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堅
[摘要]文章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美術館六大功能中的教育功能作了深入的思考。重點就美術館的美術教育功能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提出了非常有見地的五個問題以及應對策略,對美術館的相關人員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美術館 美術教育 功能
眾所周知,美術館有學術、典藏、展覽、教育、交流等六大功能,其中公共教育功能是美術館發展的重要一環。如何把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功能與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是提升美術館軟實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美術館的目的是為了把當代優秀的美術作品公益性地奉獻給社會與國民,使其成為市民精神食糧的加油站,同時又成為精神文明建設中,提升國民美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作為美術館主體責任人的館長,如何抓好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與作用的發揮,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國民的素質差異,特別是審美水平的不同,必須考慮美術館服務對象的差異性,而這種差異性除專業與非專業以外,以年齡區分是最大限度發揮其功能作用比較合適的做法。根據現在對人群的劃分方法,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對象大致包括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45-60歲的中年群體、18-45歲的青年群體、7-18歲的少年群體、0-7歲的嬰幼群體,以及殘障等特殊人群群體,共六大群體。只有把這六大群體合起來才是形成美術館所面對的全體公共教育服務的對象。嚴格來說,缺一不可。但在目前中國的美術館整體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還無法滿足所有群體對公共教育的需求。那么作為美術館館長,如何面對眾多的服務群體對美術教育的需求與美術館發展尚處初級階段無法滿足社會所需的矛盾呢?換句話說,如何解決和處理好公共美術教育的各種問題與關系呢?我認為作為一個優秀的美術館、作為一個負主體責任的美術館館長,在發揮公共美術教育功能的過程中,應該妥善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才能把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功能發揮到比較理想的狀態。
一、如何解決好各個群體的公共教育內容的設置問題
因為各個不同的群體對公共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我們不能千篇一律地設置同一內容,應該設置適合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嬰幼和特殊人群的各種內容,即按照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有的放矢,分段分類提供有針對性的內容,讓每一類人群接受所需的美育教育。這樣才會最大限度地培養美術館的忠實觀眾(服務對象),培養他們欣賞美的能力、激發他們熱愛美的情懷,從而不斷引導國民正確的審美觀和提升全民的美育教育素質。
二、如何解決好開展教育活動和開設教學課程的時間問題
對于一個美術館而言,是可以按照館內的實際情況,自主安排有關教育、教學活動,但這種自主性往往會和服務對象的接受發生時間上的沖突和矛盾。次數太多,人手不夠;次數太少,又很難達到公共教育功能中培養提升國民的審美能力和美育素質教育的提高之要求。那么,到底是每個群體段一月一次,還是二月一次好呢?需要針對館里的具體情況而區別對待??傊诙虝r間內培養更多的自發走進美術館,自然接受審美教育,自覺參與美術館活動,情系美術館發展的忠實觀眾。
三、如何把握教育功能中教學課程和教育活動設置的比例問題
教學課程是指針對群體所講授美育學習方法的過程,主要是在課堂或講座中體現。而教育活動主要是參觀展覽,即在展廳濃厚的藝術氛圍中自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得到自我提高;通過導覽講解,在助解中得到提高;在各種學術沙龍、學術論壇的交流與爭鳴的環境氛圍中產生共鳴,從中得到啟發而提高。到底是教學課堂較好還是教育活動好?要看當地美術館的公共教育主體中的老師和觀眾的素質而定,要因不同素質的層次,有重點的穿插互補中進行。
四、如何樹立美術館的教育品牌問題
每個館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有教學課程的開設,有教育活動的開展,不管是教育活動的開展還是教學課程的開設,都存在一個質量與效果的問題。比如說,講課、講座、論壇、沙龍、自我觀展、專業導覽觀展、館外教育活動等的開展,肯定會有完成后的效果之差別。正確處理方法是讓效果好的教育方式重點發展,長期發展,從而形成美術館的教育品牌,品牌形成后會帶動一般的發展,有了品牌,不僅是本館的特色,而且可以變成本館與它館發展中的競爭力,因此,樹立美術館的教育品牌意識尤為重要。
五、如何把握和利用教育資源的問題
教育資源包括場館建設、館藏藏品的硬實力資源和館內人才、館外志愿者人才軟實力資源。在這個方面,大館相對豐富,不管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資源都相對優質。但就小館來說,在兩個資源都相對短缺的情況下,在硬實力一時半會得不到改善的情況下,人才的吸納、培養與管理可以改變現狀。因此,把握進人的綜合素質,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關、把握已進現有人才的再教育培養關和搞好招募高素質的志愿者人才關是關鍵。只有充分把握好了人才的三關,我想對公共教育功能與作用的發揮是有重大幫助的。
以上五點是關于美術館公共教育功能的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理順關系是發揮美術教育功能與作用的關鍵。解決好了,將對美術館公共教育的開展產生積極的作用,理順好了,將對美術館的軟實力的發展與提高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