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昌慧 孫承文(北京林業大學體育教學部 北京 100083)
北京市普通高校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現狀研究①
滿昌慧孫承文
(北京林業大學體育教學部北京 100083)
摘 要:該文對北京市20所高校校本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現狀與利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所有高校均進行了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大多數教師有校本體育課程開發的經歷,其目標定位的理解大都集中在學生發展方面;內容的選擇優先考慮學生的體育需求;注重結合現有的課程資源;課程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體育校本課程內容開發過多地注重了學校場地設施條件,與學生興趣聯系不夠;課程參與者的角色準備不足,課程意識、開發能力欠缺;課程內容整合提煉不夠;尚未建立完善的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評價體系。
關鍵詞:高校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調查分析
①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研究成果(任務書編號:RW2013-36)
本世紀初《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頒布,給學校進行自主課程開發較大的自主權,學校可依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實際條件進行選擇與整合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從此各高校紛紛在政策的指引下進行校本體育課程建設。隨著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校本體育課程開發實踐已經成為我國高校體育教育課程改革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然而經過文獻分析,現有校本體育課程開發的研究大多是局部的基礎性研究,缺乏整體的評價。因此該文對北京高校的校本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現狀與利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以期為各高校提供直觀的參考依據。
1.1調查法
該文制訂學校校本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現狀調查問卷,其中學校現狀調查內容包括:學生的興趣與體質現狀、學校的師資和場地條件、學校辦學特色、學校專業設置的社會需求。校本體育資源的開發利用調查內容包括:課程開發人力資源、體育課程設施資源、課內外體育課程內容資源和體育信息資源等使用情況與價值判斷,向北京市20所開展體育較好的部屬重點院校和體育院校主管體育教學的領導進行調研。同時制定學生課堂內容與評價方式滿意度調查問卷,隨機向20所高校參加體育校本課程的600名學生進行調查,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566份。
1.2數理統計法
對所有數據進行整理,用SPSS17.0進行統計處理。
1.3邏輯法
該文運用歸納、演繹、比較等邏輯方法,對所取得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2.1北京高校的總體開發情況分析
經過調研結果統計,在20所北京高校中所有學校均進行了體育校本課程開發,73.1%的教師有參加校本體育課程開發的經歷,全體體育教師認為我國普通高校有進行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他們一致認為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意義是在大學體育教育中發展大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特長,在突出普通高等學校的辦學特色的基礎上,有效促進大學生個性發展。
這種好的形勢說明進入21世紀后,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體育課程改革乃至整個教育改革的重大熱點問題。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具有現實的需求可能、政策支持和發展空間。但同時我們也發現,現有的體育教師中仍有26.2%沒有參與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經歷,如何去調動這一部分體育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扭轉這部分體育教師的態度,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在調查的高校中,體育校本課程在總體的課程計劃中所占的比例,調查結果顯示,61.5%和42.3%的高校校本課程在總體的課程計劃中占比例是11-20%或者21%-30%。總體上來看,調查者選擇體育校本課程課時量占總課時的比例大都集中在30%以下。這與以前的研究結果一致。
2.2北京高校體育校本課程內容與評價調查分析
體育校本課程應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安排要適合學校學生的身心特征。本文學校校本體育課程內容與評價情況調查結果表明,76.9%的教師認為體育校本課程內容的安排要根據學校體育設施場館,這說明校本體育課程開發要從實際出發,立足于學校場地設施實際,不應盲目跟隨其他學校或社會潮流。同時46.2%的教師認為課程內容要滿足大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需要。還有26.9%和15.4%的教師認為校本體育課程內容安排還要考慮到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教師的專業能力。
學生的體育課堂滿意度結果顯示,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滿意度僅為52.8%。這種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體育校本課程內容開發過多地注重了學校場地設施條件,與學生興趣的聯系還沒有占主導地位。
