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驊磊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1)
城鎮化進程與公共體育的生態建設
王驊磊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1)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表明我國“城鎮化”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作為“人-社會-體育-自然”和諧發展的公共體育生態建設,在城鎮化進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該文通過對城鎮化和公共體育生態建設內涵特征以及城鎮化進程對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的影響進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城鎮化進程中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的對策。
城鎮化進程 公共體育 生態建設 對策
隨著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不斷深入實施,作為“人-社會-體育-自然”和諧發展的公共體育生態建設,不僅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公共體育服務層次、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內在需要。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為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對城鎮化和體育生態建設內涵和特征有新的認識,既要積極搶抓機遇,又要科學應對挑戰,努力推動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1.1 機遇分析
1.1.1 城鎮化為公共體育生態建設提供有利條件
促進“人-社會-體育-自然”四者之間和諧相處、協調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是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的重要目標。李克強總理在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考察調研時指出: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要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路子,著力提高內在承載力,不能人為“造城”,要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讓農民工逐步融入城鎮;要為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提供市場,實現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公共體育生態建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離開了城鎮化的平臺和載體,公共體育生態建設也就無從談起。“集約、節能、生態”是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路子,同樣也是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的新路子,因而新型城鎮化為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
1.1.2 城鎮化為公共體育生態建設創造思想基礎
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的“社會生態性”和“價值生態性”特征以及公共體育的公共服務特征,決定了公共體育生態建設具有社會性、公共性、大眾性、文化性、生態性等諸多性質。這就決定了公共體育生態建設,既要體現政府作為,又要體現社會環境,更要體現大眾意識,同時還要體現和諧發展,這四個方面構成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的“有機體”,四者不可偏廢。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必將使我國的社會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大量“農民”向“市民”轉化,將使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重要變化,人們對物質文化的追求將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體育意識”顯著增強,必將為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創造堅實的思想基礎。
1.2 挑戰分析
1.2.1 人口城鎮化滯后阻礙公共體育生態建設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持續推進,三十多年來,我國城市空間不斷擴大。據權威數據測算工,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2.6%,但我國人口城鎮化卻嚴重滯后于空間城鎮化,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5%,我國有2.6億“農民工”因城鄉二元結構無法享受到與城市居民的同等公共服務。人口城鎮化滯后于空間城鎮化,不僅嚴重的阻礙了我國城鎮化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更阻礙了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
1.2.2 小城鎮體育環境制約公共體育生態建設
我國的新型城鎮化是大型城市、中等城市、小型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根據1993年發布的《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中所定義的,小城鎮指除設市以外的建制鎮,包括縣城,它介于城鄉之間,地位特殊,是連接城市與農村的紐帶,它既能促動城市的發展,又能輻射至農村,從而帶動農村的發展。我國成功舉辦奧運后以后,體育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城市體育意識、體育場館、體育設施等都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我國小城鎮體育環境還十分薄弱,不僅缺乏體育意識,而且由于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根本無法滿足人們的公共體育需求。
1.2.3 城鎮化資金瓶頸影響公共體育生態建設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必將研究制定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投入機制,既要加大政府投入,又要動員社會資本投入,“多元化”投入機制將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但資金仍然是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瓶頸。由于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的“公共服務”性質,必須以“政府投入”為主,而公共體育生態建設作為我國公共服務的組成部分,目前并沒有納入“社會保障”范疇,因而國家對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的投入將受到制約,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將是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的根本出路。
2.1 制定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發展規劃
十八大以來,中央對新型城鎮化形成漸趨完整的戰略表述,定調“要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公共體育生態建設是我國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國家在大力推動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要把公共體育生態建設作為重要領域和重點環節予以考慮,在制定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以及政策措施過程中,也要把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納入規劃和政策體系當中。國家體育行政主管部門也要搶抓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機遇,研究制定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專項發展規劃,明確指導思想、發展目標、發展原則、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確保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2 創造公共體育生態建設良好環境
營造體育生態環境,是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的“助推器”,對于促進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科學、健康、持續發展具有思想支撐、輿論保證、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加強公共體育生態文化宣傳,積極引導廣大人民群體樹立“生態體育”理念,積極引導人民群體了解生態體育、參與生態體育、享受生態體育,形成良好的公共體育生態建設氛圍。要正確處理好新型城鎮化建設與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的關系,在城鎮規劃、開發和建設過程中,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公共體育空間、場館、設施建設,短期內無法開發建設的也要預留空間,為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創造條件。
2.3 完善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管理體制
李克強總理在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社會的關系。就是市場能做的就讓市場去做,社會可以做好的就讓社會去做,政府管好自己應該管的事情,讓市場發揮應有的作用,激發更大的活力,這樣才能形成經濟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公共體育生態建設作為我國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以及各級政府在我國新型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應進一步轉變政府管理體育事業的職能,既要積極發揮政府作用加大公共體育事業投入,又要建立“多元化”公共體育生態建設投入機制,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推進公共體育事業以及公共體育生態建設,國家則重點在制定宏觀政策、加強組織協調、強化市場監管等方面狠下功夫。
2.4 健全公共體育生態建設運行體系
公共體育生態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絕不是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做好的事情,必須搶抓我國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有利契機,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體育生態建設運行體系。國家政策研究部門以及體育專家和學者要進一步加強城鎮化進程中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理論和政策的研究,著力提升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的科學性和持續性。要加強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統籌管理機制建設,建立體育、教育、交通、城建、文化、衛生等部門的聯動機制,形成公共體育生態建設強大合力。要適應我國新型城鎮化的需要,加強公共體育科技研發力度,大力培養公共體育人才隊伍,加快培育公共體育生態建設中介組織,著力解決城鎮化進程中公共體育產品缺失問題。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加速推進,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既迎來發展機遇又面臨新的挑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著眼于推進新型城鎮化、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搶抓新型城鎮化給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和不利因素,以新型城鎮化為依托,制定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發展規劃,創造公共體育生態建設良好環境,完善公共體育生態建設管理體制,健全公共體育生態建設運行體系,努力推進我國公共體育生態建設步入科學、健康、持續發展軌道,為我國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建設發揮公共體育的應有作用。
[1]成聰聰.生態化體育核心價值觀確立的基本原則[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4):24-26.
[2]成克峰.小城鎮公共體育設施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9):164.
[3]盛廣耀.新型城鎮化理論初探[J].學習與實踐,2013(2):13-18.
G812
:A
:2095-2813(2015)05(b)-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