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
【摘要】受應試教育的束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把考試分數(shù)作為衡量教學效益的主要手段,而對于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課外閱讀,被逐漸地拋棄或者淡化。語文教師深入領會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立足學生學情和學科實際,加強科學指導,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課外閱讀的效果,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課外閱讀;閱讀效益;經(jīng)典閱讀;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階段要達到不少于145萬字的閱讀量。這對于缺少課外閱讀的小學生來說是一項不簡單的學習任務。另外,我國素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美稱和論斷,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和語文實踐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面,從增加學生閱讀量入手,倡導“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現(xiàn)代閱讀理念,從閱讀整本的書入手,鼓勵學生立足教材,拓展視野,自主選擇閱讀文本。
一、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一)課外閱讀對青少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奠基作用,正如赫爾曼
黑塞的預言:“有的人一生中只讀過十來本書,卻仍然不失為真正的讀書人。”對于處于認知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更為明顯。縱觀當前影視文化對青少年課外閱讀沖擊太大的現(xiàn)狀,專家呼吁:“感性的快餐式閱讀永遠不會積淀出文化,構建出青少年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就不曾受到真正的教育。”閱讀課外書籍可以改變心智,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尤其是春風化雨般的文學閱讀,可以全面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在名著閱讀的過程中和杰出先賢智者對話,發(fā)現(xiàn)和規(guī)劃學生自己的生命軌跡。因此,指導小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經(jīng)典名著可以內(nèi)化人文精神,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追求目標,優(yōu)化人格內(nèi)涵。
(二)有效指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凡是學富五車的優(yōu)等生,無一不是學富五車的學霸。從知識容納和消化的過程中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閱讀量大的學生,總會把課堂上或者是課外學到的任何知識點納入原先固有的知識體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可見,小學生課外閱讀量越大,學習新知識就越容易。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搞好課外閱讀是解決學生負擔過重的重要手段。
(三)科學指導小學生展開課外閱讀可以極大程度上開發(fā)學生智力,尤其對于學困生更為明顯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可以得知,學困生大部分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對新知識點的領會、理解和記憶存在困難。按照目前的教學方式,都是按照教學進度計劃按部就班進行。學困生對舊知識點還沒理解,新知識就來了,久而久之,出現(xiàn)學習困難。在學習進程中遇到困難越多,就急切地需要通過擴大閱讀量來彌補,家長和老師越是控制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把學生禁錮在教科書里。當然,對于學困生的課外閱讀也要科學指導,不能粗放經(jīng)營、盲目閱讀,要在語文教師的精心科學指導下有序展開。
二、如何提高課外閱讀效益
(一)重新認識課外閱讀,找準語文課外閱讀的目標定位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應關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問題。一般來說,在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時,教師自身要對語文課外閱讀的基本閱讀規(guī)律胸有成竹,初始階段閱讀起點要低一點,閱讀要求要嚴一點,閱讀形式要變新穎,多以鼓勵性評價為主。二要關注閱讀的范圍。按照新課標對課外閱讀的具體目標要求,語文老師要指導和幫助小學生制定合理有效的課外閱讀計劃,鼓勵學生實施閱讀,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必要內(nèi)容。另外,學校圖書室要積極補充與時俱進的課外閱讀書籍,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書源,班級內(nèi)可以建立班級圖書角,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利用計算機教室開展網(wǎng)絡閱讀,有效利用一切可以閱讀的課外語文資源,發(fā)展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拓展閱讀視野。三要關注閱讀習慣的訓練和培養(yǎng)。要循序漸進地選擇不同類型的課外讀物,認認真真地品讀,不可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在閱讀的時候要控制閱讀時間,不能憑著興趣想讀就讀,不想讀就不讀。每次讀書固定閱讀量,有計劃地讀并保持正確的讀書姿勢,認真細致地寫好閱讀筆記。
(二)提倡經(jīng)典閱讀實踐活動,提高課外閱讀實效
語文老師在課外閱讀中應向?qū)W生推薦一些適合心智水平的課外讀物,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實現(xiàn)快樂閱讀、經(jīng)典閱讀,幫助學生了解生活的讀物,包括家鄉(xiāng)的地域文化、人文資源等。在我們地區(qū)主要使用的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課文中有很多課文都是名家名篇,語文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要花大氣力引導學生走進。品味原著,更加倡導學有余力的學生讀整部作品。在閱讀方法指導中,讓學生在閱讀經(jīng)典中學會閱讀,如瀏覽性的泛讀、探求性的速讀和賞析性精讀。具體來說,可以引導學生重點地選擇相關聯(lián)或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jié)進行精讀,品味好詞佳句,體會深遠內(nèi)涵,揣摩布局謀篇。
(三)實施多元評價,呵護閱讀童心
為保證課外閱讀質(zhì)量,使學生長期保持課外閱讀興趣,很有必要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多元評價或動態(tài)評價,在賞析交流中評價,在成果展覽中評價,在話題辯論中評價。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每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都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可選擇爭議性話題,讓學生圍繞話題開展評論,滿足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的交際性情感需求,提供表達自己讀書收獲的機會,為教師評價學生閱讀效果提供了鮮活、生動的素材。
(四)各門學科聯(lián)動,構建大閱讀的理念
課外閱讀不單是語文教師的事,也是所有學科教師的共同使命,各個學科的教師應善于推薦相關讀物,并精心組織和指導學生閱讀,擴大他們的智力背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兒童時期所讀的作品往往能夠影響一個人一生中對待閱讀的態(tài)度。”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可以讓孩子們拓寬視野,提升品位,擺脫庸俗,實現(xiàn)高雅人生。
參考文獻
[1]孫麗維.小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2]代利利,李經(jīng)山.透視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三重”現(xiàn)象[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4)
[3]鐘仁伏.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分析[J].湖南教育,2003(16).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