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王迎華
黑龍江財經學院150025
[摘要]應用型本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是推行以項目為載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二是構建工作過程完整的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三是必須建立一支“校企互補,內外一體”專兼結合的師資團隊。
[關鍵詞]本科教育;藝術設計;培養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對城市、小城區以及新農村規劃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環境的規劃設計意識和設計水平,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休閑環境,營造良好的和諧氣氛,成為了人們對生活的一種追求,這種追求變成了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作為以“就服務宗旨,以就業導向”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半數以上都相繼開設了環境藝術設計及其相關專業群。
環境藝術設計,從宏觀上環境包括了室內和室外,因此又可以劃分為多個專業或方向,如室內設計技術、景觀規劃設計、會展設計等,專業與專業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形成了新的競爭,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創新型高技能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就環境藝術設計及其相關專業群的建設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工學結合,與一些專業工科類專業有較大的區別,一些工科類專業,設計生產持續性較強,規模較大,較適應按時間段劃分的工學結合模式,如“1+1+1”、“一年三學期制”、“2+0.5+0.5”等。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其工作時間并無較明顯固定的規律,行業企業的工作狀態較多依賴于承接的項目,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必須主動適應行業企業的工作規律,是推行以項目為載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把項目引入學校課堂教學,在課程中完成項目的設計;二是把學生帶出學校,采用頂崗實習或課程實習等方式,參與項目設計及施工。近年來,我院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及其相關專業群中開展了項目教學,通過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
環境藝術設計行業,是根據承接項目來開展工作的,因此,開展以項目為載體的工學結合,必須主動適應行業的特點。為此,我們按“剛性標準,柔性管理”的原則,實施“兩個彈性”教學,即彈性學習空間和彈性學習時間,以使項目實施和生產性輪崗可以順利地銜接到位,并以此為切入點制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真正體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
開展產學結合,工學交替的校外實訓教學,必須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我院設計系近年來開展“項目上課堂”和“理論下車間”、“學習既實習,就業既創業”等方面的研究。通過研究與實踐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總體思路包括:一是管理人員的組成結構方面,要大量聘請企業管理專家、企業勞動模范、技術骨干和學生輔導員、專業指導教師擔任項目管理和指導教師;二是在管理方式方法上采用企業崗位管理與學校管理有機結合,以企業管理為主,學校管理為輔;三是利用網絡手段,搭建基于WEB(網絡)的開放式管理平臺,通過權限登錄,及時掌握學生校外實訓教學情況。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及其專業(群)按照地方環境藝術行業企業人才規格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按崗位、能力、課程的流程,確立課程模塊,以環境藝術設計崗位(室內設計、景觀規劃設計、建筑裝飾設計)能力為目標,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企業實際設計項目為載體,通過單項項目訓練、專項項目訓練和綜合項目訓練,按設計定位構思、設計效果表現、材料與工程預算、工程管理、工程文檔制作的工作過程進行課程設計,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主要體現了突出職業能力的課程標準、“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以及學校、企業、學生等多元參與的考核方式。突出了融職業知識學習、職業能力訓練和職業養成于一體。
環境藝術設計及其專業群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以項目為載體的,因此其課程也必須體現出項目的特點,環境藝術設計多年來,按“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以企業實際項目為載體,以行動為導向,項目團隊為組織形式”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根據項目的情況,在企業指導教師和課程任課教師共同指導下,組成師生項目團隊,融合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教師工作室等,共同進行企業項目設計與實施,探索課程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以及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并在項目中學習項目運作的全流程能力。
3.1靈活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中心”,主要突出兩大特色,一是項目教學,包括單項項目教學、專項項目教學和綜合項目教學,在項目實施中培養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二是“以賽促學”,通過課堂展出比賽、企業項目設計比賽以及組織參加國內應用型本科各類環境藝術設計類比賽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以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為目標,以校內實訓基礎和校外實訓有機結合為平臺,推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和現場教學。對理論性較強的部分,采用案例教學和研究式教學法。
3.2課程評價改革
注重過程和結果考核結合,推行多種考核方式,包括理論、操作、比賽、展出、團隊作品、職業資格考評、現場考評等多種形成,并參考其過程考勤、團隊合作精神評價等,考評由企業專家點評、自我點評、單位評價等組成,以充分反映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提高。
師資隊伍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為配合以項目為載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必須建立一支相適應的優秀教師團隊。在近幾年的實踐中,我院主要采取了“校企雙項目雙向參與”良好的機制,通過校外引進、企業鍛煉、國內外培訓、承擔科研課題、承接企業項目等途徑,逐步建設了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以專業帶頭人、教學骨干、企業能工巧匠為核心的“校企互補,內外一體”的教師與設計師資團隊。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是近年來需求量持續旺盛的專業之一,一方面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職業教育既面臨著極好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隨著專業的不斷擴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需要不斷的加強校企合作,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并不斷改革與創新,才能在專業領域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鄭苗秧,閻玉秀.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7)
[2]郭書賢,梁秀山,趙艷娜.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教學平臺構建[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6).
[3]教高[2006]16號《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