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縣國土資源局 殷金蘭 周 華
實施品牌工程構建一流國土
青田縣國土資源局 殷金蘭 周 華

青田縣國土資源局成立于2001年11月,內設8個職能科室,16個下屬事業單位和1個派出機構,現有工作人員146人。近年來,該局按照“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的基本要求,深入實施品牌戰略工程,扎實挺進用地服務保障、礦政制度創新、行政審批改革、常態反腐倡廉等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成為第一方陣。2011年以來,該局連續四年獲全市國土系統業務工作考核、全縣垂直管理部門綜合考核先進單位;連續三年獲省國土廳第三方民主測評全市系統前三名,縣國土局、下屬統征所和監察大隊連續兩年獲縣“三帶三敢三不怕”作風建設十佳單位和十佳科股站隊所。2012年獲全省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2013年成功創建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獲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管理系統‘六五’普法中期先進單位”;2014年獲“麗水市依法行政示范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先后5次獲得全市國土系統先進集體。
近年來,青田縣國土資源局以創建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為載體,深入實施“節約優先”戰略,狠抓用地空間拓展、存量土地挖潛,闖出了一條“用地少、空間大、效益高”的土地開發利用之路。近五年,青田縣單位GDP增長消耗新增建設用地量為5.27平方米/萬元;工業用地畝均產值達到550萬元、畝均稅收超過13萬元,畝均效益連續6年處于全省前列、全市第一。一是向天上要空間。鼓勵經營性用地充分利用地上空間,提高用地項目容積率,有效緩解城鎮建設用地緊張局面。2011年以來,青田縣開發商住項目65宗,平均容積率為4.3,最高容積率達15.78,位居全省領先水平。二是向地下要空間。鼓勵開發建筑地下空間,主要用于大型商場、娛樂場所和停車位建設,緩解城市擁堵,促進“寬松生活”建設。目前,青田縣已拓展地下空間10.3萬平方米,增加停車位1600多個。三是向灘涂要空間。立足“一江兩岸”組團城市實際,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8億元,有序推進沿江灘涂圍墾2635余畝,有效拓展了城市建設空間。四是向低效要空間。通過零增地技改、騰龍換鳥、建設標準廠房等舉措,引導企業樹立立體用地觀念,提高單位用地產出效益。五年來,青田縣累計流轉工業園區用地近300畝,流轉引入企業20余家,經濟產值達6億元。五是向留地要空間。通過“統一收回、集中開發、優惠回購、收益回饋”的模式,實施村級留地集中開發270畝,收取土地出讓金10.948億元,返還村集體經濟組織5億元,受益農民10457人。
一是創新礦政監管機制。在全省首創重點礦區直管和動態監管制度,在鉬礦區設立管委會、聯合管理站等,委托中介機構定期對所有礦山開發利用情況進行監測,該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在全省率先建立礦產資源共同管理責任機制,明確礦產資源保護屬地管理職責,建立屬地管理、聯席會議、保護激勵、責任追究等4項制度。在全省首創礦業權儲備制度,該制度實施以來,已儲備葉臘石150萬噸,出讓探礦權4宗,收取出讓金400多萬元。二是創新綠色礦山建設機制。青田縣創新“上下聯動、部門合作、企業社會共建”機制,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扶持,有效推進“綠色礦山”創建。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投入資金3900萬元,覆土復綠6.5萬平方米,硬化道路3.9萬平方米,創建省級綠色礦山11家,數量居全省第一,逐步實現礦區潔凈、礦山綠色、礦業生態。三是創新綜合開發利用機制。青田縣大力實施“科技興礦”戰略,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大科研和技改投入,不斷提高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浙江泰正鉬業開發公司通過選礦工藝改造,提高鉬回收率8個百分點、鉬精礦品位5個百分點,獲中央補助資金900多萬元;浙江聯眾礦業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先后投入技改資金5527萬元,增加企業效益1.9億元,獲中央獎勵資金1300萬元;青田臘石有限公司與浙江工業大學等聯合研發的葉臘石基復合鈦白粉和基復合白炭黑,獲2011年國家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獎。

墾造梯田
一是深化改革提速度。集中審批職能,優化審批流程,配強審批人員,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提升行政審批效率達92.26%,即辦件比率達60%。實施行政審批服務改革“兩集中、兩到位”以來,沒有發生超承諾件,群眾滿意率達100%。二是對接保障優服務。每年初將縣級以上重點項目涉土涉礦保障任務分解到報批、征收(儲備)、供地、審批、礦管等5個服務組,創新重點項目服務專項責任制、定期分析制和即時解決制,每月編發重點項目服務進度表和建議書,強化跟蹤指導;建立項目服務“作業單”,形成項目服務流水線,破解保障難題。先后辦結重點項目涉土涉礦事項125宗,破解金溫鐵路擴能改造項目、汽車東站搬遷工程等保障難題28個。三是上門走訪辦實事。創新基層走訪服務機制,確立每年的5、10、12月為“國土走訪服務月”,組織干部逐一走訪“兩代表一委員”、項目業主和服務對象等,傾聽意見,梳理矛盾,協定對策,辦理所需。青田縣國土資源局先后已組織走訪各界代表3500余人次,征求意見建議198條,辦理涉土涉礦實事1000余件。
一是豐富載體促廉政。按照“活動促廉”要求,深入推進廉政文化大廳、長廊、黨員活動室和職工之家等陣地建設,經常性舉辦廉政征文活動,深刻提煉“守土盡責、敬畏規則、開拓創新”的青田國土精神,濃厚廉政文化氛圍。定期邀請紀檢、監察等單位領導上廉政黨課,組織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法院旁聽庭審,實現警示教育常態化。同時,積極開展勤政廉政先進個人和賢內助評選,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二是健全制度促廉政。扎實開展“制度建設年”和“制度執行年”活動,廢除制度13項,修訂完善制度10項,新建制度19項,編印形成《青田縣國土資源政策文件匯編》,作為干部職工開展工作、規范業務的指南。實施紀檢監察“臺賬式”管理,細化設立廉政談話、項目運行監督、信訪處置、正風肅紀等11項臺賬,強化國土資源工作運行監督。三是落實責任促廉政。從嚴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層層簽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明晰各級各類人員廉政建設職責,形成“權責明晰、逐級負責、層層落實、齊抓共管”的反腐倡廉大格局。該局始終在反腐倡廉上抓經常、抓制度、抓責任,連續6年打造出黨風廉政建設平安年,連續6次獲全市國土系統黨風廉政和紀檢監察工作考核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