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南京 210046)
全球視野下武術文化的國際化發展①
魏源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南京210046)
摘 要: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全球視野的不斷作用下,武術文化正在不斷的完善,逐漸向著國際化發展。我國的武術文化其主要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并不斷的融入民族的思想、情感以及民族文化等特點,武術文化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伴隨全球化的不斷作用下,我國武術文化國際化發展也在不斷的進步豐富。該文主要針對全球視野下武術文化的國際化發展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全球視野武術文化國際發展分析和探討
通過對現在的情況進行分析,中國的武術不能進入奧運會比賽的賽場有著很多的原因,其中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從文化背景上看,中西方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并且兩方的文化中存在著一定的沖突,是否能夠突破這種僵局成為了中國武術是否能夠進入奧運舞臺的一個重要因素。站在體育競技層面上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可以知道在奧運會中,其主流的思想文化代表還是西方,但是武術卻包含了太多的中華文化,也就是說,武術中對于東方文化的表現太多。通過這種分析可以知道,武術能否走上奧運舞臺,其本質核心問題就是中華傳統文化是否能與西方文化相融合的一種表現。
1.1文化審視
武術文化是我國的民族文化的具體體現,下面就針對武術文化與奧運會之間的差異與相同進行探討。其實歸根到底,武術文化與奧運會文化就是東西方文化在體育方面的不同審視。
1.1.1武術文化與奧運會文化的內容
從對社會的作用,以及產生的原因這兩方面對武術與奧運會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來,這兩者是存在著一定的共性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首先,在產生的方式來看,這兩者都是對生活美好愿望的一種向往,這二者都是在戰爭勝利或是在豐收的時節進行慶祝的一種神圣的儀式;其次就是從產生后對人類社會的作用來看,可以發現,這二者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還對民族的融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我國,武術是一種對戰勝敵人的一種慶祝方式,在希臘、奧林匹克是慶祝豐收的一種方式,雖然對于產生的原因,將兩者說為相似可能有些牽強,但是對于儀式來說,這兩者都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祈禱。這兩種運動方式都是包含了其所屬國家的文化蘊涵以及民族精神。
1.1.2兩種文化的異質內容
通過以上對這兩種文化的內容的簡要分析以后,可以發現兩者的內容之間不僅存在著同質性,還存在著大量的差異性。有學者認為中國的武術與奧林匹克運動存在著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這兩者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其主導文化之間的差異所造成的。在我國,武術運動的文化指導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進行中國文化的發揚過程中,武術運動把過多的精力放到了德的宣傳上,從而忽視了對于自身文化的提升。奧林匹克則過多的重視整個運動本身所存在的物理機械運動,這種運動的開展是以經濟的提升為目的的。兩者在發起的過程中,所擁有的目標是不一樣的,從而導致了這兩者在幾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仍然不能達到融合的狀態。兩者之間存在的異質差異不僅表現在內容上,還有另一個表現方式就是對于自身所追求的目標是不一樣的。不論兩者怎樣向著和平的目標前進,由于兩者的主導文化的不同,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通過奧運會的口號就可以看出來,其還是有著明顯的競爭態勢,盡管這種競爭是在體育場上進行的,但是終歸還是會有雙方的沖突,而所謂的和平只不過是競爭后的和平。而我國的武術卻正好與之相反,其開始的目標就是以武會友,盡管這也是一種競爭,但是其前提就是一種和諧的狀態。
1.2辯證分析奧運會收入武術項目后的國際影響
想要將武術發揚光大,就學要借助奧運會這個平臺,實現武術的一次質的飛躍。想要實現武術的推廣,就要積極的將武術運動項目擠進奧運會的比賽當中。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強大,奧運會已經成為了聯系各國的一個重要紐帶。目前來看,武術文化與奧林匹克之間存在很多的密切聯系,我國為了能夠在奧運會中將武術更好的表現出來,我國對于武術的套路以及路數都在不斷的進行創新和改編。對于這樣的做法我們可以通過優劣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2.1優勢
