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琳
摘 要:“建筑人格長城”是陶行知先生的德育理想。作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學校,有責任開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圓滿人格。而每一個學生只有在集體中才能獲得全面發展。班集體是一個微觀的社會環境,對人的成長產生直接的影響作用。因此,在班集體建設中滲透陶行知先生的人格教育思想,是幫助學生建筑“人格長城”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陶行知 人格教育 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非常關注人格教育。他那“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鏗鏘話語至今仍擲地有聲。他還曾在《每天四問》中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環”,“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來,要我們大家‘建筑人格長城。建筑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
作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學校,有責任開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圓滿人格。
一、言傳身教,以人格養人格
“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是班集體的主要教育者及組織者,他們所展現出的道德風范、生活態度、行為習慣等都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班主任自身應該具有較高的人格修養,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成為學生的表率。
班主任作為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師,他們進行的就是心靈激蕩心靈,生命喚醒生命,人格塑人格的富有魅力而有價值的工作。一個有高尚人格和處處以身作則的班主任,一定會使他的班集體產生一種向心力和凝聚力。自古有“名師出高徒”之說,一個優秀人才或偉人的背后,總會有他的老師的功勞。
二、以人為本,建立人性化集體
以人為本,就是一切以學生為本。班主任如何看待學生,把學生放在什么位置,對學生能否形成集體意識、主人翁責任感以及能否形成良好的班集體至關重要。
陶行知先生認為:“真的集體生活必須有共同目的,共同認識,共同參加,而這共同目的,共同認識和共同參加,不可由單個的團體孤立的建樹起來。”如果班主任始終把學生看做是與自己人格完全平等的人,看做是班級的主人,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那么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容易被調動起來。
在建立人性化班集體的同時,教師還應發揮自己的導向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使班集體向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方向發展。
一個人性化的,具有奮發向上、民主和諧氛圍的班集體能使其中的每個成員感受到奮進的力量,這種精神上的感召十分有利于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三、情理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行為歸因
陶行知主張“意志之培養和正確的知識教育不能分開”。而能否形成堅定的意志往往與學生的行為歸因模式密切相關。青少年學生的歸因傾向如何將會影響到學習效果,影響到學生的成就動機和自信,進而影響其良好人格的塑造。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視對學生的行為歸因教育,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歸因模式。
在幫助學生正確歸因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情理結合”。“情”就是對學生動之以情,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愛護,“理”就是對學生曉之以理。情理結合才能在不傷害學生自尊的前提下,使學生帶著積極理智的心態,正確地完成自己的行為歸因。
一個能夠進行正確行為歸因的學生是了不起的,這表明他已經具有初步的明辨是非、全面客觀看待事物、心理自我調控的能力,這無疑是向建筑“人格長城”又邁進了一步。
四、活動育人,拓寬學生的心理空間
健康的人格總是離不開交往的,離群索居,必然心胸狹窄;互不溝通,往往滋生疑慮心理和對立情緒。因此,人格教育,需要在更廣闊的范圍內組織學生進行交往學習。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可以擴充認知領域,優化認知結構,而且可以充分拓寬學生的心理空間。如果說活動是個體生命活力的體現,班級活動則是班級活力的體現。在人格塑造的過程中,班主任要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多種活動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要在日常學習、生活、工作和活動中鑄造優美的心靈,用身邊的人和事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的人格不斷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這也正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偉大思想。
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晨會課開展“我最喜歡的一句格言”等活動,讓學生在交流格言的過程中豐富知識,明白事理;也可以利用午會課開展“每天一支歌”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才藝,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振奮。班主任還可以充分利用班隊課的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例如“我的愿望”、“才藝展示與比拼”等,讓學生在自主策劃、安排活動的過程中,鍛煉能力,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此外,讓學生參與到美化班級的活動中來,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人格素養。小到班內的盆栽擺設,大到墻壁上公告欄、信息欄、獎狀欄的布局安排以及黑板報的美化,都可以讓學生動手參與。實踐證明,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活動更好地帶動了班級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掘了學生的自信心,更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使班級成為學生自信的舞臺,力量的源泉。
“教人做人”是陶行知教育的總目標,是實施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將陶行知先生人格教育的思想滲透到班集體建設中去,“教人求真”,“學做真人”,引領學生建筑“人格長城”。
參考文獻:
[1]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9).
[2]張國宏主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J].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12).
[3]現代班集體研究,2007(2).
[4]新課程.希望出版社,200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