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靜和
【摘要】影視藝術被認為是現代科技與傳統藝術的聯姻,是所有藝術種類中最年輕的藝術形式。它既有包羅萬象的文化內涵,又有豐富多彩的視聽語言,不僅能夠感染人們的內心世界,更能啟發思考。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地使用影視資源,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真正地受到美的熏陶。
【關鍵詞】影視藝術;語文課堂;有效整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學科工具性、人文性相統一這一特點,使其在教學中不但注重基本讀寫技能的培養,同時也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新課標中更提出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目標。這些特點如果和藝術教育恰當地結合起來,無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視作為一種大眾藝術,以其綜合性、視像性、情感性等特點受到人們的歡迎。充分利用影視藝術的特色為語文教育服務,發揮其獨特優勢,不但豐富了的教學資源,拓寬了教學途徑,還有助于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符合新課標關于“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隨著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日趨成熟,影視藝術走進語文課堂的道路也變得越來越通暢。那么,怎樣使影視藝術與傳統的語文教學科學有效的整合呢?
一、激發情感、引起共鳴
優秀的影視作品往往通過引人深思的主題、豐富多樣的視聽語言等達到渲染情感的效果。中學教材中選入了大量的中外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大都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想把作者的認知、理想傳達給學生,使學生自覺地接受,就必須讓學生產生相同或類似的情感體驗,學生的情緒受到了感染,內心產生了共鳴,才能真正地貼近作者的內心世界,進而有可能將其內化成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創設情境,營造氛圍,以利于學生受到熏陶感染,與作者的情感世界達到一定的契合。然而,一味地講解分析,不僅煩瑣枯燥,還會肢解文本。這時教師不妨把相關影視資源引入課堂,發揮其獨特優勢,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執教《我有一個夢想》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指導學觀看《湯姆叔叔的小屋》片段。該片改編自同名小說,充分反映了美國奴隸制度下黑人的悲慘生活。學生沉浸在影片跌宕起伏的情節中,會對美國過去這段罪惡的歷史有更深一步的感受,激起學生對黑人不幸命運的同情,同時體悟到馬丁·路德·金無畏不屈的獻身精神,更能感受到平等、自由、民主作為人類永恒追求的意義所在。
二、加深理解、豐富經驗
現代中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生活閱歷等的制約,很難對一些年代相對久遠的課文內容理解到位。特別是對于一些特殊年代特殊的歷史事件,中學生在缺乏相關認知的情況下,難以形成自己的評價與觀點。這時,就可以利用影視資料,豐富背景知識,補充不足,連接學生與文本之間時空的隔閡。優秀的紀錄片能夠真實地反映歷史,記錄過往,具有重要價值。例如在講解《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觀看紀錄片《大師》中關于聞一多的片段。通過紀錄片中對聞一多生平的回顧、相關人員的采訪,使得學生對聞一多的生平事跡有更好的了解,這時再講解課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講解《親愛的爸爸媽媽》一課時,學生們離那段殘酷的歷史太過遙遠,初中教科書上也只是語焉不詳的段落,所以學生缺乏相關的歷史知識。我們可以把電影《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和《辛德勒名單》來做一個對比觀看。這兩部片子都真實再現了那段殘酷黑色歷史,且影片中反映出了日德兩國政府對待戰爭不同的態度,正與課文的內容相呼應,非常有助于學生了解事件,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對比分析、發散思維
影視與文學有著天然的親緣關系,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影視文學也被認為是一種新興的文學樣式。但是,這兩者在表達及欣賞方式上也存在著很大差別。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影視作品免不了一些改動之處,常常會引起人們的爭議與質疑。而我們的教育不僅僅是傳播知識,更要注意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觀察力、想象力等等。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巧妙地借助這兩者的特點來分析對比,發散學生思維,培養敢于批判、勇于質疑的精神。在講解《林黛玉進賈府時》,我就引用了電視劇《紅樓夢》的相關片段,圍繞鳳姐這個人物形象,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意見。令人意外的是,雖然這版《紅樓夢》電視劇堪稱經典,學生們還是對這個版本的王熙鳳提出了很多意見,認為演員雖然演技不俗,但相比原著總是少了一點點氣韻,也沒有留給觀眾很多的想象空間。學生們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設想如果自己是導演會怎樣處理,自己是演員會怎樣表現,充分發揮出了積極的創造力。
四、感受語言魅力、練習口語
新課標中特意強調了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我們的教師在實踐中也越來越重視這方面的訓練。影視作品的特點使其在這方面有著獨特優勢,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選擇影視資料時,我們要特別注意要根據特定的目的選擇不同的資料。現在有一部分中學生普通話尚不能說得很標準,教師根據這個特點可以選一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電影,例如《高山下的花環》等,或者是中央電視臺制作的紀錄片等普通話相對發音標準的影視作品,讓學生進行跟讀、模仿練習。
在如今影視文化繁榮發展的今天,把影視資源引入課堂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語文教師也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適當掌握一些影視藝術的相關知識。我們在實踐中應大膽嘗試,不斷發掘影視藝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契合點。但要始終謹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始終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在實踐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教學的現實基礎逐步推進,切不可一味追求“新”“奇”而本末倒置。只有這樣,才能使影視藝術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董建,馬俊山.戲劇藝術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鄭剛.語文課堂上如何高效利用影視資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14).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