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瑋+李長喜+段慶虎+龔鳳萍+尹川川+藍黎明+李巨+張應香



摘 ? ?要:為開發利豫南山區野生北蟲草資源,我們對其發生出草規律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豫南北蟲草寄主的感染是在夏季,冬季入土形成僵蟲,翌年春末夏初出草,適采期35~40 d;其多以鱗翅目幼蟲為寄主感染出草;豫南山區海拔高度、土壤、植被、光照、溫度、降雨量等生態環境條件適宜于北蟲草的發生出草;是我國北蟲草分布地區之一。
關鍵詞:冬蟲夏草;北蟲草;海拔高度;降雨量;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S646.9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5.12.029
Survey Report of Wild Cordyceps sinensis Occurring and Collection in South of Henan
ZHU Wei1, LI Chang-xi1, DUAN Qing-hu1, GONG Feng-ping1, YIN Chuan-chuan1, LAN Li-ming1, LI Ju2, ZHANG Ying-xiang1
(1.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of Xinyang, Xinyang, Henan 464000,China; 2.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Xinyang, Henan 464000,China)
Abstra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ild Cordyceps sinensis resources in the south mountain district of Henan, we investigated the law for its happening.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infection to the host was in the summer. In winter the batryticatus forms, the following late spring early it lasted for a period of 35~40 days; the majority hosts were cordyceps; the altitude, soil, vegetation, illumination, temperature, rainfall and oth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 were suitable for the happening of the wild Cordyceps sinensis. This district was one of the wild Cordyceps sinensis areas in China.
Key words: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ardo; Cordyceps sinensis; altitude;rainfall;ecotope
據研究報道,我國冬蟲夏草分為南蟲草和北蟲草。北蟲草又稱蛹蟲草、東北蟲草、蛹草、北冬蟲夏草等。冬蟲夏草主產西藏4 000 m以上高海拔山區,云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湖北等地也有分布[1];北蟲草產于吉林、遼寧、河北、陜西等省,高山至低山均有分布[2]。冬蟲夏草與北蟲草同屬于子囊菌亞門、核菌綱、麥角菌目、麥角菌科、蟲草屬,但不同種,冬蟲夏草學名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ardo,北蟲草學名Cordyceps sinensis (L.Fr)Link[3]。
