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城市生態體育屬于一個全新的概念,強調城市體育、城市生態環境以及城市文化之間的協調發展,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關乎、相互交融的,這種體育運動是在社會生態和自然生態環境中實施的體育運動。表現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發展和和諧共生,在生態體育這一概念之中,“生態”是其中的核心。
人的發展與自然息息相關,人類社會是建立在自然基礎上發展而來,人的各類行為就是為了改造自然,要分析人與自然的問題,需要將重點放置在環境保護以及自然環境兩個內容上。要發展體育運動,必須要從自然中獲取到相應的物質資料,可以說,自然環境為城市體育運動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資料與場所,直接影響著城市體育運動的可持續發展。無論在開展任何的活動,都必須要考慮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找尋到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平衡,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夠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與地區不同,那么其城市自然環境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每一個國家對于自然環境的利用以及體育運動的追求,都具有這一致的特性,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屬于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本身就屬于體育資源。一致以來,人們都是利用天然的自然資源來實施野外體育運動,后來,又利用天然介質與機械設備來開展游戲與探險。
總之,在以往,人們可以將自然環境充分的利用起來為體育運動的開展來服務,目前,社會已經步入了信息化時代,世界成為了一個大的地球村,生態體育也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更為深刻的影響。自然綠色的內涵已經不僅僅指優美的環境了,而是強調生態環境與體育活動的和諧發展。關于城市生態體育,其內涵是非常多樣的,包括人文景觀、生態系統等等,還包括對大氣環境的綜合治理。在發展體育運動時,必須要意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意義,當然,也不能為了保護自然環境而放棄體育運動的發展,這兩種極端的行為都是不利于體育運動可持續發展的。
社會生態環境強調人類對自然的合理保護與利用,實踐顯示,城市自然生態之所以會出現惡化的問題,多是由于人類活動導致,環境的惡化會制約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很多國家在發展城市生態體育運動時,都未注意到開發與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對資源環境和生態環境的開發過度,出現了很多問題。此外,體育暴力、畸形消費、體育腐敗、婦女歧視、邪教、違禁藥物的濫用、體育發展商業化也會影響體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在社會的發展之下,各個國家在體育的發展下逐漸形成共識,逐步的加強體育生態環保意識,并制定了完善的體育生態管理體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城市生態體育已經開始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在發展體育產業的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既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然要求,也是對自然的一種補償。在自然中開展體育運動,可以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繼而實現維護世界體育和諧發展的目的。
人的和諧體現在心理、生理以及形體三個內容上,在人類社會中,體育一直都是優化人體的一個工具,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以健全人格、完善人性,讓人實現和諧發展,保持內部與外部的協調和平衡發展。為了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需要對城市生態體育運動的發展做出一定的反思,注重自身改造,該種改造活動是對自我屬性的一種改造。研究顯示,社會文明程度越高,人類就越關注生存環境與自然的健康,這也是生態環境這一課題研究的中心內容。
要實現人自身的和諧發展,必須要重視內環境的改造,合理的體育鍛煉能夠促進人體神經系統、運動系統以及內臟器官系統的和諧發展,促進內部與外部的協調平衡,釋放壓力,調整好身體節律。
從世界體育角度來分析,雖然東方與西方體育文化存在差異,但是兩者具有一定的共性,為了實現人的和諧發展,需要注重體育與先進科技水平的結合,將最新科技成果應用到城市生態體育的發展中,對體育器材、體育設施以及體育環境進行合理的改造,這也是發展城市生態體育的一個重要目的。
體育是在人類生存方式與自然環境的聯系中發展而來,作為人類的基本社會活動,體育活動與體育環境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發展的,體育的生態性特征也表現在人與的生成關系之中,可以說,體育運動屬于人類能量的一種釋放與開發,也是人類向著自然、自身以及社會的一種復歸。從本質上而言,生態體育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為基礎,實現人與社會、自然、人的整體性和諧發展。城市生態體育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城市生態體育的文化性特征主要是強調精神文化,一直以來,精神文化都是人類文化的一種傳承,其內容涵蓋到了道德、習俗、法律、藝術、信仰等多個方面,屬于人類社會習慣的綜合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社會一種共同擁有和認可的價值觀體系。以目前推崇的人文奧運為例,就是建立在以人為本基礎上發展而來,利用奧林匹克這一社會文化活動來宣傳整個社會的真、善、美,從而實現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以及人和人之間的和諧,發揚美好的社會文化。目前,東方與西方體育已經全面實現了融合交流,這也是城市生態體育的重要表現。
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體育活動本身屬于人類的一種生態調劑模式,能夠通過調節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來實現對生命節奏的調試,繼而有效保護人的生存質量。體育能夠改變人的行為,繼而有效改變個體的社會屬性與自然屬性,讓人可以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無論是從外在還是內在來看,體育運動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鍛煉身心,追求身體健康,這也是生態體育的一個重要表現。目前,各類戶外體育運動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從側面表現出了體育已經成為人們非常重視的一項產業。
社會體育的發展需要與生態體育保持一致的步伐,在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革下,人們的健康水平每況愈下,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不科學、沉重的心理負擔等等都給人們的健康敲響了警鐘。在這一背景下,社會體育需要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人類社會發展對體育產業提出的新需求。社會體育對社會環境的適應,根本是解決人對環境的適應。現代體育已成為人類社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廣的國際文化,國際奧委會由于“承認并尊重每個國家的特點及世界的多樣性”,成為最大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體育是國際社會運轉中的“潤滑劑”,完成那些連國際政治、法律難以做到的事,為人類和諧起著獨有的積極作用。
綜合各方面的研究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體育生態環境有著動態性以及復雜性的特征,這一系統包括很多的元素構成,各個元素之間都有著密切的聯系。無論采用各種的分類方式,整個體育生態環境系統的各個構成元素的本身性質、規律以及特征都不會發生改變。從環境科學理論角度而言,體育生態環境系統主要就是體育自然生態環境系統,其內容包括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兩個部分,這兩個系統都可以為生態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自然和社會條件,而各個子系統之間也是有著密切的聯系的,幾個子系統也存在相互聯系與制約的關系,如果其中一個因素發生變化,往往會帶動另外一個因素的變化,整個系統都是處在動態發展的過程中。為了促進生態體育產業的發展,人們必須要積極參與到自然與社會環境之中,促進兩者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而言,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改變現階段的政治體系和經濟體系,制定出完善的協調機制和組織模式,注重國家與國家之間以及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協作與交流,構建起伙伴關系,實現資源與技術的共享,構建出互惠協作的網絡系統,大家共同聯合起來解決生態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此外,還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從動態和整體性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實現體育產業、自然和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1]劉海仁,謝東,李英,等.體育生態系統的復雜適應性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26(5):53-55.
[2]陳華.安徽省城鄉結合部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現狀調查與分析[J].科技視界,2012(22):16-17,292.
[3]呂慶祝,劉玲.體育生態化研究與和諧體育的構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8(2):84-87.
[4]孫曉偉.和諧社會背景下構建體育生態環境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2):60-65.
[5]周君華,孫涵.生態體育資源開發及模式構建與應用研究——基于山東省的實證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7):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