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規范的意義——新時期背景下師德和法律意識建設的重要性
張立新 李楠
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摘要]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和法律規范意識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并與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休戚相關。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規范有著十分重要的必要性,本文從新時期時代發展需求、高校教師自身發展需求和大學生健康成長需求三個方面闡述了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規范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法律規范
黨的“十八”大的順利召開為國家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新時期背景下,黨站在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把教育放在了加強社會建設的首要地位,強調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1]。黨在新時期對教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而搞好教育就必須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規范意識。
黨的十八大報告多次強調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強調改革開放和允許社會多元化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背景中,我們更需要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規范意識。
首先,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為人師表,愛崗敬業是社會對高校教師提出的良好職業道德要求。然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轉型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響,有些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違背了國家長久以來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比如,個別教師對本職教學和科研工作不夠重視,他們利用工作中自由支配的時間兢兢業業地搞起第二職業,嚴重影響和阻礙學校教學質量發展;還有部分老師產生了嚴重的職業倦怠心理,工作中瀆于職守,應付事務。以上問題的出現嚴重阻礙了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在全面加強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已刻不容緩。而且,在改革開放帶來的利益和誘惑下,少數人民教師從事起違法事情,比如非法傳銷,收受賄賂等。人民教師是遵守社會主義法律、模范執行黨和國家政策法規的代表人物,具備良好的師德和法律風貌是社會賦予人民教師的文明象征。新時期背景下,廣大人民教師更應該做到依法執教、心中有法,堅持從教育內容到教育方法和手段都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
另外,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國家教育的主體是人民教師,教師是引領社會科技前沿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質量合格人才的主力軍,更是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堅持黨的基本教育方針和路線的具體體現者。高校教師在教育領域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和其他行業的從業者相比,高校教師必須具有更加嚴格的職業道德要求和法律規范意識[2]。加強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深化高校教師對高等教育法等有關法律規范的認識,成為新時期擺在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黨的“十八”進一步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公民。高校教師是“四有”公民的形象代表,同時也是培養“四有”公民的主力軍,要做好“四有”,高校教師就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規范意識,這是時代對高校教師自身發展提出的要求。
一方面,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規范是教師從業的基本要求。成為良好的“四有”公民,不僅要有文化、有理想,還要有道德,因為立德樹人才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前提。同時,作為公民中的一員,教師更應該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遵守《高等教育法》,行為世范,學為人師,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機會堅守在教育崗位上,桃李滿天下。
另一方面,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規范也是高校教師成為現代化教師的必要條件。江澤民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這就要求高校教師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實現教師自身現代化。教師自身現代化是指教師的心理素質、精神面貌及行為特征具備現代化社會和現代化教育發展所要求的品質,即指教師應具備與現代文明和教育相應的道德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并且遵守現代化的法律法規[3]。要做到這一點,高校教師個體就必須能夠接受、消化和遵守新的社會規范和教師職業道德,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符合現代化要求的人民教師。
教師從教,不僅僅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之重任,而且還會無形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和塑造學生,這里的人格魅力包括學識、性格,氣質,更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品質和法律規范意識。所以,從學生健康成長的需求來看,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規范至關重要。
首先,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規范水平影響著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大學時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趨于成熟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高校教師不可推卸地擔當起“指路明燈”和“解疑答惑”的重任,倘若教師自身業務素質和道德操守不過硬,或者教師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取向偏頗的話,會對學生本人及社會起到不可估量的負面作用[4]。比如,一個以“金錢至上”為價值取向的高校教師,他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視道德品質培養;一個僅僅追求學術卻不注重師表、不講究奉獻的教師,會導致學生忽視外在形象管理并追求個人利益;一個思想激進、憤世嫉俗的教師會促進學生群體反動思想的形成。可見,高校教師代表的主流思想和價值取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當代大學生的成長,甚至會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而且,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規范水平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作為大學生,來學校接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能夠在菁菁校園里得到德、智、體全面綜合發展。高校教師作為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主力軍,他們自身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和職業操守會形成一種教師文化,而這種教師文化潛移默化地決定著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甚至影響整個學校的教學質量。好的教師,引領好的思想,會弘揚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從而影響學生群體整體素質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強調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背景下,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規范至關重要,它不僅是新時期時代發展的需求,更是高校教師自身發展和大學生成長的客觀需要。
參考文獻
[1]黨的十八大學習材料.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宣傳部印發,2012,11.
[2]張碩.高校教師遵守職業道德和法律規范的重要性分析.大學教育,2014.04.
[3]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高等教育法規.河北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印發,2012,11.
[4]廖蓉等.論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性.中國農業教育,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