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志強 陳 宇(江西財經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高校網球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
□ 鄭志強陳宇(江西財經大學體育學院江西南昌330000)
高校網球運動發展迅速,但是,高校的網球教學的發展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專家訪談法和文獻法,對我國高校網球教學目標設計、網球教學基礎設施、網球教學方式及網球教學內容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網球應明確網球教學目標;加大網球基礎設施的投入,完善網球基礎設施配備;創新網球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構建網球交流平臺等建議。
高校網球教學改革發展
前言:近年來,中國的女子明星運動員李娜的成功帶動了我國高校網球運動快速發展。高校網球教學是培養網球人口的重要場所,教學效果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網球運動的發展。為使網球運動在高校更好地開展,加強高校網球教學改革的研究勢在必行。本文將以高校網球教學為研究對象,以期能為我國高校網球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隨著網球運動在我國的快速發展,高校網球教學作為培育網球人口的重要平臺,也成為了學者們研究的熱點。葉魁等(2012)指出目前我國高校網球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高校網球師資隊伍弱,學歷低;高校網球場地少,設施簡陋,基礎配備不健全;高校教學模式、思想落后,缺乏創新性;高校網球競賽組織少等。盧志瀅(2014)指出高校網球教學存在的問題包括:高校網球教學普及度程度差別較大,教學效果參差不齊;師資薄弱,教學場地有限;學生基礎薄弱,對網球興趣不高,影響教學效果;高校缺乏對網球教育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降低了教學效能。網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與當前網球教學模式有著密切的關系,任亞東(2014)指出傳統單向教學模式仍然占據主導位置,基本采用大班教學模式,傳統偏重認知過程的培養模式盛行,制約著網球在高校的發展。也有學者認為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是制約網球教學的根源,王曦(2013)、唐敏強(2013)、王寶良等(2014)認為高校網球教學的方法落后陳舊,應該從高校教學方法的創新入手促進高校網球運動的開展。宋梅(2014)認為網球文化與網球技能傳授一樣重要,網球文化在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提高網球教學效果發揮著重要作用。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學者們對我國高校網球教學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研究尚未涉及到的領域,特別是缺乏網球教學理論的研究。本文借鑒體育有效教學的理論,分析影響網球教學效果與質量的因素,希望為我國高校網球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參考。
1.1、體育有效教學的概念
有效教學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它強調教學效能的核定。研究指出,對有效教學的界定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從教學投入與教學產出的關系來界定有效教學。另一類是從學生學習出發界定有效教學。李啟迪等認為體育有效教學是指體育教師實施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組織、教學管理與學生學習和練習運動技術都具有最好的教學效果。它是在體育教學思想、目標、方式、方法、手段、評價的基礎上,綜合考量體育教學效果的一個系統指標。
1.2、體育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
從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因子出發,將體育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及其具體含義總結為以下九個影響因素:

表1 -1 體育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
教學目標設置是建立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式,場地器材布置是實現教學基本設施,練習形式、運動負荷及課堂教學氣氛調節是教學內容具體安排,因此,本文將體育有效教學的九個影響因素歸納為教學目標設計分析、教學基礎設施、教學方式選擇和教學內容安排四大方面。筆者將從以上四個方面對提高網球教學進行分析,旨在總結目前網球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期為網球教學提供有效的改革與發展對策提供參考。
2.1、網球教學目標設計分析
網球教學目標設計指在網球教學過程中師生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和標準。網球教學目標設計的內容包括教學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和教學目標設置。教材分析主要參考的是教材、課程標準和學生;學情分析就是分析學生的特點、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等。教學目標設置是建立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基礎上的,做好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是設計合理教學目標的前提。因此,筆者認為網球教學目標設計的重點在于對教材、教師、學生分析。
教材主要是指教師參考的教科書、學生上課使用的課本,是教師編寫教案、設計課程和教學內容的依據。目前高校網球教學缺乏高水平教材,影響著網球課程目標設計的有效性。權威的教材的編寫需要網球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但目前高校網球教師往往多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缺乏扎實的教學理論基礎。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高校網球教師的總體學歷水平較低,影響著網球教學科研的水平;另一方面現階段我國高校網球教學一直以技能傳授為主,導致高校網球教師對理論研究重視不夠。
