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修小紅
十年政協工作不尋常
文/修小紅

修小紅
我原在臨西縣一個鎮中學任教。有十多年的教齡。2005年,經過縣統一招錄,我調入縣政協工作。十年的政協工作,是我人生旅程中不尋常的十年,政治上、思想上、業務上不斷成長的十年。
原來我對政協的性質、工作知之甚少。進入政協后,我虛心向辦公室主任學習,政協辦公室領導肖慶善、陳連國等非常關心我的成長,每次召開會議,搞調研視察活動,都安排我起草文件,組織調研;同時,我自己也不斷地向網絡、書本、周圍的同事學習。
通過十多年的努力,我現在任縣政協文史委主任,在分管副主席徐金鵬領導下,負責文教衛生、食品安全、計劃生育方面的工作及文史資料的挖掘、整理、出版工作。在縣政協十多年,我掌握了政協的工作性質和職能,不但能圓滿地完成自己分管的工作,還主動與機關委室團結協作,做好全委會議、常委會議、專委會視察調研等活動的組織、會議材料的準備工作,并積極撰寫稿件。至今,我已在《人民政協報》《鄉音》、“河北政協新聞網”等新聞媒體刊發信息稿件200多篇。2009年,組織了臨西縣政協委員對網吧管理的調研,我撰寫的《河北臨西關注網吧管理》的信息被《人民政協報》刊發。同年10月,我參與組織縣政協舉辦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文藝晚會,并取得成功。我負責的臨西縣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得多次到省、市政協的好評。
在十年政協工作經歷中,印象最深的是調研。比如,2009年,臨西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籌資1.2億元開始建設示范性高中,按計劃2011年底交付使用。示范性高中建設是臨西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當時最大的一項民心工程。示范性高中建設的成功,有利于臨西高中教育布局,改善高中學生的學校生活環境;有利于全面提升基礎教育發展水平;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和勞動者,促進臨西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為進一步加快示范性高中建設,時任縣政協主席秦興貴召開縣政協主席會議研究謀劃。決定對臨縣的教育現狀進行調研。
2010年11月中下旬,利用半個月的時間,調研組先后深入到下堡寺、尖冢、河西鎮3個鄉鎮校區和一中、二中兩所縣直中學,對臨西縣基礎教育發展、高中在校學生和師資隊伍建設情況進行調查。調研中我們發現示范性高中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基礎教育薄弱,高中生源不足。臨西高中在校生人數偏低,初中、高中學生輟學比例較大,學生外流嚴重,還有學生小學就送到外地就讀。外地就讀的學生多是成績較好的學生。二是高中教師缺口大。高中有教師123人,示范性高中應配備教師200人,缺教師77人;高中教師多是專科畢業,不能留住本科畢業的教師。三是工程建設因資金周轉困難影響工程建設進度。為此,調研組提出建議:政府要為示范性高中建設創造寬松優越的建設環境,資金撥付要減少程序,必要時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確保建設工程如期完工;盡快組建示范性高中領導班子,關鍵要選懂業務、擅長管理德才兼備的好校長;公開招聘優秀教師。最后形成了調研報告提交常委會議通過,形成了《臨西縣政協關于加快示范性高中建設的建議案》,提交給縣委、縣政府,黨政領導積極采納了建議。2011年秋季,高中生如期搬入新校。通過這次調研,我想,政協的建言作用真不小啊!
這些年,我作為文史委主任,傾心抓文史資料工作,重點參與編撰《臨西縣政協志》工作。2012年,八屆政協成立后,縣政協主席李金行對文史工作非常重視,確定了2014年要出版《臨西縣政協志》以紀念臨西政協成立30周年。李金行主席非常關心我的成長,讓我負責《臨西縣政協志》的具體編纂任務。接到任務后,我查閱了《臨西縣志》《臨西縣水務志》《臨西人大三十年》《潞西市政協志》等多種志書,結合臨西縣政協30年的工作內容,經過兩周的努力,擬定了《臨西縣政協志》的框架。經李金行主席審定,提出建議,確定了具體框架和編輯思路。
編志過程中,我在政協機關有關人員的幫助下,逐章整理。先后查閱縣政協檔案資料上千余卷,計300多萬字。部分資料政協沒有存檔,就到檔案局查閱資料。我根據所存資料起草文稿,為了能如期完工,每天提前一個小時到辦公室錄入資料,每天下午加班一個小時。有時候,到7點回家。在編輯過程中,李金行主席多次詢問編輯情況,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和要求,及時解決遇到的困難,使整理編輯工作快速、高效進行。2年多時間,多次修改補充,書稿日趨完善,近日已付梓。工作是辛苦的,收獲是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