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裝甲兵學院軍事基礎教研室 安徽蚌埠 233050
?
部隊耐寒訓練問題及措施研究
張志
裝甲兵學院軍事基礎教研室 安徽蚌埠 233050
[摘要]耐寒訓練是有效提高寒區部隊寒冷環境中作戰能力的訓練方式。目前部隊耐寒訓練存在擺花架子,以及實戰化不夠等問題。耐寒訓練應在利用傳統方法進行身體適應性訓練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軍事體能、軍事技能循序漸進進行。
[關鍵詞]耐寒訓練;軍事體能;軍事技能;實戰化
1.1 總體情況
“以練勝寒”、“以凍防凍”,是我軍多年來的防凍工作經驗。我軍部隊的耐寒訓練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西北地區、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三北地區的部隊尤其是邊防部隊每年進入冬季后都要進行耐寒訓練,每個單位耐寒訓練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突出寒冷環境中意志力訓練,有的突出寒冷環境中的體能訓練,還有的突出團隊精神訓練。但總體來說,各部隊耐寒訓練內容不盡相同,沒有形成制度化,沒有形成長效機制,也沒有制定訓練標準。
1.2 開展耐寒訓練的主要形式
我國北方部隊每年進行耐寒訓練的形式大體上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寒冷環境中的軍事技能訓練,就是在冬季零度以下的環境中進行各種軍事技能訓練。另外一類耐寒訓練是寒冷環境中體能訓練。第三類耐寒訓練是一種專門耐寒冷的身體適應性訓練,往往是在零度左右,官兵赤裸身體,三五抱團,相互揉搓,鍛煉耐寒能力以及培養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
2.3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科學性不夠。部隊在組織耐寒訓練往往沒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沒有科學的制定訓練計劃,循序訓練規律不夠。二是系統性不夠。部隊在組織耐寒訓練時一般只是階段性短期訓練或一兩次即興訓練,沒有把耐寒訓練作為系統化內容長期組織實施。三是制度化不夠。各部隊沒有把耐寒訓練明確的制度化,訓練時間、訓練內容、訓練形式的制定較為隨意。四是實戰化不夠。一些部隊的耐寒訓練只是在擺花架子,結合武器裝備的技能訓練較少,結合戰術的訓練較少。
2.1 合理利用傳統方法進行身體寒冷適應性訓練
耐寒訓練是身體適應寒冷環境的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主要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以達到身體對寒冷環境的適應。目前傳統的耐寒訓練方法主要有冷水浴、冷空氣浴、雪浴、冬泳等幾種。冷水浴的方法按作用由弱到強依次為擦身、沖洗、淋浴、浸泡等。雪浴,是用雪進行“沐浴”的一種方法。冷空氣浴就是適當少穿一些衣服或者穿得薄一些,利用冷空氣和皮膚溫度之間的差異刺激的方法。冬泳是集冷水浴、空氣浴與日光浴于一體的“三浴”。
2.2 緊密結合軍事體能進行耐寒訓練
部隊的耐寒訓練可以結合軍事體能訓練一并進行,主要是在體能訓練中進行耐寒冷訓練,對增強官兵的耐寒能力效果明顯。一般是在寒冷環境中進行基礎體能訓練、拳術格斗訓練、越野訓練、泅渡訓練,以及寒冷環境中的兵種特色體能訓練等。這類耐寒訓練是在身體的一定強度運動中進行的,身體自身產生熱量,會產生冷適應,不會感覺太冷,但由于短時間內消耗的熱量較多,應該科學控制訓練的量和強度。
2.3 緊密結合軍事技能進行耐寒訓練
部隊耐寒訓練可以結合軍事技能訓練一并進行,主要是提高在寒冷環境中軍事作業能力,從而提高寒冷狀況下的部隊戰斗力。一般分兩類,一類是寒冷環境中的軍事基礎類技能訓練,如滑雪、滑冰等,這類訓練是寒冷環境下作戰的基礎技能訓練;另一類是寒冷環境下結合武器裝備的技能訓練,如射擊訓練、操作裝甲車輛、艦艇、戰機的各類訓練等,主要是提高寒冷環境中操作武器裝備的靈敏度、精確度、耐受力。這類訓練要在身體充分適應寒冷環境下進行,由于一些動作運動強度小,身體產熱少,身體容易被凍僵,影響軍事技能訓練的效果。組織訓練時要根據環境氣溫的變化,以及技能訓練的特點,合理安排訓練量、訓練時間。
2.4 緊密結合作戰環境進行耐寒訓練