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及教學目標設置需要教師兼具豐富的教學經驗與理論水平。首先,教師應根據教材、課程標準和學生對教材進行分析,編寫教案。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且需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教學情況進行分析,方便以后課程開展。這就需要教師多與學生交流,熟悉學生。再次,教師通過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為,設計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進度不同,要求教師要設計的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性。最后,學生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因此在網球教學目標設計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設計出滿足學生需要的課程。學生也應該多與教師交流,了解教師的教學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師。目前高校師生局限于課堂來了解學生的情況,且由于學生人數較多,網球教師及場地有限,導致網球教學基本采用大班式教學(40-50人左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難以對學生進行系統了解,師生交流的時間也極其有限。可以看出能否進行有效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設計出合理的教學目標,有賴于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而當前高校網球教師的專業能力不足、學歷偏低、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制約著網球教學手段使用的有效性。
2.2、網球教學基礎設施
網球教學基礎設施指網球教學過程中必備的基礎訓練設施,如網球場地、網球墻等。場地器材的布置是為了有效實施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首先必須滿足教學內容必須的場地器材;其次在滿足必需器材條件下,還需要一些輔助場地與器材。目前高校網球設施主要存在以下情況:(1)網球場地不足;網球場地數量不足限制著網球運動在高校的發展,其原因有多方面,如網球作為傳統的“貴族運動”,在場地面積上的較高要求是影響場地建設的一大“先天不足”;(2)網球場地質量不合格;網球場地類型有草地、人造草地、軟性場地、硬地、合成塑膠場地等,當前高校主要是硬地和塑膠場地為主。但一些高校網球場地無專業人士管理,使用者眾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維護,往往加速其受到的損害。(3)缺乏配套的練習設施;網球輔助墻是理想的陪打者,對墻練習適合初學者技術水平鞏固與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緩解網球場地少,設施不全,多人教學的問題。
2.3、網球教學方式選擇
網球教學方式選擇指教學過程中網球教學手段和網球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手段和方法容易混淆,從理論層面上理解,“手段”在前,“方法”在后,“手段”是一種可見的物質性標示,而“方法”是使用手段的操作程序。網球教學方式是網球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組合。網球教學方式主要是受到學生特點、師資設置、場地等因素影響,目前高校網球教師師資水平不足、場地限制、課時設置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高校不得不采用大班模式教學。目前高校網球教學每個班級人數大約在40-50人之間,但網球教學注重個體實戰的培養和個人素質的提高,每個班級的理想人數在15人左右,大班教學的效果難以保障。傳統教學即注入式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的示范和反復練習,其優點是通過動作的固化,可望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網球基本技能,不利之處是由于教師缺乏理論基礎,學生無法盡快掌握網球的技術要領,導致教學內容單調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4、網球教學內容安排
網球教學內容安排包括組織練習、運動負荷設計和課堂氛圍的調動。網球教學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場地限制選擇不同的組織練習形式、設計合理的運動負荷,影響這方面的主要因素為網球基礎設施配置、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師配置等。網球基礎設施配置主要在兩個方面影響網球教學內容安排:課上教學安排與課后鞏固。高校場地資源及開放程度則是基本的影響因素。教師配置主要是指每個教師對網球教學的認識不同,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擅長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
3.1、明確網球教學目標
網球教學目標設計包括網球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設置等方面,是有效教學的重要影響因素。首先,完善高校教材數量和質量。高質量的教材資料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建議組織優秀教師編寫高質量的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其次,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交流。教師與學生交流僅靠課堂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有效的學情分析是高質量教學的保證,因此應加強老師與學生交流,提高學情分析的有效性。再次,明確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學生學習進度不同,在做好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教學目標設置,滿足學生的需求。最后,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應重視和加大師資選拔和培養的力度,加強網球教師教學理論能力。
