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亮 張建建 賈于寧 侍書瓊
(1.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南京 210097; 2.南京郵電大學 江蘇南京 210003)
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與衰老是正常的生理過程。隨著年齡增加,人體內的骨量會不斷減少。隨著研究深入,發現除了運動、遺傳及免疫因素等,運動成為影響人體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有研究發現,骨密度與性別有一定聯系,不同性別骨量丟失情況也存在差異,其中男性中骨量丟失情況與年齡增長有關,而女性除年齡外,還與絕經有密切聯系,生活中適當運動可將骨密度現狀有效改善[2]。該篇文章主要研究了跆拳道運動對身體骨密度產生的影響,現綜述如下。
身體骨密度是皮質骨本身或者單一骨小梁礦物質密度。對身體骨密度造成影響的因素主要分為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當前大部分醫學研究學者認為身體骨密度主要受到兩者之間的共同影響,現將兩方面因素進行分析。
1.1.1 運動因素
運動是對骨密度造成影響的重要因素,其中運動種類、運動方式及運動時間均會對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有關研究指出,運動對人體骨量的主要影響是機械負荷對股骨頭的直接刺激作用以及肌肉運動對骨骼產生的擠壓力、拉力、剪切力等間接刺激作用[3]。另外還包括運動使鈣攝入量、營養、體內維生素D、日光照等增高等。除此之外,研究中我們發現運動不僅會使鍛煉者骨量不斷增加,還可將骨強度不斷增加。
1.1.2 體重因素
體重對身體骨骼是機械負荷刺激,各個部位所承受負荷不同會對骨密度造成不同的影響。調查發現,體重指數和骨密度呈正相關現象,其中體重大,人體髖部和腰椎部位的骨密度就會越高,出現骨質疏松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因此保持適當體重可減少骨質疏松等現象的發生。有研究認為,體重與骨密度和BMI有明顯聯系,其中體重指數的增加對髖部正常作用非常明顯,可減少人體髖部骨折現象[4]。
研究發現,不同人群之間的骨量存在差異的原因和遺傳有密切聯系。其中雙親有骨折史與旁系主要成員或者子女之間的骨量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骨質正常人群之間的骨密度與骨量受到遺傳調控。研究發現,遺傳因素中,對骨密度影響較大的因素VDR基因,達到75%以上[5]。其中絕對白人和絕對黑人之間的ER基因存在多種生態性。研究發現,種族之間骨密度也存在一定差異。當前和骨密度有關的主要候選基因包括雌激素受體基因、維生素D受體基因、芳香酶、降鈣素受體基因、腫瘤受體基因以及壞死因子、骨鈣素等。
跆拳道運動來源于韓國,作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共分為16個子項目。當前跆拳道運動憑借著諸多優勢正在全球范圍內發展。但在我國起步較晚,江蘇地區跆拳道運動發展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同時專業跆拳道以及娛樂跆拳道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缺陷,但本次研究結合多方面研究均證明身體骨密度與跆拳道運動有顯著相關性。
(1)跆拳道運動對不同年齡段骨密度的影響。因青少年骨骼處于快速發育生長時期,在當前期間對青少年進行適當跆拳道運動可促進兒童骨骼健康成長,并將峰值骨量有效提高。同時有研究認為,在兒童骨骼發展時期進行適當跆拳道運動練習可將峰值骨量有效提高,預防和減少老年骨質疏松發生。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指導兒童進行適當跆拳道訓練可將血液循環有效改善,保證發育期間的骨組織血液得到有效改善,加快骨膜塑建過程,同時還會保證骨結構出現良好改善,促進股骨頭發育,加快骨頭生長。同時研究發現,跆拳道運動運用在成年人中可使峰值骨量得到良好保持,將骨骼密度和強度有效提高。運動在中老年人群中則有預防股骨頭質量下降以及骨量丟失,延緩骨折和骨質疏松發生的作用。跆拳道運動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影響均不相同,但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均有一定作用,對骨骼發展、發育、保持等有良好作用,但運動強度負荷絕不能超過人體所承受的能力。
(2)跆拳道運動負荷對身體骨密度的影響。該研究發現,短期、輕度跆拳道運動對骨密度影響不大,但中強度的跆拳道運動可將骨密度顯著增加,將骨韌性以及骨強度提高,高強度跆拳道運動不會使身體骨密度產生變化。有醫學研究將90例大學生分為3組,分別實施輕度跆拳道訓練、中強度跆拳道訓練以及高強度跆拳道訓練,研究后發現,過度負荷跆拳道運動使骨密度降低,這說明高強度跆拳道訓練會對骨生長造成不利。有研究認為,高強度跆拳道運動在短時間內可對骨骼生長良好刺激,將骨密度提高,但是長時間高強度運動骨密度會降低,因此建議高強度跆拳道運動應良好把握運動時間,并且運動過程中加入相應間歇時間,從而促進骨密度良好發展[6]。
(3)跆拳道運動時間、頻率對骨密度的影響。跆拳道運動負荷、運動項目都會對骨密度造成一定影響,但運動時間、運動頻率也會對身體骨密度造成相應的影響。研究發現,經常進行跆拳道運動的人群骨質指數明顯高于不進行跆拳道運動人群的骨質指數。研究證明,維持較高骨量以及將骨量丟失減少,必須要堅持跆拳道運動鍛煉,因通常骨塑建和骨重建的周期在4~6個月之間,跆拳道運動使骨量增加的時間通常在一年以上。跆拳道運動型月經失調會導致女性骨密度不斷降低,月經失調與運動持續時間、運動強度等有密切聯系。運動時間越長、強度越大,月經失調發生率就會越高。所以日常生活中鼓勵居民堅持有規律、有計劃的運動,對減少骨質丟失有良好作用。當跆拳道運動持續時間和運動負荷超過正常值時,小梁骨骨量以及皮質骨均會出現減少,因此跆拳道運動要保證相應的運動頻率、運動時間。
研究發現,跆拳道運動時間、負荷、頻率均會對身體骨密度產生一定影響,并且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影響均不相同。隨著我國測量骨密度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研究中對骨密度的研究正呈微觀方向發展,使骨密度的相關理論知識不斷完善和豐富。跆拳道運動是目前一種比較時興的運動項目,在陶冶情操、修養身心及增強體質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根據該研究的結果顯示跆拳道運動對于改善人體骨密度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于防治運動損傷、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均有重要的意義,是一種值得普及與學習的運動項目。
[1]譚克理.不同專項運動訓練對男大學生運動員骨密度的影響[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8(6):721-724.
[2]秦朗.運動對骨密度的影響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0):1886-1887,1889.
[3]呂長生,李仲明.兩種不同專項運動對人體骨密度的影響[J].體育師友,2012,35(4):63-64.
[4]呂曉紅,聶文良.絕經期女性身體成分及骨密度變化的追蹤調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10-12.
[5]黃雅雯.運動對骨密度的影響分析[J].西部醫學,2012,24(8):1591-1592,1595.
[6]吉玉良.退役運動員體成分與骨密度的關系[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23(10):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