課程評價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一個重要環節,對課程實踐起到指導作用。調查資料顯示,61.5%的教師認為體育校本課程的評價方式是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關于誰是評價主體的問題,有46.2%的體育教師認為應由任課體育教師考核小組或學生學習小組來評價。38.5%的體育教師認為評價主體是任課體育教師。這說明當前體育校本課程的評價主體是任課教師、體育教師小組和學生學習小組。校本課程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體育課程評價主體,學生、教師都成為課程評價的價值主體,教師的角色由原來的課程實施者轉變為課程的開發者、實施者和評價者,學生則由以前被動的學習接受者轉化為課程的積極實施者和客觀評價者。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校本課程評價雖然采用了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方式,但學生對校本課程評價的認可度顯示滿意的僅為58.7%,說明在實踐操作中校本課程考核評價還存在認識不到位、考核不科學的問題,與理論上的目標存在一定的偏差,尚需在實踐中加強研究。
2.3影響北京高校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困難因素分析
目前由于對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認識和操作層面的一些問題,在課程開發過程中課程資源問題日益突顯出來。影響北京高校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困難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在“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困難”的選擇中,有80.8%的體育教師選擇了“學校財力物力等資源有限”,42.3%的教師選擇了教師開發能力有限和教師的時間、專業知識技能水平不足,30.8%的教師選擇了教師缺乏對課程開發動力、積極性不高,26.9%的教師選擇了缺乏相關的政策、學校領導支持。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校本課
程開發中還存在許多困難。
(1)體育教師在開發體育校本課程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培訓課程開發的知識和技能”與“能自己決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等方面,這說明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培訓機構需要加強對體育教師有關課程知識和技能的培訓。57.7%的體育教師能正確理解體育課程的基本內涵,認為課程內涵是“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學習機會的過程”。但42.3%的體育教師不能對體育課程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把體育課程等同于教科書或教學材料。這說明大多數的體育教師對參與校本課程開發角色準備不足,雖然有參與課程設計的意識,但是在課程內涵的把握及課程設計的要求與技巧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傳統的體育課程資源雖然非常豐富,但由于不同高校的專業需求和辦學理念,體育課程資源沒有得到整合與提煉,仍不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學生體育鍛煉興趣。
(3)調查結果顯示,92.3%的教師認為與必修課相比,體育校本課程工作量高。這說明體育校本課程往往是一個完整的開發過程,需要制定方案、確定目標、選擇內容、設計教學等,要比體育必修課復雜得多,因此教師從事校本體育課程開發,工作量應比必修課高。在實際操作中,如何對體育教師的工作量進行量化,也成為影響其積極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因素。
(4)經過文獻分析,現有對校本體育課程開發的研究,大多是局部的基礎性研究,缺乏整體的評價。建議根據對學校校本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現狀與利用情況調查結果,建立完善的學校校本體育課程開發評價體系,以期為各高校提供直觀的參考依據。
(1)調查顯示北京高校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現在: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目標定位的理解大都集中在學生發展方面;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內容的選擇在結合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基礎上,考慮了學生的體育需求;注重結合現有的課程資源,以不同形式進行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課程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方式,符合當前課程評價改革的要求。
(2)調查發現高校體育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體育校本課程內容開發過多地注重了學校場地設施條件,與學生興趣聯系不夠;體育教師參與者的角色準備不足,課程意識與課程開發能力欠缺;體育校本課程資源尚需整合提煉,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尚未建立完善的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評價體系。
(3)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不斷改進的動態過程,建議各個高校加強研究,完善開發步驟和指導原則,在實踐中進一步總結,以逐漸提高課程開發的科學化程度。
參考文獻
[1]季瀏.論體育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開發.體育教學,2006 (3):9-11.
[2]楊占明.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J].2006(3):83-86.
[3]周宏煒,孫建偉,紀力“.陽光體育”視域下的校本體育課程開發審視[J].教學與管理,2012(1):107-108.
[4]陳旺,王華清.關于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理性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4):239-240.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b)-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