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漪

日前,工信部發布的《寬帶接入網業務開放試點方案》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除了傳統三大電信運營商渠道外,今后用戶還可以通過更多民營渠道辦理相關寬帶業務。而向民間資本進一步開放基礎電信領域,目的便是要拉動民間投資,擴大信息消費,促進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寬帶業務服務水平的提升,向市場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服務。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有效監管之下,民營企業進入這一領域,有利于提高我國寬帶服務的性價比,或許能夠真正解決我國寬帶互聯互通問題。
繼移動通信市場放開后,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14年底發布《關于向民間資本開放寬帶接入市場的通告》,向社會明確民營企業可以通過三種方式進入寬帶接入市場。包括自建寬帶接入網業務所需的基礎設施,并以自有品牌為用戶提供寬帶上網服務;以資本合作、業務代理、網絡代維等多種形式和基礎企業開展合作,分享收益;擁有互聯網接入服務業務(ISP)經營許可證的民營企業,從基礎電信企業租用接入網絡資源,以自有品牌為用戶提供寬帶上網服務。
而自今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寬帶接入網業務開放試點方案》,則確定首批試點包括太原、沈陽、哈爾濱、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廈門、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重慶、成都等共16個城市。試點時間為三年,根據試點情況,工信部未來還將適時擴大試點范圍。

隨著3G、4G技術相繼引入,寬帶市場進入了全新階段,固網寬帶和無線寬帶開始融合發展,且越來越以無線寬帶為引領
“這將充分發揮民間資本靈活、創新的優勢,鼓勵民間資本以多種模式進入寬帶接入市場,促進寬帶網絡基礎設施發展和服務水平提升。”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劉多這樣認為。
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約有兩億左右的固定寬帶接入用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目前我國寬帶市場仍然不飽和。而在速率方面,根據寬帶發展聯盟今年年初發布的《中國寬帶速率狀況報告》,2014年第4季度我國固定寬帶互聯網網絡平均可用下載速率達到4.25 Mb/s,用戶觀看網絡視頻時的下載速率為4.01Mb/s,用戶進行網頁瀏覽的平均首屏呈現時間為2.37s。整體看來,目前國內基礎運營商能夠提供的寬帶服務最高一般不超過20M,還有不少地區寬帶運營商的實際接入速度遠遠低于廣告宣傳中所能達到的數字。反觀美國的寬帶市場現狀則很容易讓中國網民聽了眼紅,美國通信監管機構聯邦通信委員會近日便將寬帶定義改為,下載速度至少達到25 Mb/s。根據這一最新定義,超過5000萬美國人使用的互聯網服務將不再是寬帶。據了解,目前85%的美國家庭使用超過50Mb/s的寬帶,運營商同時還會提供100M及GB級的寬帶服務。
更快的互聯網接入和相關服務,有利于人們更順暢地使用高清互聯網視頻以及各種新興應用軟件,這將影響到社會教育、醫療、消費甚至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國民經濟也將由此受惠。因此這也是各國如此重視寬帶發展的重要原因。
根據工信部提出的“寬帶中國”2015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規劃,今年我國固定寬帶用戶將超過2.7億戶,城市和農村家庭固定寬帶普及率分別要達到65%和30%。同時,全面實現寬帶網速的提升,其中新增光纖到戶覆蓋家庭8000萬戶。而目前國內寬帶接入市場上,除了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鐵通和中國移動之外,已有鵬博士、長城寬帶和寬帶通等民營寬帶服務商,以及方正寬帶、歌華有線等地方性寬帶服務商。
其實早在2001年工信部便出臺了《關于開放寬帶駐地網運營市場試點工作的通知》,開放北上廣等13個城市的寬帶市場,上述知名民營寬帶運營商便都出現于這一時期。去年9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又批準一橙網絡、市南電信、長信科技等三家企業進入寬帶運營市場。盡管如此,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仍然控制了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寬帶接入,形成“南電信、北聯通”的格局,此前還曾因此遭到國家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此次工信部通過向民間資本開放寬帶市場,引入競爭機制,同時也是為了促進推動“寬帶中國”戰略,打破目前寬帶市場的資源壟斷,向市場提供更優質的寬帶服務。
過去,我國的寬帶概念僅限于固網寬帶,經營主體是當時還未重組的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而近年來,隨著3G、4G技術相繼引入,寬帶市場進入了全新階段,固網寬帶和無線寬帶開始融合發展,且越來越以無線寬帶為引領,三大基礎運營商和若干民營寬帶運營企業讓競爭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按照很多歐美國家70%至80%的寬帶家庭普及率水平,中國尚有1億家庭以上的寬帶市場空間,對于企業來說,這是一塊誘人的蛋糕。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即使向民營資本放開寬帶市場,三大基礎運營商多年來積累的優勢和實力,仍是很多用戶的首選,這會對剛剛進入的民營企業產生不小的壓力。
“進入寬帶接入市場前,民營資本應該了解寬帶技術發展、寬帶產業鏈對市場、社會將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如何結合自身優勢,進入寬帶市場,選擇在哪里落地,并且考慮好未來的發展策略。”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表示,從市場方面來看,寬帶的發展需要競爭來保持活力。中國市場容量較大,準許民資進入寬帶市場之后,會讓市場更加活躍。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固網寬帶具有自然壟斷屬性,民資進入參與競爭壓力很大。而無線寬帶自然壟斷屬性較弱,屬于可競爭領域,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深入,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區域布設Wi-Fi,建立移動互聯網入口,挖掘大數據價值,收集用戶移動端上網行為數據等,已經成為新的互聯網業務模式,因而民資更易進入,據悉目前已有互聯網公司、房地產商、物業公司等正在籌劃進入此類無線寬帶接入市場,從而帶動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移動辦公等領域發展。

按照很多歐美國家70%至80%的家庭寬帶普及率水平,中國尚有1億家庭以上的寬帶市場空間
自2013年年底至今,工信部已向40多家民營企業發放了移動通信市場的準入牌照,市場運行一年多來,運營商們結合各自原有的業務優勢,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移動通信服務,同時競爭加劇,促使了移動通信資費下降。由此不難預見,在民資進入寬帶接入市場后,也會在行業內出現“鯰魚效應”,帶動寬帶服務質量提升和資費下降。
曾劍秋表示,寬帶服務耗資巨大,如果市場上出現無序競爭,可能會導致進入這一市場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出現虧損,無法實現盈利,因此這需要各家寬帶運營商堅持競爭底線,避免出現破壞市場秩序的情況。而在監管方面,應促進規范寬帶市場資費標準,提高服務水平和透明度,避免出現地區性壟斷或者欺騙消費行為,為用戶創造更為舒適的市場環境,讓他們能夠自主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寬帶服務提供商。同時,新進入市場的民營寬帶服務商大多需要借助國有基礎運營商的骨干網和互聯網出口,因此保證其能夠公平接入,共享資源,也是促進寬帶市場合理競爭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