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摘要]通過本人飾演湘劇彈腔《柜中緣》中淘氣這個角色,對從生活中體悟人物的塑造,有了一些體會。主要是通過分析劇中人物與從生活中找原型,找感悟相結合,在排演中找到人物形象的內在心靈、性格狀態,為塑造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找到根基與啟迪。
[關鍵詞]湘劇 《柜中緣》人物 塑造
湘劇彈腔《柜中緣》是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從漢劇移植過來的劇目,雖說是一出移植劇目,但通過幾十年的潛移默化,該戲已逐漸湘劇化和湖南地方化了,從唱腔、念白、表演以及人物性格等方面,無不具有湘劇的濃厚特色,具有湖南特別是長沙地區的鄉土氣息,因而受到了三湘人民特別是長沙地區廣大觀眾的喜聞樂見,成為了湖南省湘劇院乃至所以湘劇院團的看家戲。以前湘劇界流行著這樣一句口語,叫做“拜月記、生死牌、攔馬、柜中緣,湘劇一世呷不完。”可想而知,《柜中緣》一戲在湘劇藝術中的地位!
很有幸地,我能在《柜中緣》一戲中飾演丑行淘氣,《柜中緣》一戲,先后通過彭俐儂、董武炎、左大玢、董少華、項漢等藝術家的演出,特別是通過了當時演員兼導演的董少華先生的加工提高后,已經逐漸成熟。但當時戲中玉蓮這一人物仍處于第一號人物的地位,淘氣則處于第二號人物的地位。可是自從唐伯華加盟該戲,飾演了劇中淘氣這一人物后,情況則產生了變化,至少可以說淘氣與玉蓮兩個人物可以平分秋色、平起平坐了,乃至后來為了配合某些場合演出的需要,將劇中玉蓮的大段唱腔刪去,加進了一些當代語言與笑話以后,淘氣這一人物便很自然地變成了第一號人物。而我在省藝術學校主要學習的是生行,這對于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和挑戰,想要演好這個角色就必須得下一番功夫,首先一點就是必須得了解人物的特性,劇中的淘氣是一個活潑、天真、頑皮、貪吃還有點傻氣的一個人物,在劇中規定的情境里,怎么塑造好這樣一個傳統戲中的角色呢?通過我多次觀看演出以后的思考,我認為必須得吃透淘氣這個人物的性格,以及把握準人物表演的分寸,具體表現在淘氣這個人物的“童氣”、“風氣”、“寶氣”、“傻氣”和“喜氣”五個層次上。
首先,從戲的開始,淘氣上場,至推車子到舅舅家去下場止的這一段戲,主要是表現淘氣這個人物的“童氣”:當他的母親劉氏喊著“淘氣、玉蓮你們快來呀”時,玉蓮上場就說“媽媽堂上叫高聲”,淘氣則說著“有吃我就跑不贏”跑了上來,就這一句臺詞,就把淘氣那種一心只想到吃的孩子氣表現了出來,這個時候就需要把一個十分頑皮而又淘氣的形象給表現出來。那又該如何去把這童氣表現出來呢,這個時候我覺得應該需要加入一些較為細致的動作,通過這些動作把童氣去展現出來。首先,可以采用小跑的方式上場,把孩童的心性體現出來,然后上場后可以用四處觀望,做出四處找好吃的表情。這樣一系列的動作就可以將一個十分頑皮而又淘氣的形象展現到觀眾面前,也比較符合人物特性,將童氣這一點進行較為深刻地刻畫。
從淘氣第二次上場至打開柜子,發現岳雷的這一段戲,表現的是淘氣的“風氣”。而這個“風氣”又該如何去體現呢,淘氣只是一個頑皮的孩童,而不是一個真的瘋子,這里應該是表現出孩童言語中的天真爛漫、風趣;為上孩童般地瘋癲,瘋癲中而又透露著孩童頑皮的天性。淘氣一上場,便用湘劇北路流水板唱到:“好笑好笑真好笑,媽媽做事也不牢;出門忘記帶八字,害的我半路回家走一遭。”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唐伯華老師在這一刻的表演就顯得惟妙惟肖,他故意低著腦袋朝前走,竟將腦袋碰在舞臺場門處的臺框上,然后又風趣地說道:“哎呀,跑過噠身哦。”逗的臺下觀眾哄堂大笑。通過這一類似“瘋癲”的舉動,成功地就將淘氣的“風氣”給表現了出來,在人物表演刻畫上就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有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感覺。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
