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查賬、會計檢查和審計的關系
張玉香
孟州市人民檢察院河南孟州454700
[摘要]據相關學者研究及多年實踐經驗分析,在查賬、會計檢查和審計中,對以上三者相關概念、關系還存有諸多不同認識。為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必須對查賬、會計檢查與審計間的聯系、區別進行深入分析。本文站在歷史與辨證和唯物觀的角度上,對查賬、會計檢查與審計的性能、職能與目標等內容進行了研究,以此對三者間的內涵進行準確分析,并對其相關關系進行準確把握,并在實踐中正確運用。
[關鍵詞]查賬;會計檢查;審計;概況;聯系;區別
查賬,又稱財務檢查,是指通過對單位賬證及有關資料的檢查,查核單位會計 資料所反映的經濟活動是否真實、合法,有無經濟違法行為的一項檢查活動。
會計檢查是按照會計核算提供的數據、資料,檢查會計工作的正確性、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及單位經濟活動的合理性。作為會計監督職能充分發揮的一種手段,會計檢查實施的目的是確保貫徹執行國家財經法規、政策、制度,確保單位財產、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及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會計檢查是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提升及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體現。
審計是指遵循法律法規相關規定,通過專設機關對國家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重大項目和財務收支進行審查的經濟監督活動,一般分為事前與事后兩種形式,該活動具有獨立性。通常情況下,審計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法規、審計準則與會計準則等相關要求,在審計方法合理選擇的基礎上,審查、監督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情況等,以此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合理性與準確性。通過審計活動的開展,可對經濟責任進行評價,并能對經濟業務實施鑒證,以此對財經法紀加以維護,并達到提高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目的。
l、歷史上的聯系
會計通過記載經濟活動,可將當時經濟活動進行全面反映。為確保經濟活動記載的真實有效,必須對記載內容進行審查,伴隨時間的推移,在會計審查工作中逐漸衍生出審計一詞。以新中國成立以后進行分析,1949年在《會計原理》(高等院校試用教材)一書中,會計檢查一詞正式提出,并認為會計檢查建立于會計核算的基礎上,是監督經濟活動與財務收支情況的一種事后活動。也可以說是會計核算的補充或查賬的形式。而審計作為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審計不僅要對會計賬目進行核查,還需對其他賬目進行審查,也就是說其也具有查賬的功能。會計檢查內的查賬與審計內查賬在概念與適用范圍等方面存在一定區別,但在審計會計賬目時,其與會計檢查內的查賬類似。
2、目標上的聯系
作為獨立的和客觀的檢查機構,審計機構對財務管理與社會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防錯查弊、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為審計的目的(國際會計標準委員會〈IACS〉的看法)。以中外不同觀點分析,《狄克西審計學》(1907年)一書中對審計目標的規定為“①察覺欺詐舞弊②察覺技術錯誤③察覺原理錯誤。”以訶姆斯〈AuthuaW. Holmes〉的觀念研究,其認為審計目的可歸納為以下3點:
第一,對財務現狀、營業成果進行報告;
第二,以會計師身份進行相關管理單位、所有權人顧問的擔當;
第三,弊偽情事的揭發。
《審計學》由我國李鴻壽、趙友良、陳榮法編制,其認為審計目的為對國家預算局執行情況的監督及單位對國家計劃完成情況的監督。同時,加強鞏固經濟責任制,并對經濟領域中的犯罪活動加以揭露,以此達到維護財經紀律及單位財務會計制度建立與健全的目的。
王文彬、荒履申則認為審計目的是對單位會計賬目能否對實際情況進行反映的檢查,并對單位會計賬目、報表的正確性、真實性進行檢查等。總體來講,審計目的就是確保單位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完整性。則會計檢查的目標為“通過會計檢查,可以了解有關單位及其內部各部門是否嚴格按照國家的方針、政策、法令和制度以及國家的計劃辦事,會計核算資料是否真實可靠。”由此可見,會計檢查的目的也是對經濟活動合法性、合理性的檢查。通過上述內容分析,得出會計檢查與審計具有相同的目的。
3、作用上的聯系
審計的作用:糾正錯誤,防止舞弊,并向社會證明這些資料〈被審單位的資料〉具有一般的質量標準。它不僅具有審計監督固有的保護性作用,而且有建設性作用。具體為:①維護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證各種經濟法規的貫徹執行,②維護財經法紀;保證財政、財務計劃的順利執行和國家財政收支平衡,③保護國家財產的安全完整,④維護計劃商品經濟,保證國民經濟的完成,⑤健全完善各種內部控制制度和各項管理制度,加強防范舞弊措施,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⑥對經濟活動進行見證。
