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雨(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南陽 473000)
民族傳統體育在“陽光體育運動”中的定位思考①
馮慶雨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南陽 473000)
摘 要:民族傳統體育是中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競技體育全球化過程中受到了沖擊,在學校體育中也是獨處一隅,恰逢“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契機和平臺,可以重新定位,獲得新生。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從民族傳統體育和陽光體育運動的核心概念入手,辨析民族傳統體育和陽光體育運動的相互關系,闡述民族傳統體育的自身優勢和文化價值,探索民族傳統體育的多元化發展方向,發展原則和發展途徑,試圖為民族傳統體育在陽光體育運動中開展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依據。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 陽光體育運動 定位思考 健身理念
2006年12月23日,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教育部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以下簡稱:陽光體育運動)時至今日,已走過了9年風雨,民族傳統體育在陽光體育運動中如何進行自身定位?如何在陽光體育運動中發揮自身優勢?如何處理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正確認識和回答這些問題,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融入陽光體育運動以多元化方向發展。
1.1 民族傳統體育
民族傳統體育,是指在中華歷史上一個或多個民族內流傳或繼承的體育活動的總稱。主要是指我國各民族傳統的祛病、健身、習武和娛樂活動項目。形成以武術為主體,包括傳統體育養生和民族民間體育在內的民族傳統體育學科體系??蓜澐譃槿箢悾何湫g類、傳統體育養生類、民族民間體育類。[1]
1.2 陽光體育運動
陽光體育運動,顧名思義,就是走進大自然、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掀起群眾性體育運動鍛煉熱潮,提高運動能力,達到體質健康標準的一項活動。[2]要求學生樹立“每天鍛煉一個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健康理念,要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
2.1 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為民族傳統體育提供了發展平臺
黨和國家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給予無比的關注,召開多次的重要會議并頒布了重要的指示性文件,形成了強有力的政策導向。陽光體育運動啟動和開展已形成了舉國上下聲勢浩蕩之勢,可以說為體育事業帶來了一個春天。民族傳統體育有著自身獨特的健身性、娛樂性、教育性,恰逢陽光體育運動之良機,借助陽光體育運動為平臺展現蘊含幾千年文明的運動魅力,使古老的民族傳統體育在新時代煥發出熠熠光彩。
2.2 民族傳統體育不僅豐富了陽光體育運動,更賦予其文化內涵
民族傳統體育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凝聚著千古年來各民族的歸屬與記憶,承載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秀基因。在形式上又包括武術運動、養生功法、民族民間體育的多元發展,在內容上豐富多彩,有跑跳投類、技巧類、角力類、游戲類等,在組織方式上可以分競賽型、娛樂型、觀賞型等,不僅豐富了陽光體育運動內容,更賦予了陽光體育運動文化內涵。
2.3 民族傳統體育和陽光體育運動相輔相承,共同發展
陽光體育運動是一場呼吁青少年學生參與鍛煉、轟轟烈烈的健身活動,是具有指導思想的行動綱領;而民族傳統體育是具體的體育項目。陽光體育運動是舞臺,民族傳統體育就是演員。兩者相互結合,相輔相成,就是生命在翩翩飛舞,合奏出健康的華章。前者開展得沸沸揚揚,熱火朝天;后者發展需與時俱進、重放光彩;兩者息息相關,共同發展。
3.1 民族傳統體育在陽光體育運動中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
3.1.1 豐富陽光體育運動項目,激發學習興趣
目前,學校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中,存在著運動項目單調枯燥的情況?;旧鲜且约w活動為主,有廣播體操,眼保健操,集體跑步。學生對此感到乏味,引不起情趣。心理學表明: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在此基礎上如果多增加一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勢必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在組織形式上加以相應的改變,以興趣小組為單位,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充滿熱情,生動活潑的投入進去,可以達到陽光體育運動的要求。
3.1.2 對場地器材要求低,經費投入少
民族傳統體育對場地器材的要求不高,成本很低,與購買球類的經費相比,花費較少。有些簡易的器材可以稍作加工修改,就可以變廢為寶投入使用,經濟有效。并且師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動手能力,例如:對毽子、跳繩、陀螺、風箏、板鞋、高蹺等的制作,在富有成就感的制作過程中激發起運動參與的興趣。
3.1.3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可以就地取材,便于對師資培訓
由于民族傳統體育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民族情感,在培養現有的師資力量時便具有一定的優勢。對許多民間民俗的體育項目只需了解規則組織加上一些簡易的器材就可以很好的開展,對現有教師的身體素質要求不是太高。對于具有當地特色的體育項目可以就地取材為我所用,并且民間有經驗的藝人又是可以利用的人力資源,與之交流從中受益。從師資培訓上比較其它競技項目的難度降低的多,所以存在著很多便利之處,有利于廣泛開展。
3.2 民族傳統體育在陽光體育運動中可以彰顯文化價值
“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與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健康第一”人文關懷是高度統一的。學校體育秉承西方競技體育“更高、更快、更強”的極限追求,雖然能夠培養青少年拼搏競爭的優良品質,但是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傷害。民族傳統體育所蘊涵的“天人合一”思想,即:和而不爭,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都是和諧相處的。重在體育運動中尋找健康快樂、團結協作,簡言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是現在競技體育所缺失的人文價值,亦是人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行之路和必然趨勢。
民族傳統體育不僅在價值追求上彰顯“天人合一”的民族性,而且在項目名稱、技術特征、組織方式、比賽規則上,無不承載著本民族生活形態和意識形態上的歷史記憶。凝聚而深厚,運動與健身同在,歸屬和快樂共存。南拳北腿,東槍西棍的武術體系;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這些“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形亂氣散”的傳統養生術。[3]板鞋競速,抽陀螺,放風箏,踏青,登高具富民族風韻的民間體育。這些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4.1 民族傳統體育在陽光體育運動中的多元化發展
