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小柱 張長威
新型城市化過程中政府職能轉變具體內容
■文/李小柱張長威
摘要中共十八大后,推進新型城市化已被提升為國家戰略。新型城市化應該是一個市場化過程,重點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城市化發展與政府職能轉型既互為動力,又互為目標。在新型城市化過程中,現行的政府職能會對新型城市化建設形成較大的阻礙作用。因此,政府的作用應由主導城市化向市場主導、政府引導轉變;強化政府的服務功能,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就業服務體系;建立城市化安全預警系統,遏制城市化泡沫發生;實現城市化由粗放型發展模式向集約型的轉變。 [2]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十二五’規劃與中國城鎮化專題座談會”發言[N].學習時報,2010-11-01.
關鍵詞新型城市化政府職能轉變
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進入快速發展軌道,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然而在傳統城市化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城市化問題。這是中國經濟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重要根源之一。新型城市化須改變片面重視土地開發和房地產經濟,更加強調“人的城市化”,新型城市化需要矯正現行城市化過程中的種種弊端,解決好現行城市化模式所產生的尖銳矛盾,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一)城市化發展與政府職能轉型互為動力
在推進新型城市化過程中,城市化的發展與政府職能轉型互為發展動力。新型城市化往往會改變傳統的經濟社會條件,給現有治理模式帶來沖擊與挑戰,從而形成一種動力,倒逼政府職能轉型與治理創新。同時政府有效參與和有限干預,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的這些治理行為又為新型城市化推進提供動力和支持。
一方面,新型城市化的發展大大強化了政府在治理結構中的功能與作用,推動了政府職能的轉變。新型城市化過程不僅是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的過程,也是產業現代化及城鄉空間布局更合理的過程。政府必須根據新型城市化發展的具體需要,為產業發展承擔相應的規劃及其配套設施建設等職能,從而促進土地、資本、勞動力等資源優化配置,也為現代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另一方面,新型城市化是政府、企業、市場、社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如果在市場和社會的作用不能完全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的有效參與和有限干預又對健康有序的新型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政府治理行為為新型城市化的推進提供了重要動力。在新型城市化發展過程中,雖政府職能由主導轉為引導,但政府依然是新型城市化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二)城市化發展與政府職能轉型互為目標
在城市化浪潮沖擊下,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進入矛盾的“多發期”,集中表現為產業、空間與人口等要素間的張力與矛盾。同時,只有產業、空間與人口等各要素相互聯動與協調發展,才能實現新型城市化健康有序地發展。要實現上述城市化目標,離不開地方政府治理的現代轉型。另一方面,經由城市化過程,地方政府不僅回歸了政府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等本質職能,而且還實現了對傳統治理方式的超越與創新,從而使政府治理變得更為現代化。
城市化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地方政府治理的現代轉型,或者說,城市化的過程本來就是地方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過程。從發展趨勢看,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地方政府職能將向公共服務轉型,并以公共服務為主要手段,吸引更多人力資源,從而達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更多地轉向社會保護等公共服務領域,必然減少對經濟領域的直接干預,從而不斷規范與市場、社會的關系并實現治理網絡的重構與創新。這種轉型使地方政府回歸到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這一政府職能本質層面上,從中超越以往的發展型政府角色,而這正是地方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可見,地方政府治理的現代化不僅決定了城市化目標的實現,而且地方政府治理變遷本身就從屬于城市化進程。城市化的發展與地方政府治理轉型互為目標。
面對這些城市化中出現的阻礙和問題,政府應該承擔主要責任,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在對城市進行經濟管理和城市規劃時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加快中國城市化進程。
(一)推進城市化發展模式由政府主導轉向市場主導、政府引導
城市化過程中要求政府轉變職能,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全局,城市化的進程管理在以市場為主導的前提下,城市化的質量管理和利民服務則需要以政府為主體,發揮政府的政策調節和公共服務職能。政府應轉變行政主導的推進模式,既不可采取完全放任不管的市場調節模式,也不能完全依靠行政干預來操控城市發展,而是應在市場調節機制的基礎上,合理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和政府引導作用。
(二)強化政府服務功能,建立健全社保制度和失地農民就業服務體系
在城市化過程中,政府應建立健全公平的土地價格體系,按照地價理論和城鎮土地等級,建立地價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土地區位等相關聯的征地幾個體系,使征地價格的確定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之上,切實保護失地農民利益出發,征地補償以土地市場價格核算為依據,實行公平公正補償。同時做到失地農民的后續生活安置和保障。政府要積極探索多種形式,千方百計對失地農民進行就業安置。
(三)建立城市化安全預警系統,遏制城市化泡沫發生
城市化安全研究是當代中國城市化研究中的一個薄弱環節。隨著中國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與城市化進程中問題的不斷顯現,建立城市化安全發展預警系統也就顯得十分必要。這樣的預警系統,不僅僅是居安思危,同樣可以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中國城市化的迅猛發展與政府的政策主導是密不可分的。適時適當的政府干預是必要和有效的,但這是建立在市場調節的基礎之上,建立在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之上。想要解決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管理的問題,就應在提高全民素質的基礎上,加大群眾參與城市管理的力度,增強人們保護城市生態、環境、資源的意識。與此同時政府要完善公共政策的決策體系,推進公共政策制定與執行的科學化、法制化、民主化。群策群力,多措并舉共同促進城市化的可持續推進與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克強.協調推進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選擇[J].行政管理改革, 2012,(11).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