冬蟲夏草為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并兼有食用價值。它含有蛋白質25%~32%,脂肪8.4%,富含纈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等多種氨基酸和蟲草酸、四羥基環乙酸、蟲草素等成分。蟲草素具有一定的抗生作用和抑制細胞分裂作用,可用于治療惡性腫瘤。中醫認為,冬蟲夏草性溫、味甘、后微辛,具有補精易髓、保肺、益腎、止血、化痰、止癆嗽等功效。作為保健食品,其滋補、養顏、美容、抗衰老等保健作用可與人參媲美,與人參、鹿茸并稱為“中華三寶”。作為藥用,其臨床效果,北蟲草并不亞于冬蟲夏草。夏鳳娜等[4]研究分析,北蟲草所含生理活性物質蟲草素、蟲草多糖、蟲草酸和18種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冬蟲夏草。這就是北蟲草引起人們重視、投入研究和開發應用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我們對豫南山區野生北蟲草發生出草規律及采集利用調查結果表明,除我國的東北和北部地區外,豫南山區也是我國北蟲草分布地區之一。調查選點主要是信陽市浉河區的一些山區鄉、村。現將調查結果初報如下。
1 發生出草時期調查
北蟲草的發生出草是有時間性的。據調查,寄主被感染是在夏季,冬季入土形成僵蟲,翌年春末夏初出草。由此看來,北冬蟲夏草實為夏是蟲,冬僵死,夏出草。其出草期一般是5月上旬至6月中旬,適采期35~40 d。
2 北蟲草寄主種類調查
調查發現北蟲草寄主最多的是闊葉林中的鱗翅目幼蟲,被寄生后形成黃蟲草或白蟲草,也有少數蟲體入土化蛹后出草,稱蛹蟲草。從黃、白兩種蟲草的出草量來看,黃蟲草多于白蟲草,其比例為3∶1。還發現有膜翅目蜂類成蟲被寄生出草,稱蜂蟲草。半翅目若蟲山蟬被寄生出草,稱蟬花。白蟲草、黃蟲草、蛹蟲草均有客商收購,而蜂蟲草、蟬花目前尚未形成商品。
3 北蟲草的形態特征
蟲草多發年份采得標本觀察測定,黃蟲草蟲體黃色,長3.4~4.8 cm,平均3.8 cm,中部直徑0.4~0.5 cm,子座深褐色,從蟲的頭部長出,長2.4~3.7 cm,平均3.1 cm,基部直徑1.5~3.0 mm,平均2.1 mm;測定其風干質量為每百條26.7 g;白蟲草蟲體粉白色,蟲體及子座大小與黃蟲草差別不大(圖1)。
觀察測定蛹蟲草,蛹體粉白色,長2.1 cm,中部直徑0.5 cm,子座褐色,從蛹的一端長出,長5.0 cm,基部直徑2.0 mm(圖2)。
4 北蟲草發生出草與外界環境條件的關系
4.1 發生出草與海拔高度的關系
豫南低海拔至高海拔山地均有發生,主要產地譚家河、浉河港、董家河三個山區鄉的大部分山地海拔高度為300~400 m;也有蟲草發生的高山區四望山、車云山海拔高度為700~800 m。
4.2 出草地段與土壤條件的關系
泡土、肥土,落葉多,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出草多,瘠薄黏重的黃泥土上很少出草。
4.3 出草與光照強度和通風透氣狀況的關系
西北坡、北坡比陽坡出草多,在強光下很少有蟲草發生,但在郁閉度很高的密林下,也很少有蟲草發生,這表明北蟲草的出草要求有一定強度的散射光和通風透氣性。
4.4 出草地段的植被特點
多在闊葉林下發生,茶園內也有發生,松林下很少發生。蟲草多發年份2005年調查,浉河港鄉一戶茶農,在約66.67 m2茶園內采挖蟲草700多條。
4.5 蟲草發生出草與氣象因素的關系
山民們認為,導致蟲草發生的主導氣象因素是冬春降雨量,若冬春干旱少雨,翌年春末夏初就會有蟲草大量發生,形成多發年份,否則就很少出草。
為證實這一經驗,我們查閱了2001年和2005年兩個蟲草多發年份的前3年和后3年的上年冬春降雨量和氣溫變化的氣象資料,結果顯示,1997—2008這11個年份中2001、2005兩個蟲草多發年份均表現上年冬春干旱少雨(表1)。
由表1可看出,11個年份上年冬春降雨量小的有3年,即1999—2000年、2000—2001年、2003—2004年,但翌年大量出草的年份僅為2001年和2005年,2002年雖大于常年出草量,但明顯低于兩個多發年份的出草量。據此分析認為,制約出草量的不只是降雨量,還應有其他因素,如寄主發生量等。