目前,民族傳統體育在陽光體育運動中開展的并不樂觀。也就是說歷經幾千年文明的洗禮,承載濃厚傳統文化基因的民族傳統體育,曾經有著輝煌的過去。然而,在西方競技體育一統天下的學校體育中僅占冰山一角。面對現狀如何找出其發展方向是最為關鍵的事情。民族傳統體育在現代社會一定要與時俱進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出路,社會的需求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動力和走向路標。鑒于此,該文提出了其內容形式上多元化發展:第一,健身武術(對小學——趣味武術、初中——技能武術、高中——文化武術)是對武術運動情結的回歸;第二,傳統體育養生對三維健康觀融鑄的價值取向;第三,民族民間體育在陽光體育運動中應向“快樂體育”靠攏。
4.2 在陽光體育運動中開展民族傳統體育的原則
4.2.1 主體性與實效性原則
民族傳統體育的主體是學生,必須遵循他們身心發育的成長規律,以學生的運動興趣、項目愛好、適應能力為出發點,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特征這一前提,三維健康觀為導向,五大目標體系為標準,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成為注入陽光體育運動的新鮮血液,優化鍛煉手段,完成通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達到健康這一主要目標,使其在為學生身心健康服務中真正達到效果的最大化。
4.2.2 可受性與選擇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民族傳統體育進入陽光體育運動,應以學生力所能及,可以接受并能產生強參與愿望、便于應用與推廣為前提。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與“快樂體育”追求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理念正好相符。在項目的選擇性上,安全是選擇的前提,有難度和危險的項目應該排除在外。
4.2.3 民族性與時代性原則
民族性和時代性是歷史留給任何一種文化的兩道不可磨滅印痕,只有保持自己該民族體育特色,才能在世界民族體育之林中獨樹一幟。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一定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性,在堅持民族傳統體育的主體地位基礎上,敢于吸收外來體育文化的優秀成果,不斷的更新觀念與時代接軌。使優秀的民族體育項目古老又有活力。
5.1 民族傳統體育的自身的發展需要完善
一種體育項目的開展和推廣需要自身的不斷完善,當今,民族傳統體育領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去改進才能更好的發展。要統一對民族傳統體育概念和屬性的認識才能對外推廣;要規范民族傳統體育場地器材標準,便于廠家的生產,需要引進現代體育的奮發和競爭觀念,制定統一的競賽規則,以滿足教學和比賽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學習評價體系和考核方法,是民族傳統體育進入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體系及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5.2 加強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認識和理解
基層的體育教師以及作為教學管理者的學校領導是落實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的具體實行者,加強他們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認識和了解,挖掘其深層的文化內涵,直接影響到民族傳統體育在陽光體育運動中的貫徹落實。民族傳統體育不僅僅是體育項目,更是傳承民族文化的讀本和弘揚民族精神的載體,對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拓展知識面大有裨益。唯有重視方可破解體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困局,使學生德智體全面協調發展。
5.3 加大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經費投入,保障器材的配置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民族傳統體育器材是體育教師的教輔工具。學校的體育經費也是保障體育器材的物質條件,如果不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器材的經費投入,對開展民族傳統體育可以說是釜底抽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彼栽谟布O施上一定要配套購買,加大經費的投入是起碼的物質保證。
5.4 保持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師資輸送以及再培訓的運行
胡錦濤同志在接見第20個教師節優秀教師代表是強調指出:“國運興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計,在于教師。”[4]體育的改革需要上下配套一體化,高校對民族傳統體育師資的輸送至關重要,首先要拓展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中屈指可數的項目,加大師資量的培養和輸送。對于現有的師資隊伍要整合利用發揮潛在動力,對其進行再培訓是一條就地取材的有效捷徑,或者適量地從校外聘請有關民族傳統體育方面的民間老師進行交流。
5.5 在校運動會上增加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學校每年舉行的運動會無論是田徑運動會還是球類運動會,無不被西方體育所主宰,學校運動會演變成了小型奧運會的翻版和縮影。不僅失去了民族特色也成了少數運動員的專場表演,和“人人參與,個個爭優”的陽光體育運動的要求向左甚遠。可以增加富有趣味的拔河比賽,團體性的板鞋競速活動等,通過這種集群體性,娛樂性,健身性為一體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可以在其中找到娛身和娛心的歸屬,從而激發廣大學生生龍活虎般的鍛煉熱情。
民族傳統體育以其多元化發展方向豐富了陽光體育運動內容,也賦予了陽光體育運動更深刻的文化內涵。我們要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鉤沉輯佚,闡微掘隱,讓民族傳統體育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遺產,經過陽光體育運動的實踐和提煉,煥發出時代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馮慶雨.民族傳統體育融入中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4(S6):177.
[2]李文芳.關于陽光體育運動的思考[J].大家,2011(17):99.
[3]邱丕相.中國傳統體育養生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104.
[4]符德新.培養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N].中國教育報,2004-09-27.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7(b)-0197-02
作者簡介:①馮慶雨(1980—),男,漢,河南南陽人,成都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社會體育、武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