從淘氣打開柜子發現了岳雷到劉氏中途歸家上場止。這一段戲則表現出了淘氣的“寶氣”。“寶氣”,是一個很有長沙地方語言特色的詞語,是形容某人的語言、行為大失水準,令人大跌眼鏡,或形容人或者事有點神經,愚蠢中帶點兒可愛。而這一性格正是淘氣的主要人物特性之一,如何將這個“寶氣”很好地表現出來就必須地好好地下一番功夫了。劇中當淘氣打開柜子發現了岳雷,為了表現出任務那“驚”、“怒”、“氣”的神態,我用了揉肩、抖袖、扭腰等一系列形體語言來表現。效果很好,觀眾的反映也很強烈其實這里也到了戲的高潮部分,特色是當對岳雷將“蠢家伙,你人都不曉得喊咯,我是…..我是你屋里大舅子呢!”短短幾句道白表現了,將受到特殊的效果,給觀眾在視覺、聽覺上的藝術享受。這一段表演我對道白加重了處理,特別強調“大舅子啊”這一句的語氣。而當淘氣真的用褲腰帶將岳雷雙手捆住時,聰明的玉蓮卻將褲腰帶的另一頭將淘氣的腳捆住,害的淘氣絆倒在地。淘氣交道:“好哇,你們兩個人欺負我一個人!”接著兩兄妹便廝打在了一起。這段戲其實是按照正戲來演的,但是在戲劇的情境中,淘氣越是顯得認真,越是正兒八經,就越顯得在發“寶氣”,這種反差效果便越是增添了戲劇的喜劇性。這一段戲如果弄得不好,很容易變成“鬧劇”。所以在這段表演中,必須得把握好分寸,不溫不火,恰到好處地將“寶氣”給演出來。
從劉氏回家起至淘氣說的“什么呀?還要躲一輩子呀?那除非拿根棍子把我打死,讓他認作她的哥哥”處止,表現的就是淘氣的“傻氣”了。淘氣的“傻氣”是和他的“風氣”和“寶氣”相互照應的性格,正是有了他的這些性格,才使得淘氣在這出喜劇中占據了重要的角色。正常人大家都好演,但演一個有點“傻氣”的“傻子”就有點難度了,而且淘氣他不是真傻,是帶有童真的無知、天真,必須得把握好這個傻的度才行。當劉氏聽岳雷說明了家庭實情后,說道:“果真是岳元帥的兒子,淘氣,是岳公子來了!”淘氣回答說:“什么?藥罐子?”劉氏糾正說:“是岳公子!”淘氣則不假思索地說:“哦,是岳公子,岳公子,我不曉得是你,我要曉得是你,你就是在我妹妹的柜子里躲一輩子,我都不得怪你!”淘氣在這里講的雖然是一句解除誤會的話,但卻有點傻乎乎的。一句簡單的道歉的話卻是讓人哭笑不得。而后來劉氏、玉蓮都想把岳雷留下來對他進行挽留的時候,淘氣又出了傻主意,一句還是妹妹的老辦法,把他藏在柜子里。淘氣這些話都是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一本正經地說著他自認為的好主意。正是淘氣這一本正經的態度,在劇中的情境中才顯得那么的笑料百出,一個正兒八經的出著酥點子的傻子形象才更加深刻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
而全劇的結尾就充滿了喜氣,淘氣一下變成了玉蓮于岳雷婚禮的司儀。在這充滿喜慶氣氛的結尾中就可以采用生活中婚禮的一些真實做法,聲音提的高高的,味道喊的濃濃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這一連串的吆喝聲,既迎合了觀眾們喜歡熱鬧的心理,也使得全劇在一個喜氣熱鬧的氣氛中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戲雖然已經落幕,畫上了完美的句點。可我卻深深地感受到,這樣的一個看起來有點寶氣、傻氣而又充滿童真的角色,看著很容易,實際上要演出味道來,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就不是看起來那么簡單的了。在這個犀利,他沒有大段的唱腔表演,要演出喜劇效果,就得在表演上、形體動作上、語氣的節奏上做文章,下大工夫!為了演好淘氣這個角色,我下了大力氣把自己從老生行中那程式化的表演中跳了出來。認真的研究、揣摩人物的性格及行為動作,仔細地推敲人物的每一句臺詞的語氣、語調,反復地研究人物的每一個動作,特別是一些能更好地體現人物性格的語氣、動作,經過多次地演練才最終確定。在生活中主動地去觀察一些傻子的行為、舉動,使表演能夠更加貼近生活。因為通過這個戲的表演,我深深地感受到,演人物必須演好人物的各項、把準人物的特征;塑造人物必須要有生活基礎。只要生活才是藝術的源泉,只有深入到生活當中,才能更好地塑造好人物。有句話說的好,“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只有仔細地留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能更好地扮演好劇中的角色,因為劇本本來就是來自于生活,我們就更加地需要融入到生活中,融入到角色當中,才能更好地把握住角色的精氣神,將角色的人物特性表現出來。戲是如此,生活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