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海莎
【摘要】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師生課堂交流最為重要的方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教學的效率與水平,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節語文課程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日本教育學家齋藤希波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在教學中,“問”的確非常重要,問題提得好,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進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使學生在提問中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高度重視課堂提問的重要性,突破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提問中的一些局限和短板,科學設計問題,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一、突出學生地位,體現教學公平是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基礎
新課標確定了小學語文教學應是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這對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提問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主要采用三種模式:“師——生”模式、“生——師”模式、“生——生”模式。無論是這三種模式中的哪一種模式,都要求小學語文教育者不能再像以往教學一樣,采取“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方式進行教學。小學語文教育者要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就必須將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公,關注學生的感受,了解學生的需求,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如《美麗的小路》這篇課文,小學語文教育者若要進行有效的提問,便不能像以前那樣在課堂伊始就直接講述課文內容,阻斷學生的想象力,剝奪學生的話語權。遵照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教育者在講述這篇課文時,可以采用問題導入法,比如讓學生談談他們心目中美麗的小路,先拋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如此,一則可以吸引學生在剛上課時較為分散的注意力,更快地進入課堂環境,二則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促使他們參與課堂回答。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體現教學的公平性,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問題中來,提升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更積極更主動地掌握所學知識。有效提高課堂提問效率。
二、提高問題質量,控制提問數量是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關鍵
好的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說,問題問得好,學生便樂于參與到課堂問答中,學習知識也就更積極更主動。那么,如何提出好的問題?這要求小學語文教育者在教學準備中付出極大的心血。不僅需在課前做足功課,根據教學任務,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來科學設計問題,還需結合受教育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各個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來總體把握問題。一位有經驗、優秀的小學語文教育者提出的問題一定是能夠面向全體學生,有層次有重點,且難易結合的問題。他的問題既包含幫助學生復習舊知、組織教學、烘托氣氛等內容,也包含分析課文、評價課文、總結課文等內容;既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答案的探索中,也能夠引導每一位學生發散思維,不斷地進行思考。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問題的數量一定控制得當,內容絕不繁復、冗雜。我們說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課堂提問要越多越好。問題過多,勢必面面俱到,導致課文的重點難點被淹沒,而高密度的提問不僅會造成教師搶奪學生的話語權情況的出現,會使學生過分依賴教師,出現不愿思考、懶于思考的狀態,不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因此,有效的課堂提問既要注重提問的質量,也要控制問題的數量,有效的課堂問題一定要“優”而“精”。
三、掌握提問技巧,引導學生思考是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助力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好的問題若要達到預設的效果,除了問題本身要有好的質量外,還需教師具備較高的提問的水平與技能。面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小學語文教育者若希望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提問時機上要把準“火候”,將課文的問題點與學生的思維點準確交叉,提高學生作答率;在提問形式上要多種方式綜合使用,靈活機動變換提問的方法,引發學生參與興趣,如個別回答、分組討論、集體回答等方法相結合;在作答時間上要有效延長,給學生騰出足夠的思考時間,而不是“狂轟濫炸”,擠壓學生的思考時間;在提問情感上要多鼓勵少批評,不斷提高學生回答的積極性與自豪感。
綜上所述,提高課堂的有效提問對提高教學效率極為關鍵,也極為重要。它既能保證課堂預設目標的完成,也能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理解走出課堂,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育者應高度重視課堂問題有效性這一課題,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好、更有利的學習氛圍。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