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趙方忠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而能夠同時擔當“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角色的三地協同項目,非北京新機場莫屬。
去年12月26日,北京新機場這個從設想提出到開工建設歷時十余年、集新時期首都核心功能和“四個中心”功能定位于一身的重大投資項目,在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后的第11天,終于趕在2014年內挖下了第一鍬土。
從1993年新機場胎動,到2015年全面開工,當下的北京新機場已被各界寄望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大經濟引擎和戰略抓手,如今隨著新航城、臨空經濟合作區與北京新機場的同步建設,毫無疑問將釋放出北京南城巨大的發展潛能,并有望深刻改變北京乃至京津冀區域的經濟格局。
2014年12月15日,根據北京市上報的《關于報送北京新機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函》、《關于報送北京新機場航站樓建筑優化方案和投融資建議方案的函》等材料,國家發改委經研究后對北京新機場建設做出如下批復:為滿足北京地區航空運輸需求,增強我國民航競爭力,促進北京南北城區均衡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更好服務全國對外開放,同意建設北京新機場。這無疑也是國家對北京新機場建設意義的最強有力注解。
北京新機場位于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廊坊市廣陽區之間,與天安門直線距離46公里,距首都國際機場67公里,距石家莊機場197公里,距廊坊市中心26公里,距天津濱海機場85公里。北京新機場建成后將與首都國際機場形成首都“一體兩翼”的空中開放大格局,考慮到北京在京津冀乃至中國的特殊地位,國內外諸多航空經濟研究人士認為,在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之下,北京新機場將與首都國際機場一道,成為整合引領京津冀機場群的重要力量。
北京新機場工程投資799.8億元,規劃建設7條跑道。一期工程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萬噸,飛機起降62萬架次的目標設計,建設4條跑道,一期規劃的70萬平方米航站樓將于今年9月開工,一期工程計劃于2019年7月前后投入使用。遠期航站樓總規模約140萬平方米,建成后預計到2040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億人次。
據全球民航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球旅客吞吐量排名前三位的機場分別為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首都國際機場和倫敦希思羅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別為9443萬、8371萬、7237萬人次。
以一期7200萬人次的吞吐量推算,北京新機場可以排在2013全球各大民航機場實際完成旅客吞吐量的第三位,緊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若北京新機場全部建成,或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場。
根據規劃設計,北京城南軍民兩用的南苑機場也將搬遷至北京新機場合并使用,一方面滿足民航的擴容需求,另一方面騰出南苑機場寶貴的市區占地,如今隨著北京新機場的開工建設,打開北京空中的“南大門”也指日可待,由此也將進一步釋放和延續《北京城南行動計劃》帶給城南的發展潛能,加速改變北京現有南北失衡的經濟格局。
北京新機場對首都經濟影響幾何?其實,在北京新機場動工之前,首都國際機場就發布了《首都機場區域經濟影響研究報告》,明確指出,北京新機場將成為北京經濟新引擎,未來20年,新機場累計將為北京市帶來超過8.6萬億元的經濟貢獻,年均提升北京市GDP增長率1-2個百分點,提升南城GDP增長率5-6個百分點。預計未來30年,南城經濟總量有望與北城經濟總量達到基本平衡。
近水樓臺的大興受益首當其沖。以北京新機場為核心的第二輪城南行動計劃投資總額達到3960億元,將有力帶動大興區域的交通與基礎設施的明顯改善。為了配套新機場,北京市正在規劃三條高速公路與之連接,一條是位于新機場東邊的京臺高速,將修建一條5公里長的機場聯絡線;一條是位于新機場西邊的京開高速,將修建一條6公里長的機場聯絡線;此外還將新建一條沿著南中軸線延伸至新機場的快速路,一個高速立體交通網覆蓋大興區域。
同時,國家發改委還敲定要統籌建設新機場連接北京市中心的快速軌道交通、北京至霸州鐵路、大廣高速北京六環至黃垡橋段(擴建)、京臺高速北京五環至市界段、北京城區經新機場至霸州高速公路,以及機場北線高速公路和廊坊經新機場至涿州城際鐵路等“五縱兩橫”綜合交通主干路網,并與北京新機場同步建成。
除了配套設施,北京新機場帶來的巨大人流量本身就是一筆財富。信達證券研究開發中心研究總監呂立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北京新機場建成后,每年4500萬人次的人流量,并會形成相應的物流和資金流,成為一個新的資本追逐高地。事實上,這一點已在近年來大興的土地市場上有所體現。數據顯示,自2009年北京新機場正式選址初定大興以來,大興區連年來的土地成交量和土地成交均價漲幅均遠超北京市平均水平。
此外,與北京新機場同步,一座環繞機場的新航城也將拔地而起。據此前有關部門公布的方案披露,新航城計劃投資840億元,通過發展航空運輸產業、航空物流業、臨空高新技術產業、商務會展業及休閑旅游業等現代服務業,促進新航城的產城融合,并輻射帶動周邊的“五城六鎮”作為城市載體,形成“一軸兩核三區四組團”的產業空間格局。
事實上,北京新機場盡管選址北京,但服務的范圍絕不限于北京一市,更多的還是整個京津冀城市群。
不可否認,以北京新機場為核心,京冀兩地攜手共建的北京臨空經濟區,將有望成為承載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的試驗區。
多年深耕北京區域經濟發展研究的投資北京發展研究院曾于去年提出,應以北京新機場為核心,探索開展京津冀區域協作的體制機制創新,以跨區域的自由貿易為切入點,探索試驗促進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政策,將新機場周邊區域打造成為國家級的首都新區。
無獨有偶。去年9月,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基地正式揭牌,并發布了首項研究成果——《中國臨空經濟發展報告2014》。報告中也明確提出了應以北京新機場為核心建設京畿臨空經濟合作區,打破三地行政區域束縛,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推動首都經濟圈一體化建設。
兩個機構對北京新機場經濟功能的研究觀點趨于一致,均認為,以北京新機場為核心形成的臨空經濟合作區,將成為承載諸多城市功能的首都城市副中心,以及服務支撐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副中心城市。
在專家們看來,通過空港區與城市功能區的協同發展,首都的功能和人口將向北京新機場周邊外移,以此進一步優化首都空間布局、強化首都的核心功能,對治理首都的“大城市病”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