突出民生改善,資助公共事業建設。近些年,兩地著力推進民族特色示范村寨建設,先后幫助建設黔東南州千戶苗寨、黔西南州樓納村、萬福村等一批民族特色示范村寨,完善基礎設施,整潔村容村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尤其是樓納村,已成為貴州省新農村建設的樣板。201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樓納村時說:“樓納村是我看的第一個布依族村寨,發展得很好。希望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把布依族的新農村建設得越來越好,使對口幫扶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另外,為改善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寧波市新建、改擴建黔西南州 1400多所學校的教學樓、學生宿舍,改善了100多所州縣鄉醫院的醫療設施,有效緩解了當地上學難、就醫難問題。
突出產業培育,增強自身發展能力。寧波市先后資助建設麻江藍莓基地、黎平油茶基地、興義市七舍鎮的茶葉基地、豬場坪萬畝核桃基地、則戎鄉冷水洞村的金銀花基地、貞豐黃花梨基地等,促進農業增效,農戶增收。為改善當地優勢農產品種植結構,寧波市幫助引進楊梅、白枇杷、波爾山羊、長毛兔等優良農產品品種,已成為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興義市萬屯楊梅廣受市場歡迎,晴隆縣波爾山羊成為南方草地畜牧業典范,創造了扶貧開發的“晴隆模式”。為搭建良好的發展平臺,寧波市利用主辦的浙洽會、消博會、食博會等大型展會,為貴州搭建招商引資和農副產品外銷平臺。同時積極組織企業到貴州投資考察。目前,寧波相關企業和個人在貴州的投資項目涉及商貿、礦產、水電、塑料化工、模具制造、物流、房地產、消防、交通、旅游、服裝、酒店、燈飾、五交化等行業,總投資已超過300億元。
十九年來的工作實踐證明,對口交流合作不僅增進了甬黔兩地人民的感情,也使兩地的工作得到了相互促進。在工作中,寧波市學到了“不怕困難、艱苦奮斗、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貴州精神,增強了大局觀念和發展意識;在組織發動資助困難群眾、貧困孩子過程中,培育了市民的愛心,升華了寧波精神,促進了愛心寧波、文明寧波的建設;通過開展經濟合作和勞務合作,更是直接推動了寧波的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