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軍
中共克山縣委黨校
論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
唐華軍
中共克山縣委黨校
隨著電子信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這種全新的商務模式對傳統的商務活動進行了一場工具性的革命,引發了一系列高科技成果的商業化應用。二十一世紀是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世紀,電子商務作為經濟和信息技術發展并相互作用的產物,迅速改變了傳統的商務活動模式。但是電子商務中出現的各種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已逐漸成為其發展的阻礙,也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出了嚴峻挑戰。本文闡述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保護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最后深入探討了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的構建。
網絡消費者;網絡經營者;侵權;權益保護
電子商務中出現的各種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已逐漸阻礙其發展,也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出了嚴峻挑戰。因此,在尊重電子商務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從法律及相關層面采取各種措施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對推動我國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及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對于傳統交易,電子商務具有交易主體虛擬化、交易過程無紙化、支付手段電子化、交易空間泛地域化等特點,這些特點使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力量對比更加懸殊,網絡消費者的知情權、隱私權與個人數據、網絡通信權、公平交易權更容易遭到網絡經營者的侵犯。
(一)通過法律規定網絡經營者的義務
1、在線信息披露義務。在電子商務中,經營者具有強大的優勢,交易信息不對稱使消費者經常陷入不知情狀態,處于交易劣勢。經合組織1999年12月《OECD關于電子商務中消費者保護指南》中明確指出網絡經營者應當披露的信息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經營者身份信息、商品或服務信息、交易信息,這可以成為我國立法借鑒的原則。為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法律應當明確規定經營者有義務披露真實的、完全的交易信息,向消費者提供清晰的、全面的交易條件。如:向消費者收取的或由消費者承擔的成本項目、服務條款、交付和支付條款、購買的限制或限度條件、有效的售后服務信息、保證和擔保條款等。2、不得濫用格式條款的免責義務。網絡格式合同在網絡消費交易中是必要的,其效力是可以根據《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確認。也應當從法律角度對免責條款進行限定,這對維護交易公平和發展網絡交易具有重大意義。如:限制不合理條款的效力;限制無效條款列入合同對于減輕、免除經營者責任或限制消費者權利的條款應當采用特別提醒的方式列入合同,否則就是“霸王條款和權利不平等”。3、切實履行合同義務。電子商務合同履行中,經營者延遲履行合同、瑕疵履行合同、不履行售后服務義務的情況經常發生。除了上文中建議法律有條件的規定最長履行期限和“猶豫期”外,還應當規定經營者的承諾義務、賠償義務。當然,為了防止消費者對權利的濫用,可以規定一些例外情形。4、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義務。網絡經營者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除了前面提到的措施外還可以從一些細節上進行規范,如:經營者要保證數據的統一性和秘密性;告知消費者降低風險的技術措施;提供的網絡服務必須有技術保障,以保護消費者信息的安全;對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帶來的損害結果必須有賠償責任;經營者擅自轉讓消費者個人信息給第三方,造成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二)建立在線交易爭端解決機制
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除了從立法和制度上給予保障,還應當保證消費者在爭端發生后尋求救濟的權利和途徑。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了消費者在遭受侵權行為時尋求救濟的權利,但在電子商務中,其救濟途徑卻難以找到。
在線調解的基本原理同傳統調解一樣,不同的是調解的全部過程在網絡上進行。在線調解的特點是:(1)更能體現當事人的自愿。當事人可以自由決定是否采取何種方式,也可以自由決定是否參與到程序中。(2)其程序受法律規范約束少。在線調解中,可以通過第三人尋求一種合理的解決方法。(3)第三人為自愿且無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在線仲裁因受到網絡技術對當事人舉證等活動的限制,很少適用于網絡交易糾紛,目前在線仲裁主要解決域名爭議。
建立和發展在線仲裁面臨的問題主要有:(1)證據提交的問題。網絡交易中,除了數據電文來往外,可能也會出現書面或其他形式的證據,此時如何向仲裁庭提交證據成為難題;(2)在線仲裁地的確定問題。由于在線仲裁程序完全是在線進行,故不易對仲裁地作出確認,仲裁地的確定對跨國交易產生的糾紛解決有重要影響。(3)仲裁裁決的效力問題。在線仲裁裁決對雙方當事人具有多大的法律約束力,是否具有司法執行力,這一點尚不明確。為更好的保護網絡消費者權益,更快的發展電子商務,建立一個具有我國特色的網上爭端解決機制是有必要的,該機制必須由相關職能部門進行領導和管理相關的全國性協會或組織負責爭端解決,以確定和保證爭端解決的公正性與權威性。
(三)其他保護方式
保護網絡消費權益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單從立法、司法角度還難以達到全面的保護,它涉及到政府、行業、消費者自身等多個層面,甚至涉及到整個社會的信用體制等問題。這要求我們不僅從立法、司法角度來探討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要從其他方面來引導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實現,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起網絡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體系:1、加強行政監管。在市場經濟不發達的階段,政府強有力的監管對于減少侵犯消費者權益事件的發生有著很重要作用。2、實行行業自律。網絡交易因其特性導致行業自律往往比行政手段規制更具有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力量和作用。3、建立信譽評價機制。網絡經濟有著高風險與不確定性,建立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對于交易糾紛的事前防范、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有著非常重要意義。政府或法律授權建立權威的、中立的信譽評價機構,由它建立信譽查詢系統,消費者可以對網絡經營者進行信譽查詢,這對于網絡交易欺詐、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的經營者可以起到警戒作用。加強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關鍵是國家加強立法,建立一個完善的電子商務法律體系。另外,還應加強政府監管,提高商家的行業自律性,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并引導消費者提高其自我保護意識等。只有這樣,我國消費者才能得到有效保護。
[1]蔣虹.《網絡虛假廣告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探析》.《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3,(2).
[2]張新寶.《互聯網上的侵權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1.
[3]高富平.《在線交易法律規制研究報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4.
[4]龐敏英.《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研究》.《河北法學》,2005,(7).