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福春
摘 要:外貿依存度既反映了一國經濟的開放程度,也反映了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發展對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目前為止,很多學者研究認為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仍舊偏高,而且還在急劇升高。但是根據近幾年的情況,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有所回落。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現狀,認為中國目前保持這樣一個較高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既有來自國內的原因,也有來自國際的原因,主要表現為中國的內需不足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太慢,以及國際制造業向中國的大量轉移。
關鍵詞:外貿依存度;加工貿易;第三產業
一、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外貿易在一國國民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日趨重要。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外貿依存度逐年遞增,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而在近幾年,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又有所回落。
國外學者多從理論上對對外貿易依存度進行分析。他們認為,外貿依存度受一國經濟規模、技術發展水平、自然資源以及對外經濟政策等因素的影響。還有其他國外學者認為決定外貿依存度高低的因素是一國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通常經濟起飛階段和走向發達階段時外貿依存度相對高,經濟成熟后外貿依存度變化比較穩定而且相對低。
宋雨航(2012)年認為中國偏高的外貿依存度對中國經濟安全構成威脅。胡立法(2004)提出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不正常偏高說明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沒有被充分利用。劉景麗(2012)和劉宏青(2013)都指出中國對外貿易的地理分布較集中,而且沒有很好地平衡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
二、中國外貿依存度變化歷程、現狀與國際比較
1.中國外貿依存度變化歷程
自1978年改革開放,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進出口貿易的迅猛增長,中國外貿依存度增長非常快,尤其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更是迅猛上升。直到2006年,中國外貿依存度開始回落,到2009年達到最低點43.59%,之后則一直比較平穩,處于40%到50%之間。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相差不大,基本上均處于20%到25%之間。此外,中國的出口依存度一直高于進口依存度。
2.中國外貿依存度現狀分析
目前,中國與世界上23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貿易往來,但是其進出口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在中國香港、美國、日本、韓國、東盟、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中國貿易商品結構自2001年到現在,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變,始終集中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主要貿易商品為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
左英琪(2012)曾指出中國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需要優化,認為中國對外貿易傾向呈現出“大進大出,兩頭在外”的特點。從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出口商品結構與進口商品結構基本相同,即主要的出口商品也是主要的進口商品,且同類商品出口多的其進口也較多。
3.各國外貿依存度比較
自2007年以來,中國外貿依存度的變化趨勢與世界外貿依存度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其中,除了巴西的外貿依存度一直都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外,像美國和日本這些高收入國家,其外貿依存度都保持在20%到30%的水平。此外,從數據可以看出,自2011年起,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在穩步下降,每年下降約2個百分點,按照這個速度,在未來的10年內,其外貿依存度可以達到目前美國的水平。
三、中國外貿依存度偏高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整體外貿依存度偏高的影響
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在近幾年里處在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這說明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得非常好。而中國的外貿依存度處在一個相對較高的位置,說明中國已經很好地融入了世界經濟這樣一個大環境中。
中國持續較高的外貿依存度會讓中國經濟受外國經濟波動影響較大。當世界經濟發生較大波動或者國際政治發生較大變動時,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將難以預測。
2.進口依存度較高的影響
