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傳統產業全球化,加拿大傳統勞工運動開始衰落,勞工運動的部門間分化日益凸顯:一方面加拿大公共部門工會組織覆蓋率遠高于私營部門工會;另一方面加拿大公共部門工會組織動員能力和談判能力遠高于私營部門工會組織。可以說,今天加拿大勞工運動的主體已經發生變化,以生產工人為主的傳統勞工已慢慢退出勞工運動的舞臺,而以社會服務和管理為主的公共部門雇員群體已經成為主角。
不過,加拿大政府在財政赤字壓力以及公共部門工會步步緊逼的形勢下,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加快私有化的改革步伐。近年來,這種變化趨勢日益明顯。最近幾年,加拿大政府部門更多采用靈活雇傭方式就是有力例證。對于私營部門工會而言,跨行業的合并,成立所謂的超級工會,只是一種暫時之策。如果工會組織不進行結構轉型,不拓展其覆蓋范圍從而把高流動的服務業臨時工和新經濟體系高科技行業員工吸納進來的話,工會組織的困境將難以得到根本改善。與此同時,在加拿大勞工運動中,移民勞工與種族問題、社會組織雇員的維權行動(通常隸屬于公共部門工會),以及女性勞工問題也日益成為加拿大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對中國而言,加拿大勞工運動的變化趨勢及其相關研究,可以給我們一些重要啟示。除了在傳統勞工議題上,加拿大對勞工公民權利的保障及其勞動關系處理機制值得我們去借鑒外,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公共部門雇員及作為公共部門功能延伸的社會組織雇員所產生的勞動問題必將成為未來中國勞動關系領域的重要問題,并影響中國目前的工會體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