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 伍廣津 王超聰
(廣西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6)
體育教學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途徑之一,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活動。體育教學實踐課是傳播體育知識的重要途徑,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最終落實在每節體育課的教學效果上,一節體育課包含教學目標、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環境、教學評價諸要素。本文通過對散打技術教學的視頻分析,結合體育教學論知識在確定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對象的前提下,借鑒賈東晨[1]等《論課堂體育教學各要素的最優化》和張尚兵[2]等《論課堂教學要素的最優化》兩篇文章的研究成果,結合體育課程教案淺談如何實現體育教學諸要素的優化,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張尚兵[2]在《論課堂教學要素的最優化》一文指出“最優化”(即優化)一詞來源于拉丁文Optimus,即最佳的、最適宜之意。指在一定的條件創造出最佳的效果。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年)根據馬克思的勞動理論和辯證法的原理,提出了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他認為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是:“根據培養目標和具體的教學任務,考慮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的實際,按照教學的規律性和教學原則要求,來選定(選擇)一個最好的工作方案,以期用不超過限度的時間和精力(合乎學校衛生和勞動衛生標準),取得對該具體條件來說是最大可能的最佳效果。”
教師是決定教學的教育效果之最重要的、有決定作用的因素。教師在一節體育課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教學是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活動中進行的。教師這個要素主要是指教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個性修養、教學態度、教學能力等[1]。因為教師對學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有必要進行教師的專業訓練,使其教學過程適合課程改革與學生成長的要求,體育教師更是要從技能水平和運動理論等多方面來考察,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專業技術動作和運動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和意志品質。
2.1.1 體育教學規律的定義
教學規律是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客觀規律,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過程規律的了解與掌握是更好的運用體育教學方法,把握體育教學過程中練習時間與密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毛振明[2]《在體育教學論》中將體育教學規律定義為:“體育教學規律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客觀存在和必然顯現的、與體育教學的特殊性有著密切聯系的現象及其有規則的變化。”總結并提出體育教學過程中客觀存在的五大規律,即:運動技能形成規律、運動負荷變化與控制規律、體育知識學習與運動認知的規律、體育學習集體形成與變化規律、體驗運動樂趣的規律等。
2.1.2 體育教學規律與體育教學原則、方法的相互關系
體育教學是學生通過身體練習來完成的體育習得過程。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身體必定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根據身體與運動負荷相適應的規律所以在教學中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動作認知規律決定著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
教學設計是一個涉及因素很多的研究工作和計劃工作,一節體育課前需對教學過程中各要素進行全面的分析,教學設計要完成對影響體育教學過程的各個要素的科學配置,完成一個最優化的體育教學涉及是實現體育教學最優化的前提,是保證體育教學質量的必備條件。其中對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進行體育教學設計的前提,因此在一節體育實踐課前需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進行客觀的認識。
2.2.1 教學對象的分析
對教學對象正確客觀的分析,分析體育教學對象的特點,是教師實施體育教學前必要準備工作之一,也是進行體育教學設計的必要環節,教學對象的情況影響教學方法的采用以及教學的組織形式。進行一節體育課前,首先應從教學對象的技能掌握情況,年齡性別,興趣態度等方面進行分析,本文所分析的教學視頻的教學對象是大一體育專業學生,人數30人,男生27人,女生3人。
2.2.2 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實施體育教學的前提,分析課的內容應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本次課采用的教學內容屬于新授課還是復習課;新授課的內容由幾個部分構成;如何合理的利用教學時間有效的實施教學內容,達到預期的效果等。在教學視頻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散打技術的基本格斗式技術學習;步法中滑步技術的學習;直拳技術學習。按學習內容本次課為新授課,課程中主要采用示范法(包括鏡面與側面等多用示范)、講解法、分解練習到完整練習,老師帶領練習與糾正錯誤動作的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采用是密切相關的。
教學方法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和完成體育教學任務而采取、可以產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具體技術性的教學活動。霍軍[4]研究認為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關系到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實現及實現程度,教學方法的科學性決定著教學實施的效率和質量。本研究通過對散打技術實踐課視頻的研究分析,認為在體育教學中應該根據課的目的與任務,教學內容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本身的條件來選擇教學方法。而不應生搬硬套,否則,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態度,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方法。在教學視頻中主要采用了講解法、示范法、問答法、循環練習法,糾正錯誤動作與幫助法。
教學過應注意運用教學方法的時機與相關因素,以視頻教學中散打直拳技術動作示范法為例,運用動作示范法時教師應根據情況選擇運用不同的速度進行示范,密切關注學生的反饋情況,距離和視線是教師在師范時應考慮的因素。示范應與學生的思維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高效率的教學效果。
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其結構的合理性取決于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是否適應學生的需要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目標[5]。組織形式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便于教學,實現教學效果而組織學生的方式。教學視頻中是涉及的組織形式,是根據場地,學生人數,教學內容等進行了設計安排,例如學習新內容時為了講解清晰,同學們能夠充分看到老師的示范動作,采用第一排半蹲后兩排站立組織形式,而在糾正錯誤動作的過程中,考慮同學們休息與放松的學習,采用圓圈自由站位的方法,同時應保證每個同學都可以看到聽到所講所示范內容。因此教學中組織形式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靈活多變,易于掌握便可,組織形式要多樣化,切不可千篇一律[6]。
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是體育教學諸要素中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學目標與教學評價密切相關,教學目標是教學評價的依據,教學評價是對教學目標的反饋。本研究從課時教學目標的角度出發分析,認為課時教學目標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科學習的總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課時教學目標,教師根據教學過程中及時洞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反饋,不斷調整,最終實現課程目標,只有保證課時目標順利進行,課程目標才能有計劃的逐步實現。
綜上所述,在一節體育實踐課的層面上,該文認為上好一節體育課應做好以下幾點: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修養,技術技能及教學經驗,了解掌握教學中的規律;明確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與課程目標有機結合,明確各教學環節中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靈活多變,不應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反饋,及時作出調整,以生為本,提高學習興趣。總之體育教學針對的人的教學,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賈東晨,馬磊.論課堂體育教學各要素的最優化[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0(25):77-78.
[2]張尚兵,肖靜芬.論課堂教學要素的最優化[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2,18(3):63-65.
[3]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霍軍.體育教學方法實施及創新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85.
[5]王林.高校體育教學模式要素及整體優化淺見[J].揚州大學學報,2001,5(3):56.
[6]包紅曙.從體育教學要素角度淺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9,26(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