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桂輝
在黨憂黨豈能空喊
■ 張桂輝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人如此,黨亦然。近年來,習近平同志多次意味深長地強調指出,全黨同志要在黨言黨、在黨憂黨。我理解,既有現實針對性,又有長遠警示性。
一方面,憂患意識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積極意義的生存理念和進取精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者的中國共產黨,已將這種特質融入到黨的血脈中。中共幾代領導人,對憂黨意識都有不同的重要論述。而今,中共既有一往無前的豪情,更有時不我待的警醒。習近平同志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增強憂黨意識問題。可謂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另一方面,在社會轉型階段,執政黨內確實存在一些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符合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問題,有的還比較嚴重。比如,隨著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黨內脫離群眾現象大量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僵而不死,不容忽視。這些問題產生原因和表現形式不盡相同,但都嚴重危害黨的肌體健康,嚴重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嚴重削弱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嚴重影響黨的執政地位鞏固和執政使命實現。
對黨內存在的問題和缺點,既不能聽而不聞、聽之任之,更不能諱莫如深、諱疾忌醫。可是,時下有些黨員干部,嘴上也常講在黨憂黨云云,實際上不過是空喊口號而已。他們表面上對黨內存在的腐敗現象、不正之風,恨之入骨、嗤之以鼻,只差沒有發出“長此以往,黨將不黨”之類的感嘆了。可心底里,對不正之風非但情結深深,而且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常識告訴我們,破壞容易建設難。黨的執政形象的維護、執政能力的提升、執政地位的鞏固,既要靠中央高層的引領,也要靠全體黨員的努力。
匪夷所思的是,面對“四風”問題、腐敗現象,有的黨員干部袖手旁觀、漠不關心,仿佛黨的生死存亡與自己毫無干系;有的言行不一、口是心非,自覺不自覺損害黨的形象、破壞黨的聲譽;有的馬列主義手電筒只照別人,要求他人循規蹈矩,自己卻我行我素。如此這般,何憂之有、何以興黨?實踐證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關鍵在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關鍵也在黨。每一個黨員干部沒有強烈的憂黨意識不行,只停留在口頭上憂慮也不行,而要言行一致、身體力行,實實在在落到自己的行動上——即便不能為黨的形象添光加彩,也不可給黨的肌體涂墨抹黑。否則,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作者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