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社區工作者隊伍專業化建設的思考
郭暢
1.永定門外街道辦事處2.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北京100075
[摘要]社區是城市社會最基本的組成細胞,社區建設涵蓋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人文環境、組織領導、干部素質等方面,承擔的任務越來越多,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通過逐步增加專業社區工作者的比例,有計劃地培訓現有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提高其綜合素質,進一步明確社區工作者開展專項工作的流程和職責,建立和完善社區心理咨詢師制度,營造和諧向上的工作氛圍,將社區隊伍逐漸專業化是社區管理改革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社區工作者;專業化素質;社區服務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結構轉型期,社會的變遷對社區建設和社會工作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區建設涵蓋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人文環境、組織領導、干部素質等方面,承擔的任務越來越多,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從北京社區發展的歷史來看,計劃經濟時期社會工作隊伍主要以居委會老大媽、老大爺為主,改革開放后,隨著人們物質和精神水平的高度發展,社區工作者隊伍逐漸向職業化、專業化道路發展,這也是當前我國社區管理改革的必然趨勢。
在調研中我們感到,社區工作者隊伍的整體狀況較好,主要表現在:
一是具備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能夠圍繞中心任務積極開展工作。社區工作者能夠注重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區委的有關文件精神,具備一定的政策與管理水平,能夠圍繞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積極開展工作,基本適應當前工作需要。大部分工作人員掌握了文字錄入、網上查閱資料、表格制作等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能結合社區實際制定計劃,組織實施,抓好落實。
二是具備一定的工作執行能力,能夠起到連接政府和百姓的橋梁作用。各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以和諧社區建設為主線,在矛盾排查化解、暢通群眾利益表達渠道、維護社會穩定、為居民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社區工作者在宣傳黨的政策的同時,積極為居民服務,滿足居民需求,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帶給百姓,得到了社區居民的認可和好評。
三是具備勤奮敬業、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為服務群眾、促進和諧、維護穩定做了大量而繁重的具體工作。社區工作事務繁雜,要求高,難度大。社區工作者很辛苦,常常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經常加班加點,周六、周日很少休息。但就是這樣,大部分社區工作者能堅守崗位,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盡心盡力,扎實工作,較好地完成街道交給的任務。
關于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情況的研究,當前學術界主要集中于對社區工作者現狀中具體問題的分析如職業倦怠度、心理壓力等,實務界則對社區工作者的構成、現狀及運行情況有較清楚的認識,并出臺了一些系列改革舉措。在深入實踐調查和理論思考的基礎上,我們發現,當前社區工作者的整體狀況與當前不斷擴展的社區服務的內涵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這就對社區工作者的專業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社區工作者隊伍專業化建設仍然存在著不足與問題。
一是社區工作者的專業化素質與社區發展的需要還不相適應。隨著城市管理重心逐步下移,社區建設這一系統工程所具有的綜合性、社會性、地域性、群眾性、創新性的特征和社區所要承擔的眾多的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和社會保障功能,迫切要求社區工作者必須具有專業化的素質。但從目前社區工作者的基本素質來看,這方面差距還比較大。近幾年來,社區工作者的學歷程度普遍較以前有所提高,但是距離專業化社區服務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在在職訓練(包括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過程中,取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資格和社會工作師資格的人數占社區工作者隊伍總體比例過低。由于知識結構的不盡合理以及在職訓練的不足,從而導致在拓展社區服務內涵和提升社區服務品質方面還有待提升。