會計檢查的作用:確保正確執行各項政策、法令、制度、計劃和預算;財經紀律維護;社會主義財產完整性的保護;經營管理體系的完善;國家、集體和個人間聯系的有效處理。
4、各自職能方法運用時存在的聯系
作為所有監督職能學科與部門所選用的方式,查賬是論證執行監督者所代表的一定意志的監督技術方法和手段,審計則需監督經濟會計活動。查賬作為會計檢查監督方式,為確保財務會計工作的合法性、合規性,必須重視查賬、會計檢查與審計間的關系。
查賬、審計與會計檢查作為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為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提升單位經濟發展水平,會計人員必須重視審計、查賬與會計檢查工作,并在充分掌握三者聯系的前提下,對其區別進行分析與研究,如性質、職能、目的方面的區別,以此為分析了解查賬、會計檢查與審計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
l、性質上的區別
作為一種經濟監督方式,審計是指獨立于被審計單位的機構和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檢查,評價,公證的一種監督活動。審計通過審核、稽查單位財務活動與經濟效益,可做出公平、公正的評價,是對單位財務管理成績起到肯定作用的方式,是弊端揭示、潛力挖掘與提高單位經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會計檢查是指遵循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等相關規定,會計檢查應對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會計工作程序和相關核算資料及所反映的財務狀況進行檢查,并將其正確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充分展現出來。
查帳是指檢查單位賬證及相關資料,并對單位會計資料反映的經濟活動進行核查,以此確保其真實性、合法性。在單位財務管理中,為達到會計核算完整性與可靠性的目的,必須選取相應的監督技術方法。查賬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途徑,一般不同部門選取的查賬方式也不盡相同。為此,財務會計人員,必須根據單位財務情況及部門財務狀況進行查賬方式的合理選擇。
2、職能上的區別
憲法第91條規定:“國務院設立審計機關,對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對國家的財政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監督職能鄉是審計的主要職能,它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依法對審計對象進行各種形式的監督檢查。
在監督檢查的前提下,職能評價必須通過詳細調查研究和分析,進行財務狀況的確定。并根據審計評價標準作出客觀、公正、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評價,不僅要對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成績加以肯定,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提出問題,并給予處理。
不論國家審計、內部審計,還是社會審計,都要進行見證,以使被審單位以見證的形式獲得社會的公認,雖然目前,在我國行使范圍有限,但隨著政治體制改革促使經濟體制走向社會主義股份經濟模式,見證職能將更加明顯。會計檢查的職能是通過會計業務本身對會計工作進行監督、評價具體為:(l)檢查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的政策性,(2)檢查會計核算資料的真實性,(3)評價會計工作的質量及會計人員的水準。
3、目的上的區別
審計的目的與會計檢查目的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有效性,審計目的主要為防錯查弊,社會經濟的有效控制及管理,這也是單位經擠效益提高的重要手段。單位會計行為與工作內容合法性、合理性的有效提升為會計檢查的主要目的,查帳的目的則為各職能經濟行為必須與會計準則相符,達到監督與工作質量提高的目的。
綜上所述,伴隨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我國會計事業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查賬、會計檢查與審計作為單位財務工作的主要內容,三者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又存在一定區別,為此,必須重視查賬、會計檢查與審計工作,才能確保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夏磊,丁海洋,沈貴元.淺議軍隊財務會計檢查的方法與要點[J].財務與會計,2010(03)
[2]徐明科.查賬、會計檢查與審計——三者概念關系剖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
[3]張成.淺談審計和會計檢查的聯系與區別[J].承德職業學院學報. 2006(03)
[4]顏桂平.淺談查賬的技巧和方法[J].財政監督,2010(07)
[5]龔敏,張裕新.淺談審計與會計查賬的聯系和區別[J].中國工會財會,2009(02)
[6]章征明.介紹十種審計查賬技巧[J].審計與理財,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