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劉麗娟
支付機構加速國際化
文/本刊記者 劉麗娟
伴隨著試點政策的不斷推廣,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協同配合,在跨境外匯支付業務的市場拓展方面各顯身手,并在實務中嚴格落實真實性審核等監管要求。

自2013年17 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獲得首批跨境電商外匯支付業務試點許可之后,跨境外匯支付“藍海”的大門已向國內的支付機構敞開。2015年伊始,外匯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開展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的通知》(匯發〔2015〕7號),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這一政策使更多的支付機構成為了結售匯主體,并真正將支付機構推向了國際競爭的舞臺。
參與國際支付大市場,意味著支付機構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服務對象也將從國內客戶延伸至境外的更多商家。在這一過程中,支付機構需要解決能否獲得國外商家接口的問題,也即讓境外的用戶、商家接受中國的支付機構。基于自身的市場定位與在國內支付市場積累的競爭優勢,各支付機構在市場拓展、服務客戶方面大顯身手。
支付寶是跨境外匯支付業務的先行者。早在2007年,國家外匯管理局就已經同意支付寶開展境外收單業務,為境內個人購買境外合作商戶網站的、以外幣計價的商品提供購匯服務。伴隨著天貓國際等平臺的井噴式增長,支付寶目前已經覆蓋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支持14種幣種結算的逾千家商戶,交易規模年均增速在200%以上,在跨境外匯支付領域遙遙領先。“我們的跨境外匯支付業務主要集中在實物與航空機票領域。這反映了國內消費者在購買海外商品和出國旅游方面的巨大需求,是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蓬勃發展的基礎。”螞蟻金服國際事業部副總經理蔣科瑛表示。
專注于國內市場快捷支付業務的連連銀通,將延伸人民幣快捷支付功能作為其拓展跨境外匯支付業務的突破口,主要服務于個人消費者的“海淘”支付。“我們是基于跨境電商平臺上的海外商家與國內消費者的真實貿易背景,將國內消費者支付的人民幣兌換為外幣,然后支付給海外商家。我們預計,進口支付業務在今年將實現數倍的增長。”連連銀通副總經理徐鵬說。對于連連銀通為什么目前沒有重點開展出口收單業務,徐鵬解釋說,原因之一是使用信用卡支付的境外消費者仍占到很
大比例,支付機構需要能夠為跨境出口電商提供Visa、Mastercard的收單服務才能滿足出口商家的全部結算需求。而根據我國的相關監管要求,只有銀行類金融機構才有資質成為Visa、Mastercard的本地收單銀行。而支付機構基于本地外卡收單銀行服務費用的外卡收單產品,較之本地收單行向大型跨境電商平臺直接提供結算服務,毫無價格優勢可言。
結合在產業鏈金融上的產品與服務經驗,匯付天下選擇了比較熟悉且在國內市場具有業務優勢的航空機票業務作為拓展境外業務的突破口。匯付天下在國內航旅市場的份額超過了50%,并通過與已建立合作關系的航空公司的進一步溝通,積極擴展國際機票支付業務的規模。同時,匯付天下還積極與境外航空公司、境外酒店進行溝通,爭取覆蓋更多的國際機票銷售渠道,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將外匯支付業務拓展到貨物貿易進出口、留學服務等領域。“在當前的航空機票市場格局下,支付機構不僅要面對大型航空公司,還要服務于數千家代理機票業務的小微企業。我們在國內市場積累了服務小微企業的經驗。今后,匯付天下將以滿足小微商戶的跨境支付需求為導向,在跨境外匯支付市場實施差異化競爭策略,在服務小微商戶領域占領先機。”匯付天下品牌管理部總經理沈娟說。
作為B2B領域的領先支付機構,快錢在服務電子商務平臺方面具有先發優勢,并深刻地認識到與機構合作在跨境外匯支付業務中的重要性。“如果與一家家商戶分別去談,開展業務肯定會比較慢;而通過與機構合作,就能實現以點帶面式的增長。”快錢跨境業務部負責人說。截至目前,境外與快錢建立合作關系的機構在歐美地區有10家,在東南亞有8家,在臺灣地區有3家。境外市場并沒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概念,只要企業商業注冊證的許可業務包含“支付”,該企業即可從事這一業務。由于不同國家從事支付業務的機構具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快錢的合作機構中,有銀行,有電子商務平臺,也有線上分銷機構。比如Mezoka是歐美地區免費建立網上商店的平臺工具,通過與其建立合作關系,快錢將支付模塊嵌入其標準化產品中,進而直接成為這一平臺上眾多商戶的可選工具。
根據2013年年初下發的《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關于開展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的通知》(匯綜發〔2013〕5號)的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需要與商業銀行共同協作,開展跨境外匯支付業務。業務開展中,支付機構負責業務真實交易背景與反洗錢的審核,并向銀行提出結售匯與跨境收付匯的申請;商業銀行負責資金的清算工作,同時確保將支付機構提供的相關交易信息完整、準確地傳遞至外匯局。“具體而言,支付機構負責直接對接電商機構的服務,包括了解電商業務(KYC)、對電商報價(匯兌支付)、資金歸集/分發等;同時對接銀行,包括向銀行支付、申請匯兌、提供支付/分發指示等。商業銀行主要負責按照支付機構的指示,進行匯兌、支付和向監管系統進行業務申報。”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貿易金融部副總經理郭翀說。

