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 王于樺
(湖北醫藥學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比賽探究教學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學改革中的運用①
文智 王于樺*
(湖北醫藥學院 湖北十堰 442000)
為了改變新時期足球課教學時數減少、學生學習興趣降低的現狀,我國高校足球教學實施了一系列改革,該文從高校足球課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新時期足球課教學的需要、“比賽探究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足球課教學改革的可行性分析、“比賽探究教學模式”在高校足球課教學改革的實踐三方面來說明此模式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有利于增強教學效果;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力求為高校足球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足球 比賽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
素質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的潮流和趨勢,2002年8月教育部也正式頒布新的體育課教學指導綱要,《綱要》要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教學。教學方法要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綱要提出將近15年,目前絕大部分高校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三基”的掌握為基礎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以技術教學為主,強調學生對于技術技能的掌握,但對于基礎知識的培養又較缺乏深度和廣度。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在現階段足球課學時減少并且學生對體育課需求層次提高的背景下,不利于學生對于足球技術、知識、情感、態度、認知目標的整體達成,也不利于更好的完成體育教學目標。基于以上各方面原因,高校足球課現存的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
新時期是指隨著全國高校的擴招,學生人數的大幅增加,生源質量的下降,“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逐步深入,教學資源的制約,其它新開課程的擠占,以及教育理念的轉變,普通高校的足球課在課程設置、課時數量上也做了大幅度的調整,高校足球課學時數量的減少已經是一個較為明顯的趨勢。傳統教學模式以“練習—比賽”這個教學順序進行教學,由于目前高校普通選修課大多數學生在中學階段沒有學習過足球技術,更沒有踢過足球比賽,所以不知道所學的足球技術如何才能在足球比賽中更好的運用,如果先進行足球基本技術的教學,很多學生(尤其是女生)只是機械的在學習,不知道所學所為何用?僅僅依靠老師對技術在比賽中的應用講解不能與其產生共鳴,所以在最后階段進行教學比賽時學生所學技術很難在比賽中得到體現,所學技術不能應用于比賽,對于足球這種以比賽為主要運動形式的項目從教學上來說是失敗的。為了從實際出發,讓學生所學為“終身體育、快樂體育”服務,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足球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比賽探究教學模式”是以比賽為載體,以探究為主線,在教學基本部分的開始即進行有目的的第一次比賽,通過比賽體驗和探究與本次課相關教學內容,在學生對該次授課內容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和了解之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最后進行第二次比賽的一種教學過程模式。它與傳統教學模式“練習—比賽”相比僅增加了另一個比賽環節即“比賽—練習—比賽”,但它根本變更了足球課教學思想和理念。它不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為主要目的(事實上在有限的課時內技術也難以提高),它的宗旨是通過對教師提出的知識點的探究引導,激發學生求知的動機水平,同時通過兩個比賽過程的體驗促進或加深對知識點的認知,再通過練習促進足球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系統掌握,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從足球課教學實踐來看,此教學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并表現出心馳神往。興趣并不只是對事物的表面的關心,任何一種興趣都是由于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或參與這種活動而使人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而產生的。興趣會促使人深入鉆研、創造性的工作和學習。美國著名華人學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經深有感觸地說:“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正是興趣和事業心推動了丁教授所從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獲得巨大成功。“比賽探究教學模式”正是以比賽為紐帶,著重于學生掌握比賽方法、提高比賽意識,旨在提高學生對足球項目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目前高校足球課學時減少的前提下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有限的上課時間,并在課后進行主動學習。由上述可知,“比賽探究教學模式”是目前高校足球教學改革的“及時雨”,是一種非常適合“新時期”足球課教學的教學模式。
“比賽探究教學模式”是以“比賽→練習→比賽”為基本模式,以比賽中的問題為基本線索,使學生明確課堂問題,教師導引式的講解示范來誘發學生積極思考、認真練習,在整個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探究這一主題,再以附和本次課主題的比賽鞏固所學的技術,最后通過下課前教師對于知識點的提問總結,使學生加深鞏固本次課所學的理論知識。教學比賽是該教學模式的主線,在每次教學課的開始階段,需設置一個具有目的的比賽,比賽要盡可能與教學內容的實際相結合,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比賽中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本次課的主要知識點,并且與教師進行充分的探究,只有充分的與學生進行探究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去充分了解本次課的主要內容以及相關足球技術理論,才能更好的指導學生去練習、去進步。
在教學具體操作中,比如本次課的學習重點是傳接球技術,主要讓學生掌握腳內側傳地滾球技術。對比賽的設置非常關鍵,比賽設置包括以下幾個要素:(1)比賽人數。在比賽人數上可以設置4對4不設守門員;比賽人數少可以使學生在比賽中增加接觸球和處理球的機會,通過不停地接觸球和處理球可以提高傳接球能力。(2)比4結語
賽場地大小。比賽場地可以設置長40 cm、寬20 cm的一個場地,這個場地的大小可以給所有隊員足夠大的空間進行傳接球,比賽空間是提高傳接球成功率的一個重要因素,空間越大,傳接球成功率越高。以至越能提高學生傳接球信心。(3)比賽規則和裁判法。規定在比賽中只能運用腳內側傳球技術,并且只能傳地滾球,得分可以是射門得分,也可以是連續傳接球達到15次以上得分。通過這些比賽的設置,學生就能在比賽中刻意的去運用本節課所學技術,并發現自己技術上的不足,在比賽后的技術練習、探究中更加認真的學習和體會所學技術要點,在練習后的比賽中更好的運用本次課所學技術,通過“比賽—練習—比賽”三個階段的強化訓練,學生不僅掌握了本課內容中的技術動作,而且更重要的是清楚如何把此項技術運用到足球比賽當中去,提高了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更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比賽探究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理念相比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實踐性,能夠充分體現以“終身體育”和“快樂體育”為核心的體育課程理念。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根據教學實踐得知:“比賽探究教學模式”更加符合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的要求,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為學生掌握足球的理論知識、技術水平、比賽意識和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助于高校體育教育整體目標的達成。
[1]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教育部文件[S].教體藝[2002]13號,2002.
[2]“比賽探究教學模式”在足球普修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3):93-96.
[3]探究式教法在高校足球課教學改革中的運用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1):120-121.
G807
A
2095-2813(2015)11(b)-014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2.144
文智(1981—),男,湖南桃江人,講師,主要從事足球教學與訓練研究。
王于樺(1986—)男,漢,河南開封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從事排球教學與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