如果競技武術項目能夠納入到奧運會中,這就是武術文化向世界拓展的一項重要的成就。從文化角度分析,如果武術能邁入奧運會的大門,那么就證明武術已經成為了人們可以認可的一種文化形式,從而有助于武術文化在全世界的范圍內擴展。眾所周知,武術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作為我國的一種傳統的文化遺產,將其擴展到全世界也是對武術進行保護的一種手段。從經濟角度看,一旦武術成為了奧運會的比賽項目,就會有大量的人們投入到武術的學習過程當中,并且全世界的人們都會來到武術的發揚地——中國進行武術的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我國的經濟的發展。當世界各地的人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武術,就會大大的增加餐飲業、住宿業、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這會在一定情況下帶動我國的第三產業的發展。
1.2.2劣勢
在此過程中,我們還需要站在對立角度上看其存在的弊端。曾有人指出,對于中國這個歷史大國而言,武術就是其傳統產物的主要代表之一,而想要將傳統融合現代的奧運會,就必須站在奧運會的角度去進行傳統武術的改變。很顯然,一味的從準則上進行改變,無疑就是對西方文化的照搬照抄,毫無本國傳統文化固有的特色,失去原有內涵。由于奧運會中僅僅只是涉及到了武術文化的一個小部分,對于武術文化來說,其不具有代表力度。如果在今后的日子里只是以此作為武術文化的發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就局限了我國的武術文化發展,也是武術文化失去了真正的意義。
2.1發展之體
武術文化所講到的“體”,其區別于大眾所指,具有專門代表的意義,也就是兩個主體,即:傳播者、傳播內容。首先我們從傳播者的角度來看,其需要以此作為出發點以及主體,并最終影響傳播的效果以及成敗。傳播工作開展的基礎上,還要對語境進行思考,此事就需要在原本的基礎上使得武術承擔者吸納中西文化,既不能盲目崇外,也不能固步自封。
2.2發展之策
我國的武術文化在不斷的傳播發展中不僅要有好的“體”,對于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伴隨全球化的作用,多元化趨勢也隨之而來。對于武術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其策略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策略的有效選擇可以促使武術文化更好的發展。因此對于策略的選擇,我們必須保持清醒,因為在武術文化不斷國際化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還是屬于比較弱勢的群體,我們需要別人的不斷肯定。
2.3武術與搏擊術比賽
在體育運動過程中,舉辦比賽是對體育文化最有效的一種推廣手段。要想使我國武術文化實現國際化發展,在奧運會中可以舉辦武術與搏擊術的國際性的比賽,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一方面,在搏擊比賽的激烈過程中,可以有效的將武術的文化與武術技藝真實的表現出來。與此同時,對于外國的人們來說,由于外國人本身對武術就不了解,但對于搏擊卻非常熟悉,如果在國際性的舞臺上將武術與搏擊進行同臺的競技,可以將武術不斷的深入外國人心中。據目前統計來看,搏擊術在人們的心目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只要進行有效的推廣,武術文化將會不斷的向著國際化發展。近年來,最值得說的就是,我國的一些地區都曾舉辦過一些國際性的搏擊對抗比賽,例如拳擊、散打等。在我國舉辦的這些比賽中,中國人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對我們在進行大規模的搏擊比賽中非常有好處,可以增加我們的信心。
武術文化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伴隨我國武術文化在全球視野不斷的作用下,武術文化與國際發展的不斷融合,可以有效的促使我國武術文化更加完善的發展,造福人類。
參考文獻
[1]李源,閆民,梁勤超,等.社會轉型期武術文化的現代角色轉換與話語權的重拾[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3,29(5):6-10.
[2]王珍.略論文化視角下的中國武術國際化發展[J].職業時空,2011(3):158-159.
[3]遲明莉.從武術文化核心理論談武術的發展戰略[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142-145.
[4]陳亞斌.武術國際化發展的文化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21(4):56-59.
[5]馬敏躍,鄒國建,胡望洋,等.推進武術國際化發展的思考[J].體育科學,2012,24(8):73-74,80.
[6]洪浩.中西體育文化的四次融合——兼論競技武術的奧運發展之路[J].體育文化導刊,2006(6):77-80.
[7]付奕,于芳.武術國際化進程中武術文化的繼承與弘揚[J].搏擊?武術科學,2008(10):8-9.
作者簡介:①魏源(1973,7-),女,江蘇連云港人,本科在讀,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中圖分類號:G85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b)-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