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迪 陸春紅
(南京農業大學體育部 江蘇南京 210095)
在當下整體社會大環境中,人們逐漸認識到鍛煉之于健康的重要性,因而休閑體育項目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喜愛。高校是為國家與社會培養人才之所,更要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讓其具有強健的體魄,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需要高校體育教學者進行有目的的培養。休閑體育以其獨特的娛樂性、休閑性、自由性更容易受到學生的喜愛,從休閑體育入手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勢必事半功倍。因此,對高校休閑體育的課程建設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休閑體育之于傳統體育的最大區別在于“休閑”二字。休閑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方式使得人們能夠得到放松、感受到歡愉。而休閑體育這個概念最早則由較為發達的日本、美國等國家提出,發達的經濟基礎促使人們對生活方式進行思考與變革,從而使得傳統的體育逐漸形成了可以讓人們的身心皆可以得到放松的休閑體育概念。
在我國,休閑體育最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于光遠先生提出,他認為,休閑體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玩”,這種“玩”既要滿足人們對與增強體魄的需求,又要達到放松生活、為生活增添文化與品味的目的。于光遠先生提出這個概念的時期,中國社會正處于僅僅重視競技體育而對普通大眾的體育、游戲無人問津之時,這個概念在當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時的中國經濟不發達,人們對于精神生活仍然缺乏探索意識。而現今階段,中國社會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人們對與娛樂、休閑的需求日益增加,此時,普及休閑體育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作為現代的一種休閑與生活方式,休閑體育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在這種大環境之下,作為培養高等人才基地的高校,應當積極轉變傳統的高校體育教育教學觀念,融入到社會大環境中,激發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熱愛與激情,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從而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讓學生在畢業之后仍然能堅持鍛煉,強健體魄,從而更好地為社會與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休閑體育在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其寓教于樂的教育思想是傳統競技體育所缺乏的,也是當下高校體育教育所需要的。
在高校的整個教育教學體系中,體育教學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其也是學生在大學階段所能學習體育知識、培養體育技能的重要途徑。我們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趨向于凸顯體育的競技性,從而在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一定的壓力,有的學生由于技巧不成熟等原因很容易就對某個體育項目產生一些畏難心理,從而逃避進行體育鍛煉,不利于其樹立終身體育觀念。而休閑體育則具有時尚性與休閑性,更容易受到高校學生的歡迎,從而讓這些年輕人在進行鍛煉的過程中得到技巧上的提高與精神上的放松,對其身心健康皆大有裨益。休閑體育是一種新型的體育教學理念,其充滿活力的內涵與青年學生的性格特征相吻合,因此,很容易與學生之間產生共鳴。
除此之外,不同于其他階段的教學工作,大多數高校學生在結束這一階段的學習之后就要離開校園走向社會,可以說,高校的教學很可能是學生進入社會前的最后一個完整的學習階段,因此,高校的教學活動對于學生而言是尤為重要的。當今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有技術有知識的人才,還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與處事準則,休閑體育是促進學生之間進行相互交流的良好渠道,學生可以在進行休閑體育的過程中尋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人際交流的鍛煉,感受到社會的集體氛圍,在這種愉悅的精神狀態下,學生更容易形成積極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有助于其形成健康開朗的人格,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與終身發展皆有所幫助。
近年來,國家教育部門對高校體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指導思想已經變為“以人為本,健康第一”。這意味著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需要進行變革,體育的競技性需要減弱,而休閑性需要得到加強。“以人為本”即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喜歡上體育運動,從而使得體育得到全面的推廣,逐漸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學生接受是其首要條件。“健康第一”則是指體育運動的項目與強度要與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相適應,不能由于強度過大對學生的身體造成損傷。休閑體育恰巧可以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對于學生而言,易于接受,可供選擇的余地也大,運動強度也適中,因此,這是一種十分恰當的運動休閑方式。同時,在高校中大力推廣休閑體育理念,也能夠為其在社會中的發展創造條件,高校學生在畢業后,很可能就會成為休閑體育的倡導者與傳播者,這對于提高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在筆者多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現今高校大多實行體育課程自選的制度,學生往往比較偏愛較為時尚與輕松的體育項目,而一些傳統項目卻往往鮮有問津,這給我們高校體育教學者的啟示就是,要根據學生的需求開設體育課程,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真正全身心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休閑體育的項目大多受到學生的歡迎,因此,其更適合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展開。
傳統的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較為重視,以競技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體育訓練,這種教學模式不夠靈活,已然無法適應當下的學生的要求。當下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觀念與生活方式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體育教學的目的已經不僅僅是向學生灌輸體育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讓學生在高校學習階段形成一種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從而為其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服務社會,建設國家,開創未來。作為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不能僅僅著眼于一時的教學成效,而要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入手,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用有遠見的目光去看待對學生的教育,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休閑體育在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上有著明顯的優勢,學生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入手,從而逐漸對適應體育運動,習慣體育運動,最終將其變為生活的一部分。
