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能
【摘要】在職業素養培養導向下,中職語文教學應該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為教學目標。因此,通過語文教學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文字積累、語言或書面表達、理解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從而讓學生在實際的職業工作狀態中能夠具備職業能力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職業素養;中職教育;語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當下中職教學主要以實用性的職業化教學為導向,其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在校期間各學科的教學應該都以此為目的,而不是以學科研究等方向發展。而作為非主修課程的中職語文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在教學效果上缺乏有效提升,因此需要進行有效的改革來提升教學的實際意義。
一、中職語文教學意義與現狀
中職語文課程并非職業教育的主修課程,因此并沒有得到學校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同時中職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深厚的語文學科功底,甚至在相關學科修養上缺乏一定水平。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同時學習的狀態也較為缺乏,因此面對刻板的教學內容,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中職學生為社會群體的弱勢群體,他們在學習能力和家庭環境上缺乏較好的狀態,他們沒有社會生存的充分競爭力。他們寄希望通過中職教育來儲存進入社會的能力,甚至其中部分群體對于自身未來和職業較為盲目,缺乏堅定的目標和清晰的認識,即便進入社會也處于較為弱勢的群體。他們在人際交往、溝通表達、信息理解上都缺乏足夠的能力,從而抑制了他們在專業上提升的速度。但是在目前的中職教學中,人們普遍忽視了語文教學在中職學生教育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中職教育并不是單純地教授技術,需要學好技術還需要各種綜合素養做配合。同時在未來社會發展中,職業化也是需要個人有綜合能力素養,缺乏扎實的語文能力功底的純技術學習和操作是缺乏發展動力的。職業教育不能單純地看作狹義的職業課程教育,職業能力是個人社會綜合生存與適應能力的集合。要想培養高素質的職業化學生,就應該對各學科進行重視,提升綜合素養,從而幫助學生在專業技術能力上有更高的發展。
二、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方法
(一)重視基礎文字功底
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對基礎的文字、詞語做扎實積累,在課程教育中要豐富相關知識,做循序漸進的蓄積。但是,由于學生對單純枯燥的基本文辭學習缺乏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應該配合相關優秀而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做聯合教學,不能單純孤立地做基本功訓練。同時針對學生漢字書寫能力較差的現狀進行錯別字修改,漢字規范書寫教學,并以系為單位進行漢字聽寫比賽,并和各自的專業術語和詞語相關,如醫學系、商業、工業、農業等。主要是通過各種豐富活潑的競賽或者趣味方式做文字功底的積累與訓練。
(二)強化學生理解、思考和表達能力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有充分理解、表達和思考能力。在現實社會的職業工作和生活中,人們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去吸收信息,提升自我,或者需要人際交往、工作理解與匯報等環節。因此,語文教育可以針對現實生活和學生所學習的專業情況做針對性的理解、思考和表達能力學習訓練,讓學生通過實際案例的文章、表達案例進行理解訓練,這種理解包括提升學生對復雜詞匯和語境的理解、表達核心意思或者多層次含義的理解等,讓學生能夠有效而全面地理解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不同信息,準確地判斷與吸收信息。對于不同的信息,要引導學生學會形成自身的思考,這種思考可以是面對社會種種問題的分析以及評判的能力。這種思考能力需要訓練學生通過不同角度理解問題,通過不同的角度做判斷以及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表達能力訓練分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表達能力可以通過話題來進行辯論賽,或者通過話題作文來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也可以通過實際情景模擬來訓練學生實用寫作能力。實用寫作可以訓練學生求職信、工作報告等實用性文章的書寫。口頭表達也可以模擬學生求職、工作會議、矛盾調解的情景訓練。
在理解、思考、表達等能力的訓練教學中,也要積極地提供相關能力的技巧學習。不同的能力應該告知學生能夠針對不同的環境、不同人物、不同時間、不同性格等各因素做區別對待,讓學生清楚地明白在語文能力提升中需要關注到相關聯的多種問題,無論是理解、思考和表達,都是需要一定情景環境的,應該放在特定的綜合條件下操作,讓所操作的工作能夠符合相關情景,達到適宜的效果。例如在正式工作環境中,語言表達應該莊重,可以偶爾有趣味性的搞笑語言,但是需要關注到尺度,不可運用粗暴低俗的表達方式,應該提升自身的表達趣味;在不同性格人群的交流中,應該充分地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做到尊重對方,不可做刺激與冒犯對方的表達,不能自說自話,避免以自我興趣為中心的做表達溝通。
(三)關注學生興趣點,豐富教學形式與內容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學老師不能因為自身覺得教學內容重要而強制性地灌輸給學生,應該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感受,盡可能地貼近學生興趣來傳輸教學知識,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形式上可以豐富形式,例如進行多媒體設備,將具有趣味性的影像或者優秀的文章做教學內容,不僅可以讓內容更加豐富有趣,同時也可以加快課程教學速度,此外有效地豐富課本教學資料的局限性,讓教學內容與時俱進,較好地貼合學生的關注點和社會熱點話題。教學中可以建立更多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文章欣賞中可以配合一定音樂或者相關影視資料來觀看,讓學生對相關內容有充分直觀的感受。課堂教學也可以進行辯論會、主題話題討論、情景模擬反應等,具體的形式可以豐富多彩。日常可以充分地與學生做溝通,了解學生關注的話題、興趣愛好等,同時也可以吸取學生對教學的想法,貼合學生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設計。
三、結語
中職語文教學雖然不是主修課程,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視其教學的意義,要充分地圍繞職業化教學為中心,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提升自身職業技術學習效果和社會競爭力。充分地關注教學效果,強化有效教學,避免單純的滿堂灌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地愛上語文學習,積極地提升自身語文學習效果和能力。培養學生在專業技術上具有實用性的同時,也要做到在理解、表達和思考能力上達標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少龍. 構建以培養職業素養為目標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J].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1).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