中國進口依存度比較高,說明中國在進口時,同樣也引進了外國的技術,這樣為中國國內的技術進步做出了很大貢獻,為中國的產業升級奠定了基礎。
但是,進口增加,意味著商品勞務輸入增加,擠占了國內產品的市場,國內的就業減少,收入減少,如此使得國內收入倍減。
3.出口依存度較高的影響
出口依存度較高,意味著出口數額較大,當商品和勞務輸出時,會使相關的出口部門收入增加,消費也隨之增加,從而引起其他部門生產增加、就業增多、收入增多反復下去,收入增加將為出口增加的若干倍。
近些年中國總是處在貿易順差的位置,因此在國際上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比較大。Manger和Shadlen(2014)研究指出發展中國家享受發達國家優惠市場準入機會較多,政治貿易依賴比較大,而這些優惠政策具有單邊性,若發達國家取消這些政策,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將受到很大的沖擊。
四、中國外貿依存度變化且偏高的原因
根據以上的研究,筆者發現,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在2006年以前的確是急劇上升,但在2009年降到最低點后,之后的幾年里,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變化較平緩,而且有穩步下降的趨勢,但是直到2013年為止,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仍舊偏高,而且其下降的速度非常之慢。
造成這些變化的原因是:經濟全球化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一個公平發展的環境;國際制造產業大規模向中國轉移;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促進;中國對外貿易摩擦日趨頻繁化;中國內需不足;中國第三產業發展太慢;中國存在大量的加工貿易;中國政府的促進出口政策的影響。
五、優化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問題的對策建議
1.政府方面
(1)完善國內的社會保障體制
中國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市場,然而為什么中國的內需仍舊沒有完全打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障機制不夠完善,導致中國人民不敢消費。中國是一個儲蓄率相對較高的國家,因為中國沒有一個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人民都有一個“防老”的觀念。若是中國有一個比較完善的社保機制,讓中國人民消費而沒有后顧之憂,那么中國的國內消費必然增加,中國的出口量也會相應減少,中國的出口依存度自然會降低。
(2)出口市場和進口市場多元化
研究表明,中國的出口市場和進口市場都相對單一,這樣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對中國都有很大的威脅。由于單一的進口市場,再加上中國本身是一個大國,其進口量的增加對國際市場價格的波動會有很大影響,中國進口產品的價格會整體上升,這樣有損于中國的經濟福利。而單一的出口市場,加上中國的出口依存度比較高,如果出口市場中有一個國家對中國的出口產品采取抵制措施,中國的經濟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中國政府應引導中國企業,使其進出口市場面向全世界,而不是集中于有限的幾個主要國家和地區。
(3)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中國現在制造業的發展已經處在了成熟期,中國勢必會走上以第三產業為主的對外貿易之路。當中國的制造業處于衰退期時,必然會出現大量的剩余勞動力,而這些剩余勞動力正好可以被轉移到第三產業中。此外,第三產業的發展還會起到優化中國產業結構的作用,還可提升中國貿易的國際競爭力。由此看來,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是中國經濟與外貿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中國政府應加強政策協調和指導,加快服務行業發展的進程。
2.企業方面
(1)擴大內需
由前面數據可知,中國的外貿依存度之所以始終處在40%以上(幾乎是美國和日本的外貿依存度的一倍),就是因為中國國內消費不足。中國出口依存度一直處于一個較高的位置,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的國內市場開發不夠。中國企業應該想辦法打開國內市場,而不是依賴于已經打開的國際市場。
(2)中國企業應加大技術方面的投入,實現技術創新產業升級
目前中國與眾多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結構相似,而且中國企業以往的那種僅僅依靠勞動力資源優勢、低成本、低價格的競爭策略已經遠遠不能適應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所以中國的出口產品面臨著其他國家的威脅。中國企業應該擺脫低價格策略,通過增加產品的品種和實用性功能來提高產品價值,樹立自己的品牌,形成良好的循環體系。而且,中國現在發展所需要的能源進口依賴性很強,進口市場又單一,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發展技術,例如用風能和太陽能來替代石油的運用,這樣像石油這樣的能源型資源的需求就會大大減少,中國也不用擔心能源危機的威脅。
參考文獻:
[1]胡立法.中國貿易開放度的重新估計.世界經濟研究,2004(5):37-40.
[2]劉宏青.近20年來中國外貿依存關系的變化及政策啟示.中國經貿,2013(1):22-26.
[3]劉景麗.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淺析.現代經濟信息,2012(6):112-113.
[4]宋雨航.關于我國外貿依存度的探討.商品與質量,2012(5):32-33.
[5]Manger,M. and K.C. Shadlen(2014),“Political Trade Dependence and North–South Trade Agreement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Vol.58,No.1,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