圖1 中信銀行跨境進口外匯支付業務流程
跨境電商交易具有筆數多、單筆
金額小的特征,由此帶來了跨境支付的碎片化需求。這就要求商業銀行進行業務創新,以不同于傳統大宗交易的服務模式來滿足市場需求。“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商業銀行正在發生這樣的改變。”徐鵬說。連連銀通與某海外大型支付機構的合作已經進入業務操作的實質談判階段,雙方可以通過API接口技術實現數萬家商戶結匯需求的自動化傳輸與實時完成。但該支付機構需要延遲一定時間才能將外匯資金劃轉給連連銀通,并希望連連銀通自行解決期間的匯率風險問題。就此,連連銀通與合作銀行進行了溝通,希望能通過系統對接實現多期限遠期合同報價、自動購買遠期產品,目前,雙方正在共同研究解決方案。
為滿足跨境外匯支付業務的監管要求,同時便利支付機構,商業銀行在信息系統建設方面做了諸多準備工作。作為支付寶的對接銀行,中國銀行率先開發了支付寶跨境支付系統,促進銀行支付、結售匯服務和網絡金融的深度融合;中信銀行也于2014年年中上線運營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系統,支持全程不落地交易,包括牌價報送,集中結售匯、收付匯,國際收支申報等業務功能,全部都能實現在線自動處理(見圖1,以進口業務為例)。
除了配合支付機構開展跨境外匯支付業務,商業銀行也看好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并希望在跨境支付與跨境電商融資方面有更多的作為。而這可能會在未來與支付機構形成競爭關系。“跨境電商外匯支付業務涉及的跨境清算、匯率管理、國際收支、結售匯合規等,都是商業銀行的優勢業務。商業銀行在5號文要求下搭建的跨境電商支付系統可以很好地滿足跨境電商的結算需求,但因政策所限,只能為支付機構提供服務。這對商業銀行而言是一種資源浪費。”中信銀行杭州分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沈震東說。郭翀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目前監管部門對于跨境電商的主要政策均針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對銀行直接服務于跨境電商的支付結算是否能做、如何去做、如何申報等均未予以明確,處于模糊地帶。在政策明確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可以放手開展直接針對跨境電商企業的服務;而對于大型電商,則可以探索通過銀企直聯模式提升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2013年10月,艾瑞咨詢曾在分析報告中指出,“由于跨境支付的特殊性,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同于商業銀行的運作、管理模式,這一業務可能會觸發風險,應予重視”。一是政策風險,包括違反外匯管制和人民幣出入境管理規定,進行非法套匯、結匯等外匯或人民幣交易以及違反稅收征管和逃稅的風險。二是金融風險,包括誘發賭博、詐騙、洗錢或促使熱錢流入的風險,以及誘發沉淀資金風險、支付系統風險。三是監管風險,包括因業務操作不透明、虛假交易、消費者行使知情權或其他合法權益受阻等引發的監管風險。
面對復雜的全球市場和業務形態,有效防止洗錢和其他違法業務,是開展跨境外匯支付業務的基礎。通過商業銀行的跨境支付系統,支付寶與連連銀通的每筆跨境交易(包括還原信息)都會及時準確地上報至外匯局國際收支申報系統,同時將個人結售匯信息上報至個人結售匯信息系統。快錢建立了嚴格的信息核查制度,對平臺商戶實施一戶一碼的管理制度,對資金結算情況進行詳細備份與報備。匯付天下對其客戶采取了實名認證制,并對交易訂單中每一張機票的乘客信息、票號、行程地點均進行詳細報備。“第三方支付機構在跨境支付中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將每一筆跨境支付真實還原,使資金流和信息流相匹配。”沈娟說。
在嚴格按照監管要求辦理業務的過程中,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比如國際支付機構PayPal賬戶的功能已經不局限于跨境電商平臺,買賣雙方很有可能基于郵件聯系達成交易而產生付款需求,由此產生的郵件信息能否成為交易真實性的有效證明?再比如針對虛擬物品交易,如何審核交易真實性?又比如同一客戶同一天開展了同一幣種的多筆小額交易,是否構成拆分交易?是等業務規模做大之后再逐步規范還是當下即禁止此類交易?
為了提高交易真實性審核的準確性,商業銀行也提出了改進建議。“由于支付機構發展迅猛,數據量十分龐大,銀行往往只起到一個傳遞海量數據的作用。是否可以參照貨物貿易的管理辦法,將支付機構的數據視為物流信息(最好能在發生交易時同步將信息傳遞至外匯局),與銀行報送的資金流信息通過系統進行匹配,篩選可疑交易進行監管?”郭翀建議。中信銀行在實踐中也發現,支付機構在數據處理和規則理解上存在問題,進而導致大量異常情況的出現。對此,沈震東建議,“外匯局應從源頭上規范支付機構的數據采集和過濾,并督促支付機構與合作銀行建立數據核對與糾錯機制,以切實提高申報數據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