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生(福建省上杭縣臨江城東小學 福建龍巖 364200)
小學體育課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張亮生
(福建省上杭縣臨江城東小學福建龍巖364200)
摘 要:體育課教學是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小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個基本前提。本人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文獻資料法,數據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上杭縣小學體育課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上杭縣小學體育教學存在學校領導不夠重視,體育教師在工作上失信心缺熱情,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主動性不高,體育場地器材設施配置嚴重不足等問題。現就影響和制約著小學體育課發展現狀的四種因素,提出了四項對策研究。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分析研究
我國由于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學校規模發展也相對不均衡,在經濟發達地區早已進入研究優化小班教學的同時,經濟欠發達地區還普遍存在“場地小、器材少、大班額”的體育課教學狀況,并且還存在領導和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的不重視,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不高等等,這些現實問題在等待我們去解決,也是現今教育領域的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因此,我從所處的地域特點出發,以上杭縣8所學校為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師資水平、研究特色等,吸收或借鑒國內先進的教學經驗,進行調查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議,為解決當前小學體育課教學存在的諸多不利因素,提供可行性的解決途徑。
1.1研究對象
該文研究對象為上杭縣8所學校(城區5所,鄉鎮3所)的240名學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調查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和網絡檢索法,收集到大量有關該研究的資料。
1.2.2問卷調查法
問卷向8個學校共發放問卷240份,回收240份,其中有效問卷235份,有效性為97.9%。
1.2.3訪問調查法
與學生進行交談訪問,針對一些問題與學生進行了討論和交流。面訪了各學校分管領導、體育教師和學生家長,就有關影響學生體育課興趣的問題進行了解,征求意見。
1.2.4數據統計法
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整理數據,通過百分比計算進行分析。
2.1體育課程的地位
對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和學生家長進行了訪談,從訪談的統計結果可看出:少數學校的體育課沒有得到重視,有些學校課程表的體育課雖然有按課時規定開齊開足,但在執行中近1/3的課被別的課占用。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有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師采用“半放羊式”或“放羊式”。部分家長雖然肯定體育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又強調說:“我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把文化課抓好,將來有個好出息,至于體育課可上可不上”。上述情況說明我縣小學如此多不利的現象,特別是教學管理不到位問題突出,客觀上影響和制約著我縣小學體育課教學的有序發展。
2.2場地和器材的限制
對所研究的學校進行實地調查,調查顯示,學生人均體育運動場地達到標準要求的學校有3所,體育器材設施有達到上級標準要求配足配齊的學校也只有3所。從調查的統計結果可看出:大部分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配置嚴重不足,遠遠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從而影響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完成及學生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
2.3學生個人因素
從問卷調查統計結果表可看出:學生在體育課中主動參與性不高,客觀因素除外,體育課學生不喜歡上往往表現為:一是學生自身對體育意識淡漠,可以說學生根本就沒有想過要主動參與體育訓練;二是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及傳統習慣的束縛,重智育輕體育的現象突出,學生平時的時間絕大部分被占用,想玩不能玩;三是由于智力發展的性別差異小于身體發展的性別差異,男生女生在不同時期的身體發育,機能水平、身體形態、運動功能、運動素質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點和明顯的區別,而且男女學生在運動中的心理狀態也存在很大的不一樣,經常由于受情緒的影響而淡薄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
2.4體育教師因素
通過對體育教師的訪談發現,有些教師對待體育教學和鍛煉沒能去認真對待。有些學校的體育科目沒能得到重視,導致部分體育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認為自己的地位沒有得到肯定,對自己的工作失去信心,缺乏熱情;還有的認為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改善跟自己無關,也并非自己能解決的,對器材設施改善持無所謂的態度。
3.1組織教學方式多樣化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安排的學習內容單調、組織方式單一。這一難題要解決,教師必須要認真充分的備好課,并充分利用教材及器材使教學組織方式多樣化,同時創設寬松的學練環境,尊重學生的興趣選擇,讓學生的個性、興趣和才智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的方法、策略、方式逐漸改進。因為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模式、方法、策略是萬能的,所以任何教學模式、方法、策略的產生都離不開教學實踐。只有通過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課程理論的學習以及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許多新觀點、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都將不斷涌現在教育教學一線,有力地促進和推動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小教師骨干作用,創設新穎、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學習觀等等,都將是有效提高場地小、大班額、器材缺條件下的上杭縣城區小學體育課教學的具體策略。
3.2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有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向同一目標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理解、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為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新課程理論的學習、教育理念的不斷更
新。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改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下工夫。若沒有更新教育觀念,課程改革就只能停步在技術的層面,就會缺乏文化的創新,因此也不能取得成功。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多方面的,很難一概而論。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必須端正對新《標準》的正確認識,積極參與《標準》課程改革的教學研究與實驗,從“研究”轉化為“教學質量”。
3.3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需要具體、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教學內容要合理安排,教學環節要精心設計,使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融于整個課堂,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清楚團結協作的意義,從而明白團結協作對他自己及他所屬的集體意味著什么。團隊合作是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動作技能術的練習形式,是培養學生團結、交往、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團隊組合中,可讓學生之間互助互評。通過學生間互助,體育學困生受到體育優等生幫助,這樣可以使學生獲得個人需要及個人發展的滿足,深深體會到互助協助、信賴、友愛的快樂,感到溫暖的人際關系,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團隊的重要性。在團隊組合中,讓學生合作探討。體育教學中的合作探討,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交流機會。在學生合作探討,相互交流中學會團結協作。比如在游戲“跨下傳球”中,教師先讓同組的學生相互探討,怎樣才能速度最快而且又不易失誤將球從排頭傳到排尾,讓學生在團結協作的機智下,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快樂,從而不知不覺地把自我融入到集體之中。
3.4科學合理的制定好學期和單元計劃充分利用體育場地與器材
體育教學中充分利用場地和器材的關鍵是要科學合理的制定學期和單元計劃。各年段的體育教師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學期和單元計劃,并詳細注明自己在各課時的場地安排、組織形式及使用器材的名稱和數量。教研組長根據每位教師制定的計劃,統籌安排學校里的場地器材等資源,教師根據教研組長的反饋情況進行備課和上課。這樣,既消除了各年級、各班級在體育課中爭場地、爭器材等現象,也大大提高了學校體育場地的使用率,使學校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得到保證。
體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孩子們造就完美的人格也是極為重要的。不管是城區學校,還是廣大農村學校都不能也不應該輕視體育教學,希望每一位體育教師,尤其是各級各類領導都能加以重視,這在素質教育中是必須的,更是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一環。
參考文獻
[1]陳志山.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體育學刊,2003(3):102-104.
[2]張燕中.我國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再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07(2):21-23.
[3]許良.新時期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現狀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2(1):96-99.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b)-0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