二是社區工作者隊伍結構與社區工作的需要還不相適應。社區工作者應該與社區工作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目前社區工作者中,主要集中的年齡范圍為20-29歲、40-59歲。前者主要是公開招聘的大學生社區工作者和網格助理員;后者是企業離退休人員、下崗再就業者等,年齡斷層現象比較嚴重。年齡偏大的社區工作者,往往有豐富的社會經驗,但有時面對工作的新要求往往表現出力不從心。年輕的大學生社區工作者對于社區工作的認同度普遍不高。目前社區工作的模式決定了在社區中開展繁雜的任務工作很難有具體的流程和程序,更多的是經驗性的探索和積累,大學生社區工作者參加社區工作的時間短,還缺少社區工作經驗,處理問題還不夠穩妥,導致其對社區工作專業化的認同度不高。
三是社區工作者的服務內容與社區發展的趨勢還不相適應。從工作內容上講,社區工作者除承擔大量的治安、衛生、就業、低保、計生、文體等傳統政府公共服務項目外,還要承擔社區禁毒、社區矯正、流動人口管理等多項新任務。從工作職責上講,包括城市基層因公共安全、房屋拆遷、環境污染、物業管理等問題引起的群體性、突發性事件呈多發態勢,充分發揮好居民委員會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作用至關重要。
(一)拓展社區服務的內容
和諧社區建設時期社區服務的內涵已然發生變化。新時期社區服務的概念更加全面,包括社區就業服務、社區社會保障服務、社區救助服務、社區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社區文化、教育、體育服務,社區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社區安全服務等多方面內容。在當前各地社區服務實踐中,這些方面的服務項目也已經在開展。
(二)拓展社區服務的提供主體
新形勢下的社區建設是政府、居委會、社區志愿者、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共同參與的過程。政府承擔宏觀規劃、組織保障、管理監督的職責,還負責提供公共服務為其他主體開展社區服務提供支持、指導。社區居委會協助城市基層政府提供社區公共服務、組織社區成員開展自助和互助服務,為發展社區服務提供便利條件。社區志愿者組織被納入社區服務的興辦主體之一,支持社區成立形式多樣的生活服務類民間組織。鼓勵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開展社區服務業務。
在當前社區服務實踐中,不同層次的社區服務的提供主體正在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有的推出社區自治工程,建立社區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的有機銜接,通過社區社會組織的活動把社區各委員會的工作進一步具體化,提高社區居民的組織化程度。這種方式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包括治安維穩、公益服務、計劃生育、文教體育、環境保護和社區共建,在激發社區成員參與社區建設,促進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表現出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共同開展社區服務的取向。拓展社區服務的提供主體為社區工作者隊伍專業化建設明確了方向。
(三)盡快實現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專業化
一是逐步增加專業社區工作者的比例。充分考慮當前社區工作者的不同結構的差異性,逐步增加專業社會工作者的比例,促進社區社會工作專業化的發展。與專業院校建立良好連接;拓寬選人視野,吸納高素質專業社會人才到社區工作者隊伍中來,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引入院校專業教師、訓練課程,提升社區工作者的專業水平。
二是有計劃地培訓現有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提高其綜合素質。制定《社區工作者培訓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社區發展實際的考核辦法,加快社區工作者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進程。加強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再教育、再培訓工作,全面提高社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專業化水平。
三是進一步明確社區工作者開展專項工作的流程和職責。制定《社區工作者服務手冊》,對社區工作者提供的專項服務進行描述,明確社區工作者所要完成的專項工作的主要職責和需要達到的目標,包括職責履行中的典型問題等。細化為民服務事項,標準化、明確化,提出具體考核標準,對居民相關滿意度、活動開展頻率、設施覆蓋率等劃定詳細“標準線”。
四是建立和完善社區心理咨詢師制度,營造和諧向上的工作氛圍。社區工作者工作任務重,工作壓力大,需要及時進行疏導和排解。社區工作者中年輕人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建議開展專業化的心理輔導,聘請專業院校心理教師擔任社區心理輔導師。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促使其在活動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在激發個人潛能,增強團隊凝聚力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國社區建設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歷程,現已進入和諧社區的創建階段,社區服務的內涵已然發生重大變化,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新形勢的發展需要,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郭暢(1986年—)、女、北京、東城區永定門外街道辦事處、科員、法學,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