各部隊各戰區應結合各自作戰任務的性質,結合戰場環境進行耐寒訓練,以提高寒冷環境中作戰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軍冬季部隊耐寒訓練主要集中的三北地區,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氣候以及地形地貌,耐寒訓練是應結合氣候及地形地貌進行,訓練可以是越野、泅渡等軍事體能訓練,也可以是結合戰術的軍事技能訓練,以提高寒冷環境中部隊的戰場適應能力。三北地區的偵查部隊、特種部隊應該根據部隊日常訓練特點結合氣候、地形地貌等環境進行特色抗寒訓練,以提高寒冷環境下遂行任務的能力。
2.5 為培養軍人血性進行耐寒訓練
耐寒訓練需要身體與寒冷充分接觸,長期系統的耐寒訓練可以磨練軍人意志,培養軍人不怕困難,敢于挑戰、堅忍不拔、敢打敢拼的品質,從而促進軍人血性的培養。在組織耐寒訓練過程中應該設置一些挑戰自我極限的項目,比如極寒狀態下的越野訓練、泅渡訓練、野外生存訓練等,各部隊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安排這些耐寒訓練內容,以達到培養軍人血性的目的。
2.6 為培養團隊精神進行耐寒訓練
越是在艱苦的環境中越是需要部隊的團結一致去戰勝困難。當部隊處于饑寒交迫的狀態中時需要大家高度團結來戰勝困難。在寒冷的環境中,在無助的情況下,部隊為了保存有生力量就需要大家抱團來維持體溫,這也是一些部隊進行耐寒訓練的主要形式之一。這種形式的耐寒訓練一般是在寒冷環境中,三人或四人一組進行抱團取暖,看哪一組堅持的時間長,從而達到增強耐寒能力,培養團隊精神的目的。
3.1 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
人體適應寒冷環境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實驗證明,在長期的寒冷訓練中人體會產生一種叫內啡肽的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增強人體抵御寒冷的能力,身體的內啡肽含量越多人體抵御寒冷的能力就越強[1]。在日常組織耐寒訓練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從最基礎的身體適應性訓練開始,漸漸過度到高強度的耐寒訓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病。
3.2 充分考慮到個體差異和人體的耐寒極限
每個人的耐寒能力每個人是有差異的。在寒冷環境中,當官兵遇到險情,若沒有及時的外部救援,自身應對危機的能力、身體素質、及個人的生存意志等都對其在寒冷環境中的生存時間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在平時的耐寒訓練中要充分考慮到官兵的個體差異。除此之外,訓練還要參考人體處于冷空氣中、冷水中的一些人體耐寒極限的相關研究數據,以免發生意外。
3.3 充分考慮氣候、環境因素
部隊組織耐寒訓練,受氣候、環境的影響較大。特別是一些遠離駐地,地形地貌不熟的訓練科目要充分考慮到惡劣天氣及陌生地理環境帶來的影響。1902年,狂熱備戰的日本陸軍在組織武裝拉練耐寒訓練,途中由于對地形地貌不熟,并且受到暴風雪的襲擊,釀成慘重的人員損失,最終200人的部隊有193人凍死或失蹤[2]。
3.4 預防各類寒冷疾病的發生
在組織耐寒訓練時,要預防氣溫過低而造成的各類疾病。對于感冒、凍傷等各類由于寒冷帶來的疾病醫務部門要做好預防工作。對于由于寒冷對身體造成的各種影響要有預估判斷。訓練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包括醫務人員的準備、醫療器械藥品的準備以及御寒食物飲品的準備。
訓練后要做好休整,使體力得到充分恢復,并且要做好訓練前后的義務監督。
參考文獻
[1]魏云貴.冬泳的鍛煉價值[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162-164.
[2]中國新聞網.日軍狂熱抗寒訓練釀1902年慘劇凍死失蹤200人[EB/OL]. (2014-12-25)[2015-05-15].http://www.qianlong.com/.
張志(1978 — ),男,漢族,安徽蚌埠人,裝甲兵學院軍事基礎教研室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軍事體育教學與訓練。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