3.2、加大網球基礎設施的投入,完善網球基礎設施配備
網球在高校的快速發展,未來滿足網球教學的需要,對網球教學的相關基礎配套設施也要求更加完善。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網球基礎設施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網球場地不足滿足教學需要、網球場地質量不合格或無人管理、缺乏相關網球輔助設施(如網球墻等)。嚴重影響著網球的有效教學。
網球基礎設施是為網球教學的基本前提,缺乏網球基礎設施將影響網球教學的開展,筆者認為在這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積極爭取學校對網球的重視,加大對網球場地的投入,保證滿足教學的需要。(2)在網球場地建設上加強監督,保證網球場地質量達標,同時學校應加強對網球場地的管理,合理地對網球設施進行科學的規劃和使用,提高網球場地的使用壽命。(3)建設與購買網球教學相關輔助設施,緩解場地不足的“擁擠”現象。鑒于網球場地及其基礎設施建設費用比較高,學校還可以選擇與企業合作,以購買服務、公私合作等模式共建網球設施,開發網球場館的市場價值,緩解高校的資金壓力。
3.3、創新網球教學方式
通過對網球有效教學的分析表明,有效的網球教學方式是網球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達到最優組合,基于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適當增加網球理論課程和網絡視頻教學的比重。校方還可以嘗試俱樂部教學模式,即對網球感興趣的學生都可以來學網球,以俱樂部的組織形式,年級高的學生可以參與俱樂部內部管理和網球初級教學,形成以年級為界限的層次管理模式,期末由老師組成考核小組對學生進行考核。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彌補了大班教學模式的不足,同時又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減輕教師的負擔。(2)創新教學方法,使網球教學方法能夠適應學生的發展特點、網球運動的技戰術發展規律、現代社會化的發展。如情感式教學、因材施教式、探究式教學、漸進式教學、異步式教學的運用等。除此之外,合理的考核制度是檢驗高校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高校應改變期末“一考定終身”的考核制度,建議設置階段性考核,細化指標,分時段考核不同技戰術。激勵學生長期參與網球運動。
3.4、豐富教學內容,構建網球交流平臺
首先在網球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發揮自身的長處,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及內容,另一方面,教師應多與學生交流,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網球的興趣,使學生愿意在網球運動中花時間和精力學習并提高網球技能。其次,完善高校網球競賽體系,以比賽形式促進學生練習網球。參加網球比賽是檢驗和鍛煉網球水平最有效的方法,為了適應我國高校網球的發展及促進高校學生參與網球運動,各高校應抓緊完善常態化高校網球競賽體系制度,定期舉辦比賽,以比賽為的形式促進學生課后練習網球,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推動教學效果。最后,高校應扶持校內網球協會和網球運動隊的發展,給予他們一定的政策性優惠,如果條件許可的話,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便于校內網球活動的開展。
伴隨著世界網球發展浪潮,我國網球事業也蓬勃發展,網球運動廣受高校師生的青睞。高校網球教學作為社會網球人口的輸送“基地”,教學效果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我國未來網球事業的發展,綜上研究表明,目前高校網球教學在網球教學模式、師資隊伍建設、基礎設施配備、網球教學效果、高校網球組織等方面仍然存在著問題。因此,各高校應明確網球教學目標,加大網球基礎設施的投資,創新網球教學的模式,注重網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豐富網球教學內容,完善高校網球競賽體系,提高網球教學的有效性。當然網球教學的改革是一個長遠的,周期長,見效慢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應建立長遠的規劃,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以戰略的眼光,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探索一條適合我國高校的網球教學模式。
[1]李芬,楊宗友.關于普通高校網球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4(06).
[2]李啟迪,邵偉德.體育教學基本理論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盧志瀅.探討高校網球教學改革與發展策略[J].才智,2014(34).
[4]任亞東.試論高校網球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當代體育科技,2014(32).
[5]宋梅.網球文化對高校網球教學的影響[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2014(04).
[6]唐敏強.高校網球教學方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18).
[7]王寶良,郝明宇.高校網球教學的創新改革[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04).
[8]王貴軍.教師素質與網球教學[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10(04).
[9]王曦.淺談網球教學方法的創新改革[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 (03).
[10]葉魁,王漢鋒,吳維彬.論我國高校網球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