從出草與環境溫度的關系來看,李超研究提出北蟲草出草適溫為15~22 ℃[2]。我們查閱11個年份冬春氣象資料,結合當地北蟲草出草適期分析,11個年份冬春氣溫變幅擺動不大,春末夏初基本都在出草適溫范圍之內。據此認為,不同年份出草量相差懸殊并非是出草期氣溫的高低變化造成的,重要的是降雨量。
5 北蟲草出草疏密分布特點
結合山民采挖僵蟲和蟲草調查,其在地下多成點片分布,偶有成帶狀分布的。黃、白兩種蟲草入土深度不同,黃蟲草入土4~6 cm,白蟲草入土10~15 cm。
6 北蟲草寄主被感染形成僵蟲數量與翌年出草數量的關系
2013年12月21日在浉河港鄉四望山村調查,山民們反映,入冬以來,他們在山地挖出不少北蟲草尚未出草的僵蟲,并可看出有黃、白兩種,售價與蟲草接近,但翌年出草量卻很少。這表明寄主被感染入土僵死后,并非翌年都能出草。
7 北蟲草的采集利用
要掌握在適期內采挖。錯過這一時期,采挖過遲,黃、白兩種蟲草都會變得泡松,品質下降,山民稱之為“倒苗”。兩種蟲草的“倒苗”期不同,白蟲草晚于黃蟲草,即白蟲草出草后在自然界的保質期比黃蟲草長。因兩種蟲草“倒苗”期不同,收購價就拉大了差距:2005年,浉河港鄉山民在適采期內采挖,白蟲草1元·條-1,黃蟲草0.8元·條-1;同是2005年,譚家河鄉只因山民采挖偏遲,黃蟲草已有不同程度“倒苗”,售價降至0.3元·條-1,而白蟲草仍在保質期內,售價為1.3元·條-1。
蟲草采挖方法是,扒去枯草敗葉,可見蟲草子座露出地面,再將其全部挖出,及時曬干出售。譚家河、浉河港、董家河3個山區鄉調查,2001年蟲草大發生,群眾紛紛上山采挖,一般每人每天可采挖50~80條,多的達100多條。這年有客商4人,收購總量約有3 t;2005年產量比2003年少些,收購總量約有2 t。收購價黃蟲草3 000~3 850元·kg-1,白蟲草4 500~6 000元·kg-1。從山民收益來看,譚家河鄉調查,2005年盛發期20多天采挖收益每人一般在5 000~6 000元,多的達萬元。
與客商座談調查,在我國南北過渡地帶這一區域內,北蟲草產地不只局限在浉河區,還有信陽的新縣、商城,皖西的金寨,鄂東北的廣水、應山等地。在這一區域內,2001年以來收購總量約有8 t,總產值3 000多萬元。
8 結語與討論
豫南北蟲草寄主的感染是在夏季,冬季入土形成僵蟲,翌年春末夏初出草,適采期35~40 d。
豫南北蟲草多以鱗翅目幼蟲為寄主形成蟲草,也發現有少數山蟬若蟲出草,或蜂類成蟲出草,或鱗翅目幼蟲入土化蛹后出草。
豫南北蟲草在海拔300~800 m的山區均有發生;富含有機質的肥土、泡土出草多,黏重的黃泥土很少出草;坡向西北或北坡比陽坡出草多,郁閉度很高的林下出草少;出草地段植被多為闊葉林,茶園內也有發生,松林下很少出草;在豫南氣候條件下,冬春干旱少雨,翌年就會有蟲草大量發生,形成多發年份,常年春末夏初氣溫變幅擺動不大,與北蟲草出草適溫15~22 ℃基本是相符的。
采挖蟲草有黃蟲草和白蟲草之分,黃蟲草入土4~6 cm,白蟲草入土10~15 cm,據此分析,這種現象應是有兩種不同的寄主所形成的。
寄主被感染入土僵死后,并非翌年都能出草,能否出草還與其他因素有關,這是一個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問題。
根據冬春干旱少雨是北蟲草形成多發年份的這一特點,采集野生北蟲草分離出純菌種,人工飼養桑蠶、柞蠶或其他鱗翅目幼蟲作為寄主接種北蟲草,人為控制模擬冬春干旱少雨,研究出一套北蟲草仿野生栽培技術是有可能的[5]。
參考文獻:
[1] 張光亞.中國常見食用菌圖鑒[M].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 李超,高紅艷,劉巖巖.北冬蟲夏草瓶式設施化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J].食用菌,2013(3):54-56.
[3] 陳育,魏巍,余夢瑤,等.人工培育對蛹蟲草活性物質含量影響的研究進展[J].食用菌,2014(6):1-3.
[4] 夏鳳娜,胡惠萍,邵滿超,等.蛹蟲草菌種五種保藏條件的保藏效果對比試驗[J].食用菌,2010(5):30-31.
[5] 任大明,勞云云,李冬琦.人工蛹蟲草固體培養基蟲草素的分離純化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09(1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