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村養殖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王永勝1牛曉麗2
1.太康畜牧局常營鎮畜牧獸醫站 河南太康 461400 2.太康畜牧局毛莊獸醫站 河南太康 461400
[摘要]我國畜牧產業的發展十分迅速,整體養殖規模逐漸增大,養殖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但農村養殖業在我國畜牧養殖業中所占的比例也較高,同時農村養殖也是農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大力發展農村養殖業,對于加快我國畜牧業發展速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對農村養殖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村養殖業;問題;措施;市場體系;資金短缺
為適應新形勢,滿足新要求,加快養殖業發展,必須盡快擺脫傳統的養殖業發展觀念和傳統的養殖業發展方式,用工業化思維謀劃養殖業發展,要大抓畜禽水產品加工業,加快養殖業生產的標準化建設,提高養殖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提高養殖業生產的國際化水平,增強畜禽水產品進入國內國際市場的能力,實現傳統養殖業向現代養殖業的歷史性轉變。
1、市場體系不健全
由于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國家對糧食實行了保護價收購,從根本上保護了種糧農戶的利益,但對于養殖業,政府沒有形成長效的保護機制,玉米、豆粕等用于養殖生產的原料和畜禽及其產品的價格時漲時跌,波動幅度較大,而且養殖戶還要承擔生產過程中巨大的疫病風險等,養殖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特別是當飼料價格飛漲、畜禽產品價格下跌、畜禽病種增多的形勢下,養殖戶更是無利可圖,甚至出現虧損。
2、技術和觀念落后
農村養殖業由于問題諸多,使得技術非常落后。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人工飼養,機械化程度較低。但是發達國家卻不同,例如,歐美發達國家的養殖業機械化的迅速發展始于20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養殖業機械化的水平到目前為止已經相當高。其發展的主要畜牧機械化設備包括:草原建設機械化、牧草收獲機械化、飼料加工機械化和畜禽養機械化,這些機械的廣泛應用大大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增加了畜牧業的收入。
同時,在農村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使得很多農戶無法掌握市場行情,不能根據市場進行有效的改變,而往往根據經驗進行飼養活動,使得很多養殖戶都不能取得較好的效益,甚至有些養殖戶在飼養過程中沒有足夠的經濟來源,使得半途而廢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還有,在養殖的過程中養殖戶觀念也很落后,有很多的觀念需要養殖戶自己去研究,自己去創新。同時,在農村的養殖戶很容易形成惡性競爭,這種競爭很可能導致價格的下調,甚至是其他惡性事件的發生。
3、資金短缺
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投資比較大,僅基礎設施建設一項,一般養殖者單靠自己都很有難度;同時,規模養殖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國家雖竭盡全力予以資金扶持,但畢竟是少數。養殖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金融部門貸款上,但據基層反映,近年來金融部門承諾了相當數量的養殖貸款,卻很難保證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究其原因,一是存在以新貸償還舊貸的現象;二是貸款門檻高,要求有不動產等作抵押,多數養殖戶不符合當前設定的貸款條件;三是養殖貸款期限偏短,而養殖業的生產周期相對較長,有的養殖戶還沒出售產品,金融部門已開始催還貸款,對推動養殖業持續發展的支撐力度還不大。
1、加強市場保障體系建設
要建立保護養殖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像收購糧食一樣,畜禽產品也要實行保護價收購,并適當調控飼料市價,保證養殖戶利益。要大力發展或引進畜禽產品深加工企業,并協調企業與養殖戶建立穩定的購銷關系,實行加工轉化增值,提高養殖效益。要加強養殖協會和合作組織建設,通過協會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價格,實現養殖戶與市場有效對接,規避養殖市場風險。要構建市場營銷網絡和營銷隊伍,建立畜禽產品交易市場,為養殖戶搭建銷售平臺,拓寬銷售渠道。
2、形成產業集群,完善產業鏈,實現區域規模經濟
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產業鏈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并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產業鏈的本質是用于描述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系的企業群結構,它是一個相對宏觀的概念,存在兩維屬性:即結構屬性和價值屬性。通過形成和完善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在發展農村養殖業中便不難實現區域規模經濟,從而更大程度地降低養殖戶的費用,減少養殖戶的生產和出售成本。
3、資源的再使用
養殖戶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另類“資源”。例如,在動物的養殖過程中,糞便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可以在養殖的基礎上發展花卉或者大棚蔬菜業,也可以發展能源產業如沼氣,從而變廢為寶。畜禽糞便的厭氣處理或制取沼氣理論已經非常成熟,采用該種方式不僅部分解決了養殖企業的能源問題,又解決了畜禽糞便污染環境的問題。
4、加大資金扶持和政策引導
現代畜牧業是以規模化養殖、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為特點的養殖方式,這就要求養殖企業和農戶在畜禽棚舍、水電路、飼料加工機械和防疫等基礎設施上必須達到一定水平。為此建議,一是繼續實施標準化規模畜禽養殖示范場項目建設。參照近年國家采取規模養殖場(小區)項目建設的投入方式,向各地下達規模養殖項目建設任務及市縣財政專項資金,引導和扶持農民發展規模養殖場。二是整合多渠道資金。要將畜牧業、農業開發、以工代販和扶貧等項目資金整合使用,通過發展規模養殖實現多重效益;三是積極協調金融機構支持農民發展規模養殖,增加貸款數量,延長貸款期限,實行貸款貼息,切實解決養殖戶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四是統籌加大畜水、財政、土地、交通、電力等部門政策扶持力度,為發展規模養殖創造寬松良好的外部環境。
綜上所述,在現代農業中國家應明確養殖業的戰略主導地位,以養殖業為重要核心,加快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此外,針對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科技瓶頸,實施包括動物種業科技創新專項、現代養殖產品加工科技創新專項等在內的“養殖業科技重大創新工程”。
參考文獻
[1]李運濤.農村養殖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養殖技術顧問,2014(03)
[2]劉謹,劉俠英.農村養殖業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措施[J].中國禽業導刊,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