雖然休閑體育自身有著休閑性、娛樂性、時尚性等諸多優勢,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發揮其這些優勢,還需要通過教學者以豐富的教學形式實現,讓學生從思想意識上先接受體育運動,而后再積極投身于體育運動的實踐過程,從而形成穩定的運動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學者可以先向學生對新的體育項目進行介紹,了解學生感興趣的項目之后再對特定的項目進行深入講解,而后不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與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掌握相關項目技巧的同時接受休閑體育的理念,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合適的體育項目選擇是進行成功體育教學的第一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場地、經費、人員等限制,許多項目往往不適合在本校開展。基于這一現狀,高校體育教學者在選擇休閑體育活動項目時應當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先了解本校的限制性因素,而后選擇適宜本校開展的項目,向學生進行介紹,再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選擇最受學生歡迎的幾個項目,從而最終確立教學項目。例如,在北方較為寒冷的地區,可以選擇諸如滑雪、滑冰等項目,趣味性與可行性并存;而對于南方較為溫暖的地區而言,滑雪、滑冰等項目則很難找到合適的場地,此時,就可以針對當地特性,選擇游泳、水球等項目。這些項目的選擇都是基于實際情況而定的。同時,相較于傳統的體育項目,這些項目更為新穎,很容易就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這些項目中來,融入到大自然的環境中去。對于一些設備要求簡單的項目,也可以有選擇性的開展,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改善與創新,例如改變賽制,使得運動更具有趣味性;改變競賽時間與場地規格,使得運動更適合在當地開展等等。總之,沒有所謂最好的項目,只有最受歡迎的項目與最合適的項目。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要想順利開展,都必須具備一些設施上的要求,在高校中要開展休閑體育教學,必要的設施建設是必須的,學校可以根據本校的情況進行合理恰當的安排,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供設施保障與物質保證,讓學生在愿意參加運動的時候有地方可去,休閑體育運動項目大多比較新穎,對場地與設備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攀巖、滑雪、游泳等,都需要一定的場地才能充分開展,否則,空有理論無法實踐將會成為高校體育教學的一個遺憾。在場地建設的過程中,合理的設計與改造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攀巖的設施建設,可以利用已有的墻面條件,加以適當的改造,既節約經費,又提高了學校場地的利用率,一舉多得。
在當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教學者,教學者是引領整個教學過程的人,因此,要讓休閑體育能夠在高校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學校必須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者的專業素養與教學水平,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師資基礎。當下,許多高校中的體育教學者仍然是接受傳統體育教育成長起來的,要讓其突然適應新的教學模式難免會有所不適應,因此,校方要定期組織教學者進行培訓與學習,讓教學者保持新鮮的思想,走在教學大趨勢的前沿。同時,作為高校體育教學者,也要加強與外校教學者的交流,促進思想的更新,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從而更好的促進高校休閑體育課程建設。
總而言之,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休閑體育教學已成為大勢所趨,其應當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融于更多的高校體育教學理念中。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注重考慮學生的需求與時代的趨勢,不能閉門造車。當下,休閑體育在高校體育的發展中尚且處于萌芽階段,這需要更多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給予足夠的關注與重視,積極更新傳統教學觀念,轉變教育模式,提高自身教學水平與專業素養,立足與學生的終身發展,以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為教學目標,與學生共同探索新的體育項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得到身心的放松,從而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素質教育。現今階段,休閑體育的發展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掌握了恰當的方式方法,其發展速度將會是可觀的,為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也將是可觀的。
[1]劉芳.我國休閑體育專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2]潘淑龍.上海市休閑體育人才需求狀況及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1.
[3]馮蘊中.我國休閑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4]邱宗忠.山東省普通高校體育院系開設休閑體育專業的可行性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5]么明芳.天津地區開設休閑體育專業的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0.
[6]郭恒華.天津高校體育專業開設休閑體育方向課程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9.
[7]邵玉輝.美國大學休閑專業課程設置對我國的啟示[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8]吉建秋,陳穎川,周強,等.休閑文化傳播對大學生閑暇體育行為的發展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1):52-55.
[9]車毅.高校體育如何應對21世紀的體育休閑時代[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8):99-101.
[10]唐曉彤,梁若雯.論規范休閑基礎上的高校休閑體育教育[J].浙江體育科學,2011,33(2):88-91.
[11]趙龍,徐玖平.論運動休閑在高校中的意義及其拓展[J].四川體育科學,2003(2):52-54.
[12]俞金英.運動、健康與休閑: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的方向[J].體育科學研究,2010,14(1):103-106.
[13]李云,羅康榮.運動休閑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78-81.
[14]馮蘊中,賈文彤.休閑視野下我國休閑體育專業建設的思考[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1(3):38-42.
[15]黃天宇,馮巖.我國體育院校休閑體育專業開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3):82-8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